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守住这个“真我”(周国平)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7月08日11:14 来源:西安晚报 周国平

  张德芬女士从事心灵修行的授课和著述,在华语世界盛名远播,如日中天。没有想到的是,她会请我这个未曾谋面的人为本书写序,此中的信任和谦虚令人感动。我对灵修完全是外行,然而,作为一个研习哲学的人,我从本书中读出了许多共通的感悟。

  本书的名字是《重遇未知的自己》,在这之前,作者的成名作的书名是《遇见未知的自己》。我觉得“未知的自己”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概念,形象地说明了人的“真我”的情形。人人身上都有一个“真我”,但它被身体、情绪、观念、角色层层包围着,因而是“未知”的。哲学的沉思,宗教的证悟,心灵的修行,终极目的都是要破除包围层,去“遇见”它,认出它,回归它。一旦守住这个“真我”,人就不会迷失在那些包围层当中了,如同作者所说,恒常的心态就会是爱、喜悦、和平。我自己体会,我学哲学的最大收获是仿佛拥有了一种分身术,能够把精神的自我和肉身的自我区分开来,让精神的自我保持清醒,对肉身的自我进行指导。其实,人生的真理是相通的。人身上有一个更高的自我,它可以超越肉身自我的遭遇和情绪,人生的目标是让它觉醒,这个认识内置于一切积极的人生哲学和宗教的核心之中。这个更高的自我,哲学称为理性,基督教称为灵魂,佛教称为清净心,而各种灵修学说中的对应概念则是“灵”或“内在”。

  灵修学说把人性结构区分为身、心、灵三个层面。身是身体,心是感觉、知觉、情绪、观念等心理活动,这二者都受外界事物的影响乃至支配,是不自由的。灵是内在于人性的精神性本质,它是自由的。灵修学说具有明确的实用目的,往往并不追究灵的来源,而是把灵的存在当作毋庸置疑的前提,在此前提下,致力于用灵的力量来解决实际存在的身心问题。从这个目的出发,各种灵修学说从哲学、心理学、宗教中吸取相关资源,形成了自己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修行体系。

  坦率地说,在灵修成为时尚的今天,我本人一直对之心存怀疑。我看不惯的是一些所谓灵修大师,一则好为人师,甚至装神弄鬼,以救主自居,二则识见平庸,却故弄玄虚,以不变的咒语应万变的人心。正因为此,读本书令我备感清新。我最欣赏作者的两个特点:一是对己诚实,敢于正视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把自己也看作一个需要灵修的对象,因此她的宣说是有切身的感悟打了底子的;二是对人平等,富有人情味,善于以女性的细腻和心理学家的敏锐体察不同个体的内心活动,因此她的宣说像是在和不同类型的朋友娓娓谈心。这是两个多么可喜可爱的特点。

  《重遇未知的自己: 爱上生命中的不完美(增订本)》,张德芬/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