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剧场》:呼唤艺术 高歌理想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7月06日10:06 来源:光明日报 刘岩

  近年来,根据严歌苓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屡屡登陆电视荧屏,这些电视剧中闪烁的人性光辉和文艺情怀,吸引了大批观众,广受好评。近日,由严歌苓编剧电视剧《剧场》在北京卫视和陕西卫视热播,透过此剧,严歌苓在感悟历史的同时,更表达了她对崇高艺术的永恒追求。

  《剧场》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话剧明星郁珠、年轻记者王帆扬、话剧新星杜晓红之间的爱恨纠葛。女主角郁珠演技精湛,性格刚强,“文革”结束后,重返话剧舞台。此时已年过四十的郁珠在一次演出中遇到了年轻记者王帆扬,而王帆扬早在少年时期便已迷恋上比自己年长近二十岁的郁珠。他们再次相遇,郁珠对爱情的冲动、对青春的向往被王帆扬炽热的追求点燃,她奋不顾身地与王帆扬走到了一起。同时,在少年时期就爱恋王帆扬的话剧演员杜晓红,因嫉妒王帆扬与郁珠的爱情,百般算计,抢夺郁珠的明星光环,希望以此获得王帆扬的爱。

  《剧场》中两条最突出的故事线索,一条是郁珠与王帆扬、李立勋之间若即若离、忽冷忽热的爱情纠葛,另一条是杜晓红为得到王帆扬的爱,工于心计,与郁珠明争暗斗的爱情争夺。如果严歌苓仅是围绕这两条“爱而不可得”的感情线索展开故事,那恐怕只是单纯迎合了观众的审美初级需求,不免流于俗套。严歌苓的不凡之处就在于,她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将剧情最高潮之处留给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将自己的文艺理想熔铸于情节发展之中。在剧情矛盾冲突最激烈之时,严歌苓用郁珠、罗思佐、李立勋、杜晓红这些文艺工作者共同的文艺理想和对艺术的不懈坚守化解了种种情仇恩怨,使“小情小爱”走向“大情大爱”。这一方面为剧集高潮部分的情节发展寻找到了更合理有力的动因,另一方面,也把《剧场》这部剧的主题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主人公们经历了历史的阵痛,苦苦守望着话剧这片精神麦田,他们因话剧而爱,因话剧而恨,这是严歌苓情深意长的一笔,也是《剧场》的点睛之笔。

  严歌苓将文艺情怀寓于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之中,通过这些人物,呼唤艺术回归,高唱艺术理想。《剧场》不停留于对历史的无限怅惘中,而是大步向前,将理想之歌奏响。这正是黑格尔的“人世中实际存在的那种神性的基础”和“人物性格及其目的中所包含的绝对永恒内容意蕴”的显现。

  诚然,作品的思想性是决定作品高度的重要因素,但艺术性更能让作品焕发出生命力。《剧场》中那些极具文学性的台词、戏剧性的冲突以及悲剧性的人物命运,牵动着观众的心,这部电视剧可以理解为是对艺术的礼赞。不过,这部电视剧潦草的结局,并没有表现出太强的逻辑性,反而让观众最后看得一头雾水。杜晓红的回归虽然是为了艺术,然而艺术并不是万能的,对于争风与伤害之后的解脱,如此轻松,并没有说服观众的足够理由,这一点也许是这部电视剧一些美中不足之地。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