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为故宫限流点赞(艾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7月01日10:02 来源:光明日报 艾城

  6月13日,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之际,故宫博物院试行限流8万人次并采取实名制售票,很好地诠释了今年中国文化遗产日 “保护成果,全民共享”的主题。

  目前,中国国内旅游市场空前繁荣,但一些世界遗产地由于一年之中游客量分布不均,面临巨大压力。遗产地游客超载问题,最近几年愈演愈烈。以故宫为例,观众数量十年间从2002年的700万猛增到2012年的1534万,2012年故宫旺季单日客流量更一度突破18万人次,刷新历史纪录。近几年的观众数量一直在1500万以上。庞大且持续增长的客流量,令故宫在文物藏品、古建筑、观众安全等方面承受巨大压力。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多次表示,故宫已不堪重负。

  我要为故宫限流点赞。据新华社报道,故宫限流首日效果显著。一是网上预订故宫门票积极踊跃; 限流首日参观人数近5万人次,而网络预售门票数量即达到7506人次,是往日预约量的7.5倍。二是观众普遍认可实名制售票,绝大多数人都能按照要求出示身份证件,购票现场秩序良好。三是往日频频出现、屡教不改的“黄牛”“黑导游”有所收敛,这应该与实名制售票并同步建立“黑名单”制度(故宫博物院对有不良记录的黑导游设置“黑名单”,如发现有倒票等不良行为者将无法通过网络及现场等任何方式购买故宫门票)有关。实名制售票后,门票与观众身份信息关联,而且检票时观众需出示身份证件,使黄牛倒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据我所知,限流分流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要求。2012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旅游等开发建设活动中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合理确定文物景区游客承载标准的要求。提出文物、旅游等部门要立足文物安全,科学评估文物资源状况和游客流量,合理确定文物旅游景区的游客承载标准,并向社会公布。文物景区游客承载标准或者说最大承载量,就是景区限流的数字依据。所以说,在是否限流问题上,每个文物景区都别无选择,能够选择的只是限流的具体方式方法。

  目前,景区门票预约预售逐步成为各界共识。多年来,蜂拥而至的游客使一些遗产地人满为患,超出了其承受能力的极限。如任其发展,这种影响可能是毁灭性的。故宫、八达岭长城、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等遗产景区日益客流激增,这类“人满为患”的场景通过媒体、网络广为传播,引发各界热议和担忧。在各种讨论和评议中,通过预约预售门票实现对客流的控制逐渐成为共识。目前莫高窟已经全面实现门票网络预订。在国外,对景区实行预约限流也是一种通行的方式,比如美国首都华盛顿纪念碑、纽约自由女神像等等,概莫能外。

  对于限流,故宫博物院一直在不断探索试验。通过媒体报道,不难看到,2014年以来曾经4次召开媒体咨询会,就故宫分流限流展开广泛讨论,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和建议。他们陆续采取增加售票渠道、推广网络预约售票,自南向北单向参观、改善安检快速通行,扩大开放空间、增设展览,周一闭馆、单日内分流、主题免费日等措施,在确保观众及文物安全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游客的参观体验。他们还启动了观众流量监测系统、实时掌控流量分布,以便精确疏导。这些都为试行限流8万人次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我还要点赞的是,在执行限流政策之前,故宫博物院提前一年起就陆续在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网络刊登告示,告知限流实行时间、网上购票的详细操作流程并提醒大家携带身份证件参观故宫,也在故宫网站、微博、微信平台上发布告示,对观众详细指导,让所有准备参观故宫的观众都知道限流8万人次这一信息,知道应该怎么购票。

  诚然,从新闻报道中也看到限流首日遇到一些问题:一是有部分旅行社导游表示对相关措施不知情,对提前进行网上预约和实名制购票不熟悉不理解; 二是网络预售门票总数仅占全天总参观人数的15%。尽管如此,我仍要为故宫限流点赞。因为,人们对新生事物的接受总有一个过程,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网上售票与限流分流的理想目标终能实现。或许,端午节当日网络预售票过万就是一种证明。

  当然鉴于故宫观众分布广泛、数量庞大以及人们的消费习惯,理想目标实现的过程可能不会太短,尤其是面对暑期高峰和“十一”黄金周,故宫限流任务将更加艰巨。毕竟,在目前故宫参观人数持续增长的趋势下,通过预约预售来限流分流,是对故宫这个世界文化遗产最大的敬畏和最好的保护。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