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洛阳”缘何“纸贵”(高深)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6月29日09:19 来源:中国作家网 高 深

  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同时,也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这段话得到了包括文艺界在内的全民认可,其实,真正能达到传世之作的“高峰”作品,何止是“缺”,几乎是“无”。

  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各有说词,我以为戒除浮躁,潜心创作,丢弃杂念是一剂良药。以文学为例,现在有一种流行的写作时间表:长篇不过季,中篇不过周,短篇不过夜。此外还有一天一万字之说。有的人对写作太缺少耐性和耐心了,总以为字数越多成绩就越大,只要“著作等身”就可以称为名家乃至大师。哪有那种事情呀?乾隆一生写了4万多首诗,肯定超过了李白、杜甫、李贺、李商隐,可诗坛一点面子也不给,并没有给这位皇帝一席之地。同样是皇帝的李煜,虽诗词写作并不甚多,但文坛却给了他极高的评价,认为他当皇帝是选错了职业。一个有出息的作家,不应该被出多少本书或印数、码洋、获奖等这些虚饰绑架。

  为了证明我的观点有可取之处,我想细说说当年“洛阳纸贵”的缘由。它告诉我们写作是一件清冷和寂寞的事情,写作人要耐得住寂寞,有学养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韧性。

  西晋作家左思幼年学书学琴,成绩平平,言谈还有些口吃。他父亲左雍认为他不聪明,有一回竟当着他的面对友人说:“这孩子跟我小时候比,差得远呢!”左思很觉惭愧,因此发愤图强,勤学用功。后来,果然写出了辞藻壮丽的好文章,获得文坛很高的评价。

  《晋书·左思传》记载,左思写文章不贪多求快,每写一篇都非常认真,曾以一年的时间写了一篇《齐都赋》。后来全家迁居京城洛阳,他也被任“著作郎”。从这时起,左思就立志要写魏、蜀、吴三国都城的《三都赋》。他深入了解了三座都城的历史与现状、自然景观与风土民情,每天都在谋篇构思上冥思苦索,随时随地都在为这篇文章打腹稿。他在书房外面的走廊里、庭院里,甚至厕所里,都放着笔墨和纸张,每得佳句,不论长言短语,都立马记录下来。就这样努力地写了10年,终于写成了《三都赋》。

  另一位大文学家陆机,那时也居洛阳,他本来也有写《三都赋》的计划,听说左思已经动笔,暗暗讥笑。他曾在给他弟弟陆云的信中写道:“这儿有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居然在写《三都赋》,看他写出来有谁要看,让它作废纸去盖盖酒瓮吧!”不料左思的《三都赋》诞生后竟获得非常大的声誉。陆机带着挑剔的眼光读后,也由衷地叹服。他认为“三都”有左思之“赋”已经尽够,再写也超不过它了。于是陆机除了为左思“点赞”,再没有动笔的念头了。

  左思的《三都赋》很快流传开来,京城里文士书生及官家富户的子弟们,纷纷争先抄录,惟恐落后于人。洛阳的纸价顿时暴涨,由此还产生了一则成语“洛阳纸贵”,形容某作品质量高,书籍销量大,受到读者广泛欢迎。

  复述《三都赋》的创作历程,不仅想说明产生“高峰”之作要有“十年磨一剑”的耐性,也想说明还要吸吮经典的营养喂养当代。作家对写出的每个字都应胸怀崇高,心存敬畏。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