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等不到英雄的归来(李贵平)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6月21日09:26 来源:深圳特区报 李贵平
 书名:床畔 作者:严歌苓 出版者: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4月 书名:床畔 作者:严歌苓 出版者: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4月

  曾几何时,英雄像一棵令人仰望的参天大树,如今,仅仅横亘二三十年的时光,它就被金钱和欲望的雷电轰然击伤,倒地不起,化作泥尘。

  我对好书的评价有个很丢人的标准;读了想哭。最近读完著名旅美作家严歌苓的长篇新作《床畔》,我久违地眼眶发红。上一次,是在读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之后。

  《床畔》写了一个美女救英雄的故事:在偏僻小城的部队医院,护士万红受命护理一位在修铁路时为救战友而负伤成了植物人的张连长。由于对英雄连长的怜爱、疼爱、喜爱和职业惯性,她发现张其实还活着,还有感觉,有思想。当所有人把“死去”的张连长当成了累赘,当张妻公然拿着丈夫的津贴去和锅炉师傅姘居在一起,万红孤独地开始了她倾其半生的“战争”——独立照护病人并收集他的生命体征资料,随时出示给大家,希望挽回张的生命。若干年后,张由家人领取了两万元退伍费被抬送回老家“治疗”。可是,当万红执行完外地任务匆匆赶到张家时,见到的却是张连长的遗体和一个廉价的追悼会。

  严歌苓把这个故事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成昆铁路的背景下,无疑具有厚重而真实的缅怀感。我多次乘坐成昆线列车,体验过火车不是“钻”就是“飞”的感觉,火车外边就是万丈深渊。有人形容,修建成昆铁路,是中国军人在和平年代付出最大伤亡的一场战争,难怪张连长刚被送进野战医院时,立马成了最可爱的人,哪怕他只是个在军队序列里地位不高的“丙种兵”。那段时间,记者、慰问团潮水般赶来学习观摩,那家医院也因光荣收治英雄而成了先进单位。但,英雄是短暂的,这位铁道兵连长很快被人遗忘,用医院秦政委的话说,又有新的英雄出来了,他们忙不过来。

  作为上世纪六十年代生人,我生活在一个崇尚英雄的时代,有着牢固的英雄价值观。那时,我对黄继光、欧阳海、王进喜和草原英雄小姐妹等的了解,主要自来书本、课堂和电影。那个时代的英雄,虽然遥远,虽然让我一知半解,但形成了足够的氛围熏陶,但私底下,我更膜拜自己熟悉的普通人英雄。

  我的舅舅是个乡村邮递员,近30个春秋,他几乎每天挑着三四十斤重的邮件,深一脚浅一脚地独行在高山峡谷的羊肠小道上,沿途,只有天上的白云和树丛里的云雀是他的同伴。我不知道没有月亮的晚上他是如何走出黑暗的。舅舅死的那一年,我站在大宁河畔,和着呜咽的波涛,祭奠我的亲人英雄。

  前不久,我去江西采访川军抗战史实,在上高县镜山阵亡将士纪念园,那树丛里扔弃的旧花圈诉说着这里平时的冷清。70年前,数万穿着草鞋、身着单衣、食不果腹的川军兄弟在这里同日军血战半个月,由于他们的“汉阳造”射程太近又时常哑火,只好等戴着钢盔的日军攻近后才射击,打完拮据的弹药,他们就跳出战壕同敌人肉搏。成片成堆的川军兄弟弃尸于故国山河,在我心底化成一道无言的丰碑。

  曾几何时,英雄像一棵令人仰望的参天大树,如今,仅仅横亘二三十年的时光,它就被金钱和欲望的雷电轰然击伤,倒地不起,化作泥尘。小说中,张连长死了,美女护士也渐渐憔悴,脱下军帽满头白发,她依然默默往返于军营救护危重伤员,这是使命更像是宿命。读到末尾,我忽然想起沈从文《边城》最后那几句话:“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翠翠等不回她的爱人了,同样,我们也等不到英雄的归来。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