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中国文学走出去征途有多远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6月19日10:26 来源:中国青年报 蔡梦吟

  

  作家何建明的五本英译新作书封

 日前,刘震云、何建明、毕飞宇等中国作家亮相纽约书展
作家冯唐在巴诺书店前,与其英译版新书发布会海报合影

  中国文学走出去,似乎风头日健。继日前李克强总理携多名作家出访拉美后,不久前,一批国内文坛大家也亮相纽约书展,使人们对于中国文学在世界中的位置,报以期盼和探究的目光。

  尽管纽约书展已经结束,但关于“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话题,还在不断发酵。

世界正在关注“中国讲述”

  纽约书展期间,作家、上海市作协副主席赵丽宏参加了主办方组织的多场活动。他认为,“世界对中国文学的关注正在上升”,是不争的事实。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中国作家纽约受冷遇”。对此,赵丽宏澄清:“事实上,与国内书展不同,纽约书展一张门票就要100多美元,参展者多 是专业人士;加上缺乏宣传,很多读者不知情,所以出现了看起来 ‘冷清’ 的情况。但在书展期间的许多活动中,中国作家和美国同行、读者们的交流愈发热 烈,他们对中国文学还是很关注的。”

  作家冯唐也表示:“客观地说,现在中国文学的受关注程度已经比过去提升很多。想起1998年到2000年间我在纽约读书的时候,别说中国作 家,就是中国再有名的人物纽约做活动,愿意参加的人也很少。但这次书展期间,我在纽约最大的书店Barners & Noble (巴诺书店)举 办《北京,北京》英译版签售会,现场坐满了人,而且有三分之一都是老外。”

  怎样的“中国讲述”引人入胜?作家们观点不一。在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看来,当今,反映当代中国现实的文字自然会受到更多瞩目——如,此次 纽约书展中,他的5本报告文学英译本被美国业内人士评价为“很解渴”;在冯唐看来,中国作家不必刻意迎合外国读者,只需潜心创作。因为“当作家对人性挖掘 到一定深度,其作品自然就具有世界性”;在赵丽宏看来,各种体裁、题材的优秀中国文学作品,都开始逐渐被世界所认识。

  赵丽宏自己对此感触尤深。就在1个月前,《赵丽宏散文选》的保加利亚文版本正式出版,在保加利亚获得许多读者好评。“以前,被国外出版商关 注并翻译推广到国外的中国文学作品中,很少见到散文的身影,更不用说被传播到小语种国家的散文了。如今,这种情况开始改变,一些外国读者对中国文学的兴趣 比以往广泛、强烈。”

  更多的数据显示,“中国文学走出去”渐成趋势。在纽约书展期间,何建明参加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亚马逊公司共同举办的、以“新媒体时代跨文 化文学作品翻译与出版”为主题的论坛。论坛上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在海外出版的中国文学翻译作品已有100余种,且逐步进入了大众阅读市场。此外, 随着几位中国作家在国际上接连取得荣誉——莫言获诺奖、阎连科获卡夫卡文学奖、刘慈欣《三体》英文版入围美国“星云奖”……这些都彰显了中国文学世界影响 力的提升,也给中国出版业带来更多机遇。

万里长征刚起步

  虽然中国文学作品在“走出去”的道路上不断取得突破,但对于中国当代文学丰富多样的发展态势而言,“万里长征”才刚刚起步。目前,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世界的数量仍然小,绝大多数图书都未能进入欧美主流图书市场。

  赵丽宏说:“一个世纪以来,我们一直在不遗余力地翻译、介绍西方的文学作品。西方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介绍非常少。这种情况现在开始改变了,但远未得到根本改变。”

  在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看来,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的最大障碍,在于当前的世界文学体系是以欧美文学为中心的。他曾提出一个有趣假设:如果《哈利·波特》是中国作家写的,它还会不会流传得那么广?

  “在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出版界,你听不到 ‘走出去’的说法。我们强调 ‘走出去’,本身就说明了中国文学和出版行业的 ‘弱势’。”曹文轩说。之所以给“弱势”二字加引号,是因为曹文轩相信,中外文学传播上的不对等并不能代表中国作家实力弱。“就像刘震云的那句话: ‘莫 言可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至少有10个作家在这个水平上。’ ”

  很长一段时间内,“锦衣夜行”、“酒香巷子深”,都是中国文学在世界版图上的写照。许多作家认为,翻译力量的匮乏,是制约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一大瓶颈。

  文化部原部长蔡武曾指出:“尽管中国的文学翻译界对世界译坛所做的贡献十分突出,但,多数中国的翻译人才队伍中并不善于将中国的优秀作品翻译成外语。

  赵丽宏分析:“能把中国文学作品翻译得 ‘信、达、雅’很难,中国译者对外国文化氛围、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的掌握大多不尽如人意,而国外译者中能够精确把握中文的人也很稀缺。”

  21世纪出版社社长张秋林也出席了纽约书展。他感到国外出版商对中国译者“不太信任”。“他们更希望能由本国人用本国母语翻译中国文学作 品。但是熟知中国文化的外国汉学家、翻译家又太少了。”他建议,中国文学走出去可以尝试“中外合译”的方法,即,先由中国的译者翻译达到“信”,在此基础 上由外国译者来实现“达、雅”。

  张秋林也坦言,目前,一些国外出版商的投资有所压缩,这可能导致出版商在面对中国文学作品时,采取更加挑剔甚至苛刻的态度。面对这种情况,中国文学不能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要按照成熟的版权贸易规则交易,不能把自己“贱卖”了。

  清华大学教授、著名作家格非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法国一家著名出版社的编辑曾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到北京与格非约谈其作品《人面桃花》的版权 输出。洽谈时,格非表示对合同中的某些条款不能认同。出版商问:“你的书不能在法国出版是一个很大的损失。”格非回答:“我的书不能在法国出版,是法国读 者的损失。”

  冯唐、赵丽宏等作家都强调,中国文学走出去要“不忘初心”,即,自己首先是为中国读者写作的;不打动母语读者的作品,更不可能在国外产生影响。在中国影响力日隆的现实下,跨越文学“走出去”的瓶颈,根本上还要靠作家自身的不懈努力,奉献精品给读者。

文学“走出去”呼唤机制建设

  何建明认为,中国文学“走出去”,目前仍呼唤成熟系统的机制,尚需要潜移默化的推广。

  据了解,在美国,也有相当数量的“驻地翻译”项目,对外国翻译家包吃包住,负担来回机票,发放数额不等的津贴。RECIT(欧洲国际文学翻译中心网络)旗下也运营着12个驻地翻译项目,分布于比利时、英国、法国、德国、匈牙利、意大利、荷兰、瑞典和瑞士等国。

  美国中文翻译家徐穆实曾公开发表倡议,希望中国有关部门能积极征募外国翻译家到中国短期居住,体验中国文化,结识中国作家、翻译家和出版人。目前,类似的工作在中国已开始起步。

  此外,中国文学想要“走出去”,离不开良好的版权管理机制。曹文轩指出:“在国内,作家普遍没有‘全版权’的意识。如,我的书分散在七八家 出版社出版,‘婆家’不同,一旦有版权纠纷就很麻烦。如果我要将这些书开发成动漫形象,就会困难重重。”他告诉记者,在国外,立足于作家、文学形象的全版 权运营模式已发展成熟,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比如J·K·罗琳授权公司、迪士尼授权公司、蓝精灵授权公司等。

  基于这种考虑,曹文轩授权成立了“曹文轩儿童文学艺术中心”。该中心以曹文轩的儿童文学作品为核心,把触角伸到图书出版、海外版权推介、影 视版权、游戏动漫、教育培育等方面,建立一个曹文轩儿童文学艺术的“全版权”运营模式。这一尝试,可谓为期冀“走出去”的中国作家探索了一条新路。

  许多作家指出,目前中国文学“走出去”还远不成系统。国外出版社在出版中国文学作品时,不仅对作家、文学流派的选择随意性较大,就是对同一 位作家的作品翻译,也缺乏系统性。赵丽宏认为,相关部门或可制定一个系统全面、有所侧重的翻译计划,并在推介中国文学作品的同时,相应地进行中国文化的推 介。

  “各国图书市场结构不同,读者的品位、兴趣点不同,出版业的运营模式也不同。中华文化孕育的文学作品,哪些能传播到海外,以何种渠道,如何 传播到海外,是摆在中国文学界、出版界面前的重大课题。”何建明表示,完成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征途,有人悲观地认为“需要一个世纪”,但他认为,随着中 国的迅速崛起,这个时间,或许将“以十年计”。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