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诗歌的使命——读王久辛诗集《狂雪》(潘雷)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6月16日09:26 来源:人民日报 潘雷

  《狂雪》的阿拉伯语版本收录了王久辛的八首长诗:《狂雪》《自我以外的往事》《初恋杜鹃》《云游的红兜兜》《肉搏的大雨》《大地夯歌》《蓝月上的黑石桥》和《香魂金灿灿》。这八首诗歌聚焦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历史时空,既有近代以来的苦难与荣光——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万里长征、卢沟桥事变,又有当代的悲痛与哀伤——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作者以诗进入历史,写得大气磅礴。

  主打诗《狂雪》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在这首23段、500行的长诗中,诗人悲愤地记载和控诉了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惨绝人寰的暴行。“作为军旅诗人/我无法不痛恨我可怜的感情/无法不对这撕心裂肺的疼痛进行深呼吸式的思索/我用尽全身的力量深深地吸/吸到即将窒息的时候/眼睛盯着镜中的眼睛/然后一丝一丝地推出/那种永远也推不干净的痛苦”,或许,这就是诗人写作的真实状态,深重的苦难压在诗人的笔端,这血泪让他喘不过气来,这哀痛又让他必须为30万同胞写一篇祭文、写一首挽歌。

  诗人走进历史,还原了一个又一个触目惊心的情景,比如“那夜 全是幼女/全是素净得月光一样的幼女/那疼痛的惨叫/一声又一声/敲击着古城的墙壁/又被城墙厚厚的汉砖/轻轻 弹了回来”,提醒人们,这历史永远不可忘却。诗人书写悲惨的民族记忆是为了担当起疗养民族精神伤痛的责任——“只要邪恶和贪婪存在一天/我就决不放弃对责任的追求”,更是为了劝诫不同民族和国度的人民不再重蹈屠杀他民族的覆辙。一位阿尔及利亚译者读到此诗,说诗中发生的苦难仍在今天的世界上演,让人唏嘘不已。

  在这样的历史场景中,当然少不了它的主体——从人民群众中诞生的英雄形象。在《肉搏的大雨》中,诗人用诗体刻画出了为国家、民族挺身而出的英雄,这种英雄主义气质呼应着新时期奋发向上的每一个中国人,同时也以诗篇的形式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的历史新形象,那些优秀的素质和面孔早就孕育在革命的历史洪流中。

  诗集具有深厚的历史意识,不仅是过去的标志性大事件,当代的大事件在未来也会成为被记载的历史。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是当代中国的哀痛,诗人在《香魂金灿灿》里对遭受地震劫难的人们给予了深切的悲悯关怀,对生与死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

  《狂雪》这部诗集,无论是在主题观念上,还是在文学性上,都具有相当的诗学造诣。而作为翻译成阿拉伯语的诗歌,王久辛的诗集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那就是与阿拉伯语文学、阿拉伯世界文化进行交流和互动,让两个古老的文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相互观照、相互启发。 在阿尔及利亚,在不少阿拉伯国家,很多人对中国并不了解,虽然先知穆罕默德在一千多年前的《圣训》中就说过:“求知哪怕远到中国。”而王久辛的诗集正在弥补这一历史的缺憾,正如阿尔及利亚译者在读到《大地夯歌》时所说的,阿拉伯人也有自己的《大地夯歌》——中国的长征让她想起了伊斯兰教建立初期那段艰苦但光辉的峥嵘岁月。

  也许,可以借助这部薄薄的诗集,让阿拉伯世界了解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历史苦难中砥砺的勇敢的心灵、坚定的信仰、奋进拼搏的精神,在当代生活中绵延承续下来,并且是如此“诗意”地栖居着。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