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中国军人与中国精神(汪守德)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6月12日10:16 来源:解放军报 汪守德

  习主席曾在多个场合强调“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回顾历史,中国军人始终是中国精神的重要创造者、践行者和传播者,中国军人的样子很多时候就是中国精神的名片。特别是在那些永载史册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在那些备受瞩目的重大考验面前,中国军人所展现的价值理想、精神境界和英雄壮举,都让全世界更加理解了到底什么是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对于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究竟意味着什么?

  中国梦引领强军梦,强军梦支撑中国梦。在世界新军事变革飞速发展、国家安全局势日趋复杂、强军兴军面临众多挑战的今天,中国军人只有继续弘扬中国精神,以强军力量夯实中国力量,才能在中华民族复兴崛起的伟大征程上肩负起时代使命、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编 者 

  中国军人既是民族历史的重要书写者,也是中国精神的重要创造者。

  目光回望,在那刀光剑影的血色弥漫处,在那数不清的征战与厮杀中,中国军人如血肉筑起的长城,拱卫着国家与人民的安全,深刻影响着历史之河的流向。

  中国军人创造的思想极为丰富、内蕴极其广博的精神宝藏,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最为瑰丽、最值得珍视的一部分。

  1、中国军人身上所展现的精神特质,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有大量篇章以激情慷慨、真挚动人的笔墨,生动记录与真诚赞颂了军人的功业与精神境界。它们生动说明,中国军人身上展现的精神特质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其底蕴深厚而极具风骨,对我们今天仍然是一种无尽的思想激励和不老的精神传承。

  我们可以看到屈原笔下的《九歌·国殇》:“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将士之勇猛,战事之惨烈,必然给诗人以极大的刺激与震撼。因此他以满怀的敬意和饱含的深情,通过残酷战争场景的真实描绘,对为国而战的死难将士,进行了热忱的讴歌与赞美。无论是诗中所歌颂的军人,还是诗人自己,都反映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我们可以看到《诗经》中《秦风·无衣》那慷慨激昂、催人奋进的“军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我们仿佛可以越过两千多年的时光,看到在风雪弥漫、艰苦备尝的进军途中,披坚执锐的将士们,怀着对敌的共同仇恨,团结一心,勇赴战场的震撼场景。

  我们可以看到一首题壁诗,传诵久远,撞击人心:“露胔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忠未肯降。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1645年清兵大举南下,进逼江阴。身陷危境却绝不屈服的江阴百姓,推举新典史陈明遇为主起兵抗清。处于孤立无援之中的江阴军民,面对强敌,硬是“固守八十一日,先后杀清兵七万五千人”。后江阴城终被破,遭清兵疯狂屠城。作者目睹尸山血海般的死难同胞,悲愤难抑,冒死题诗于城墙之上,以这首义薄云天、泣血泣泪的诗作,颂扬了江阴军民在国破家亡之际,所表现出的“进死为荣,退生为辱”、宁死不屈的抵抗精神。

  中国古代讲述战争和历史故事的作品比比皆是,反映军人和军事生活的诗篇更浩如烟海。我们可以看到王维的“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也可以看到戴叔伦的“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还可以看到张家玉的“惨淡天昏与地荒,西风残月冷沙场。裹尸马革寻常事,纵死终令汗竹香”等等。这些作品都是作者从切身的从军体验和战争感受出发,抒吐的是中国古代军人效命疆场、渴望建功立业的清晰心迹,诠释的是军人万死不辞、不惜肝脑涂地的决绝精神。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对民族精神的引领、激励和塑造,都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公元1927年8月1日,一支真正属于人民的军队诞生了。这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军队,在为人民求解放的征战之路上,所经历的苦难、做出的牺牲、创造的辉煌和提供的启示,都是无与伦比的。这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以其前无古人、旷世未闻的伟大战争实践和思想探索成果,对民族精神的引领、激励和塑造,都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观察这样一支军队,不能不说它所创造的战争奇观。在革命战争年代,这支军队始终处在血火交并、生死攸关的激烈拼杀之中。在《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件大事》一书中,作者列举了中国影响世界历史的三件大事,其中之一便是长征。这不只是出于其考量独特的眼光,而且凸显出长征本身所具有的真正精神价值。滔滔江河、皑皑雪山、茫茫草地,铭记着成千上万将士的无畏与忠诚。那是怎样的一种坚韧,怎样的一种顽强,怎样的一种决绝。对于曾经在近200年的时间里落后了的中华民族,和聚集于党旗与军旗之下的战斗者和求解放者来说,红军创造的是世所罕见的伟大奇迹,爆发出的是人类精神世界中的最耀眼光芒,从深层上把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照亮。

  在抵抗日寇入侵这一旷日持久的战争中,我党肩负起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我军亦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在敌后燃起令敌丧胆的烛天烽烟,对不可一世的狂妄之敌战而胜之,整个中华民族也在战火的洗礼中,获得真正涅槃式的再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们这支人民军队在同日本侵略者长期交手、且在国内解放战争中经过长期磨砺之后,战斗经验、战斗意志、战斗精神和战斗力都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顶峰。英雄的志愿军将士在寒风彻骨的冰天雪地里,“像原木在移动”的人用肉体击碎了钢铁,用手榴弹打败了大炮,以坚如磐石的钢铁意志、“谜一样的东方精神”、同敌一决生死的英雄气概,创造了长津湖、松骨峰、上甘岭等众多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战例。志愿军将士面对强敌决不畏惧、敢打硬拼、视死如归的精神,真正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极大地鼓舞了千千万万站起来的中国人。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进程中,我们这支军队涌现出了杨靖宇、赵一曼、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无数革命先烈,以及八女投江、刘老庄连、狼牙山五壮士等数不清的英雄集体。他们是中华民族应当永远铭记的杰出军人代表。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军人总是衔命出征,冲在战斗激烈的最前沿,并以敢于同一切强敌一决高下的决心与勇气,通过拿命拿血、斗智斗勇的较量,来赢得看似不可能取得的胜利。而且,对手越是强大、越是骄横,越能激发我军的战斗意志。这些革命先烈和英雄集体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坚贞不屈、舍生忘死、冲锋向前,既是我们这支军队精神与意志在瞬间的爆发,也是我军作为民族先锋、代表和楷模的充分证明,让人看到的是中华民族精神品格千万道最耀眼的闪光。

  进入和平建设时期的中国军人,其作为与贡献也完全可以和战争年代相媲美。以两弹一星、核潜艇等为代表的尖端利器的铸造,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我军坚决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指示,认真履行我军的根本职能和宗旨,奋勇展开抗震救灾、抗洪抢险、抗击SARS病毒等一系列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人们不会忘记,1998年长江抗洪,我军官兵于滔天的洪水中所进行的封堵九江缺口之战;人们不会忘记,2003年的春天,我军的白衣战士冒着生命危险,从SARS恶魔的口中夺回危在旦夕的生命;人们不会忘记,2008年汶川大地震,数十万大军急如星火地奔来,于余震频发的废墟中拯救受苦受难的群众……所有这一切,都生动体现了中国军人强烈的使命担当,国家和人民利益至上的坚定意念,忠勇果敢、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扶危济困、救民水火的大爱情怀。

  历史上曾有过号召“全国学人民解放军”的时期,至今令人记忆犹新。那并非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的确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是当代中国军人践行、引领、传播中国精神的有力见证!

  3、军事文艺注重鞭挞黑暗,讴歌光明,批判假恶丑,歌颂真善美,有力推进了中国精神的传播与建构

  文化与一个民族的精神生活密切相关。伴随着政治和军事等领域伟大实践的开展与逐步取得空前的胜利,我军还获得了另一种成果卓著的特殊胜利,这就是轰轰烈烈的文化创造。我军从诞生之日起,就注重运用文艺的形式服务于战争。优秀的军事文艺作品在鼓舞士气、团结人民、打击敌人中彰显出强大力量。人民军队在其战斗历程中,以其愈挫愈奋、不屈不挠的坚定意志和决心,给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血液中,输送的是“钙质”和铁血精神;我军文艺工作者队伍则以艺术的记录、再现和升华,使这种精神得到了极大的彰显和张扬。

  作为文化的创造者,我军文艺工作者队伍在战斗岁月里调动所有能够被利用的形式,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的文艺作品。如枪杆诗、快板诗、墙头诗等反应快捷、生动活泼的作品,随时随地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重头作品如《大刀进行曲》《黄河大合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志愿军战歌》等歌曲,唤起多少热血男儿走向杀敌的战场;《白毛女》《兄妹开荒》《小二黑结婚》《红色娘子军》等歌剧舞剧,点燃了多少反抗压迫的火种,激发出多少对美好生活的热望;《保卫延安》《红日》《林海雪原》《红岩》《谁是最可爱的人》等文学作品,描绘了怎样波澜壮阔的战斗历程,塑造了多少英雄无悔的形象;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于戎马倥偬中写下的诗篇,更是境界开阔、荡气回肠的瑰丽之作,反映出一代英豪的非凡气度和雄才大略,更具有穿透历史与人心的巨大力量。这些作品携带着时代的体温,记录着民族精神的轨迹,将给我们这个永远奋进中的民族以灵魂上的无尽滋养。

  人民军队创造的军事文艺注重鞭挞黑暗,讴歌光明,批判假恶丑,歌颂真善美,体现了思想性、战斗性和艺术性兼具的鲜明特征,代表了国家应当达到的思想、文化和审美的高度。其数量之多、门类之全、质量之高,为世所仅见。其所产生的巨大的精神力量不止是对艰苦奋战中的军民具有极大的鼓舞作用,而且成为引领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风尚,以无处不在的方式和途径浸润、影响与塑造着一个民族的灵魂。这对从黑暗的旧时代走过来的,在精神上仍然千疮百孔的民族而言,几乎是一种脱胎换骨式的深刻影响。

  在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中,军队文艺工作者队伍涌现出众多著名的艺术家和文艺团体。这样一支精干的文艺队伍,在文化市场蓬勃发展的今天,仍无愧于文化建设中的排头兵和生力军的角色,表现出了应有的担当和活力,依然以强烈的军人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坚持深入火热的军营生活,坚持高标准的创作,在文学、戏剧、电影、电视剧、音乐、舞蹈、杂技、美术、书法等各个文艺门类,显示出强大的创作实力和水平,不断地推出优秀的作品,继续产生着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在大的文化格局中始终占据一席之地。我们时常在平面媒体、网络世界,在各种正式的、公共的、休闲的场所,看到和听到军队艺术家的书籍、剧作、影视、画作、表演和歌声,充分说明军队作品的思想艺术有着广泛的时代性。可以说,我军文艺工作者队伍是一支极富创造力的队伍,也是一支关键时刻用得上、过得硬,能以自己的创作为部队赢得荣誉,可以对人们精神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队伍。

  4、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中国军人身上体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纯粹

  什么是中国精神?习主席指出:“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这里,我想重点谈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从某种意义上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在血与火的炼狱中铸就而成的。曾经浑身披满血污、伤痕累累的中华民族,对爱国主义一词,有着更加深刻的感受和理解。

  当然,爱国主义精神的表现非常广泛和丰富。如在推动历史发展时,我们审时度势、积极进取、无所畏惧;在抗击一切外敌入侵时,我们不畏强暴、奋起反击、坚贞不屈;在反对民族分裂时,我们维护统一,爱好和平、百折不挠;在遭遇强敌时,我们前赴后继、舍生忘死、奋不顾身;在遭遇艰难困苦时,我们绝对忠诚、精诚团结、勇往直前;在建设美好家园时,我们勤劳勇敢、仁民爱物、自强不息;在欣逢承平之世时,我们居安思危、时刻警惕、枕戈待旦……凡此种种,构成了爱国主义精神的各个侧面。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中国军人身上体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纯粹。战争年代的每一次出征,都意味着可能不再回来,然而那些视死如归的将士们,仍然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即使是和平建设时期,每一次执行急难险重任务,也许都和危险与死神结伴同行。如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空15军15位英雄于茂县4000米上空的强行空降,早已大大超过规定的跳伞高度。这无疑是将其置于常人所难以遭逢的,却又是极端艰苦危险的环境之下,考验着军人的意志和品质、勇气和胆魄、精神和人格;而成都军区某陆航团邱光华机组,于弥天大雾中紧急运送地震受伤人员而遇难,更是表明了中国军人是怎样冒着生命危险遂行任务。他们所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无不令人产生由衷的赞叹和景仰。

  人民军队之所以有这样一种气概,无疑是由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熔铸而成。其一是以先进的革命理论为武装,使我们这支军队信仰崇高、信念坚定,懂得为谁扛枪为谁打仗,具有与中国历史上任何朝代军队相比所完全不同的宗旨性质、精神气概和崭新形象,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压倒。其二是博大精深的传统精神文化中,一切有益的、积极的思想与营养,都被有选择地纳入视野,成为培育我军浩然之气的重要养分,成为打败敌人的智慧和力量之源。反过来,我军又以数十年的伟大战争与军事实践,从全新的意义上诠释、丰富与升华了中国精神,使之在今天展示出更加光彩夺目的时代性。

  曾经有过那样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中国人的头上被戴上一顶“东亚病夫”的帽子,这种蔑称既是指肉体的,更是指精神上的。中国人用百多年的奋斗摘掉了这顶帽子,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军在喋血战场的摧枯拉朽,显示出令敌闻风丧胆的坚毅与血性。正是我们这支人民军队在其发展过程中,通过政治、军事、文化等多种领域的独特贡献,深刻地影响和重塑了当代中国人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在任何情况下都显得意志坚硬如钢和凛然不可侵犯,才使整个中国在当代世界面前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

  5、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样子就是军队形象的名片,就是中国精神的名片

  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代中国虽然正意气风发地走在前进的路上,却也遭遇了重重的阻击与困难。那些对我抱有敌意和恶意的人,早已或正在疯狂地用各种公开的和隐蔽的手段,千方百计地企图解构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与信念。他们将抹黑中国军队和中国军人作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采用歪曲历史、篡改事实、丑化领袖、诋毁英雄等方式,混淆黑白,颠倒是非,蛊惑人心,扰乱视听,在历史观和文化观上造成严重混乱,企图达到摧毁我们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的目的。他们妄想让中国这样一个经过全民胼手胝足、卧薪尝胆的艰苦奋斗,好不容易逐渐强大起来的国家,悄然复制前苏联的悲惨结局,成为不堪一击、毫无还手之力的泥足巨人。对此,我们应该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不可否认,我们这支军队在一段时间里确实出现了一些蛀虫,也的确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应该清晰感受到,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一系列果断措施的坚决执行,人民军队正在重归气正风清、军心昂扬的可喜局面。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更应该清醒看到,同敌对势力解构中国的精神与意志、抹黑中国军队和中国军人的较量,将是长期而复杂的,而且可能愈演愈烈。我们对此决不能袖手旁观,我们必须严阵以待,该出手时断然出手。

  强军路上,中国军队和中国军人的一举一动广受瞩目,我军的各方面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更为世界所关注。但应清醒地看到,我们所面临的形势更复杂,所面对的敌手更强大,所迎接的斗争更激烈。这些都深刻地告诫我们,绝不可有任何懈怠侥幸心理,绝不可以当和平兵为荣,而必须做好随时打仗的充分准备,以接受更为严峻残酷的挑战,用我们堪比前人、气壮山河的战斗与牺牲来书写中国军人的新战绩、新贡献和新荣誉。

  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这为我们立体勾画了当代革命军人应该具有的样子。习主席的要求是对革命军人所应具备的理想信念、本领能力、精神特质和道德情操等四个方面要求的高度概括,是一张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标准像”。

  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样子就是军队形象的名片,就是中国精神的名片。当我们的战舰一次次奔赴遥远浩瀚的亚丁湾护航;当我们的蓝贝雷部队到动乱的国家与地区执行维和任务;当我们的白衣战士远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当中国三军仪仗队方阵踏着“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的激昂节奏,参加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威武雄壮地走过红场,甚至引起观众情不自禁的“尖叫”;这些展现在全世界面前的,就是中国军人的特有风采,就是当代中国的崭新形象。

  革命军人的样子好,说明军队素质过硬、纪律严明、作风优良、有战斗力。这样的军队才能顺时势、得民心,受到群众由衷的爱戴,才会像大型声乐套曲《西柏坡组歌》唱的那样:老百姓“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到战场”,部队也才能获得无穷的力量,也才能打仗、打胜仗。反之,革命军人的样子不好,说明军队纪律松懈、兵无斗志,将为人民所疏远,也必然吃败仗。所以我们每一名官兵,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何种情况下,都应该以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标准像”来严格要求自己、对照自己、规范自己,使我们真正成为合格的、优秀的革命军人。

  当中国军人不断向“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样子”靠拢时,不只意味着让自己的鲜明形象高高耸立,更标志着强军事业正在进入新的境界。我们这支军队展示给世人的,不仅仅是装备精良、肌肉强健,更应该是精神奋发、令人仰望。中国军队和中国军人在奋斗追求的强军路上,当以不断超越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以坚韧不拔的意志与毅力,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创造更辉煌的业绩,以对新的精神高度的攀登,为中国精神输送更加崭新的血液,使其所具有的时代内涵得到更大的丰富和拓展。

  历史潮流,浩浩汤汤。民族崛起需要中国军人挺直的脊梁,强军事业需要中国精神凝聚起强大力量。中国军人与中国精神,永远是一部动人心魄、威武雄壮的英雄交响。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