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推荐一本论美学的好书(仲呈祥)

——序《人生论美学与中华美学传统》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6月10日09:55 来源:中国艺术报 仲呈祥

  有幸收到金雅教授寄来的校样稿,得以先睹她和聂振斌教授主编的论文集《人生论美学与中华美学传统》 ,受益匪浅,感慨良多。要我作序,愧不敢当。但却之不恭,只好从实招来自己的粗浅感悟,权且充序。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可以说,本书是学习、领悟、践行这一重要指示精神的学术成果。两位主编和浙江理工大学的中国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多年来力倡“人生论美学” ,正切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的精髓。书中从“基础研究”到“专题研究”再到“相关研究” ,许多篇什中都彰显出作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的高度自觉和充分自信,都闪烁着吸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的智慧光芒,都表现了作者可贵的历史责任和时代担当。这再次证明: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理应成为民族思维的先锋阵地;高等学校的艺术与美学科研机构,理应成为民族艺术思维与美学思维的先锋阵地。

  中国共产党人从来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惟其如此,针对学界自近代以来从学习西方“坚船利炮”的主张,到20世纪初期崇尚“德先生”“赛先生”的思潮,再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对西方“现代主义理论”“后现代文化”的引进,既是先进知识分子打开国门、为我所用的体现,也蔓延着一股“以西方之标准为标准、以西方之是非为是非”的思维逻辑,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方法论、信奉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学者,旗帜鲜明地发出了在艺术理论与美学理论的研究中必须反对“惟西是瞻”的片面倾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发出了“强化民族学理” 、建构“民族学派”的呐喊。金雅教授便是其中年轻而有为的一位。后生可畏,我对她充满敬意,她近年主编出版的《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 (6卷本)和《中国现代美学名家研究丛书》 (6卷本) ,组织了全国该领域的重要专家共同攻关,是中国现代美学领域第一次大型文献汇编和第一套系列名家研究专著。关键是,她不是一般的选编和泛泛的研究,而是以“人生论美学”的民族审美精神为定位与聚焦,对文献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汰选编排,对我们熟悉的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丰子恺六家进行了有重点的新的解读,集中而有力地挖掘呈现了中国现代美学的人生论精神传统。她的专著《人生艺术化与当代生活》寄赠于我,让我很感动。她从梁启超、朱光潜、丰子恺,一直到宗白华,逐一研究,梳理总结了“人生艺术化”理论的中国现代脉络,辨析了其内部派别立场,并与西方现代“唯美主义”思潮、后现代“日常生活审美化”思潮予以辨析,结合中国当代生活中种种价值消解、理想迷失的现状予以反思,确立了以提升生存境界升华生命情怀为主脉的“中国式人生艺术化精神” 。本文集中,她的《人生论美学传统与中国美学的学理创新》一文,与上述各著一脉相承,读后颇感其份量之重,意义之深。她以大美观、美情观、美境观三维立体构架,深入总结阐发了中华人生论美学的学理特质和精神传统,对于过去简单“援西入中”和“援古入今”的中国美学建设思路予以了反思,既不回避民族美学话语和民族审美精神建构所面临的某些令人堪忧的现状,也逻辑地揭示了人生论美学的中华精神传统的深厚根基及其发掘推进对于人类美学发展的独特意义。

  读罢书稿,掩卷凝思,我不禁想起了前辈学者。一是费孝通先生,他年过九旬,总结一生从事文化研究之经验,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16字经的“文化自觉”论,此乃箴言。“各美其美”是基础,没有“各美其美” ,就谈不上“美人之美” ,一味“美人之美” ,忘却首先要“各美其美” ,则根本谈不上“美美与共” ,而必然堕入“数典忘祖” ,更何谈“天下大同” ?二是张世英先生。他原本专攻西方哲学,近年反复强调要取长补短,融中华哲学之“天人合一”与西方哲学之“主客二分”于一体,创建中华民族的当代精神建构,并呼吁“当代美学应升华境界” ,“当代美学研究和审美活动应‘面向现实、超越现实’ 。当今时代的‘美’ ,应是以超越现实功利的高远精神境界为本质的美。 ”三是叶朗先生。他组织百余位大学专家、学者,历时数年,精心编撰了洋洋16卷1400余万字的《中国历代美学文库》 ,为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奠定了厚实而重要的文献基础。令人高兴的是,叶朗先生的《中国历代美学文库》与金雅教授的《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 ,可谓相映成辉,前者从先秦到晚清,后者从晚清到新中国成立,正好串联了中国美学从古代到现代的脉络,展现了中国美学从发生发展到现代转型的演变轨迹,是中华美学精神发生发展的丰富沃土和具体体现。

  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美学与艺术研究,应该关注艺术、生活的实践,关注人自身的教育与美化。既要兼容并包中西古今各种有益的学说与思想,又应有坚定的民族立场和深厚的民族情怀。既要肯定与感性相联系的美感享受,又要真善美相贯通,从感性宣泄升华为审美悦乐。中华美学在审美意识、审美思维、审美心理、艺术形象、美感效应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与西方美学较重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方法、思辨演绎推理特征、科学实证品格不同,中国美学更重天人合一的和谐包容理念、既入世又出世的人间情怀和营造意象的写意品格。另一位学者刘士林教授曾把中华优秀文化概括为“诗性文化” ,认为“自近代以来,中国在文化上的创造越来越少;从人文思想资源这种形而上的道,到生产工具这些形而下的器物,基本上都是从西方引进的。这个过程与中国诗性文化的衰亡是同步的。 ”这见解发人深思。他所谓的“诗性文化” ,其实换个说法,亦即中华美学精神。确实,伴随着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积淀在悠长历史中的文论、乐论、诗论、书论、园林论、建筑论等诸种文献典籍里的中华美学精神的被淡忘、被搁置、被消解颠覆,还有中华民族的独特的审美的精神机能与生命本体,包括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感官、直觉、思维、心理与创造力,结果令我们在文明上与西方日益趋同,越来越淡化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与民族特质,进而忽视了中西文化与美学的差异,尤其是隐藏在文化与美学深层次下的政治与经济的利益冲突,甚至忘却了如何捍卫处于弱势的中华文化的尊严与价值安全。正是从这种战略意义上,我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人生论美学与中华美学传统》 。

  力倡“人生论美学” ,正是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着意于提高全民族精神素质和人生修养,珍视中华民族优秀的至今仍有生命力的文化基因和美学基因,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源泉。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