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高考作文需避免小学生作文的套路和思维(谭旭东)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6月10日09:35 来源:中国艺术报  谭旭东

  高考语文试卷一公布,媒体纷纷关注今年各地的高考作文题,提出了不少批评。我也关注了高考作文题,觉得高考作文依然没有走出旧的思维,有教学生耍小聪明、玩小心眼儿之嫌。

  今年各地的作文题共16套,15套是材料作文,只有北京的作文题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主要是根据所给的材料来阐述观点,历年来高考语文都主要采用材料作文题。材料作文看起来好像很能够考察学生的理解力,因为要做好材料作文,首先就要读懂材料,理解材料里的内涵,才能说出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看法。但材料作文题要有考试价值,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要给出好的材料。但看看各地试卷给出的材料,要么是角度偏狭,甚至是错误的材料;要么是时政、社会新闻,过于应景应时。前者如今年安徽的作文题是“蝴蝶翅膀的颜色” ,其所列材料根据显微镜底下的观察,就判断出“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 ,据说违背了科学事实,闹了一个笑话。山东省的材料作文题是这样的:“丝瓜藤和肉豆的藤须缠在一起,小孩非要拆开,孩子的爸爸说:不要强行改变,要顺其自然,长大了一样能吃。据此材料写一篇作文。 ”这种题目内容偏狭,视角很小,而且“丝瓜藤”和“肉豆的藤须”可能有些城市考生没见过,因此语文再好的学生也难以发挥自己的写作能力。

  新课标试卷1和2都是社会新闻材料,来自一时成为热点的新闻,一个是女儿看到父亲边开车边打电话,劝阻无效,就电话举报了父亲,让考生据此写一封800字的给违章当事人父亲、女儿或警察的信。另一篇是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材料列出三个风采人物,问学生谁更具风采。写信对考生来说发挥的余地大些,但对风采人物做选择性评价的题目,本来就是自相矛盾,既然是风采人物,都是各有特色,各有风采的,那还有什么高低之分?这样出材料作文题,容易产生跑题、偏题现象,而且语文素养好的学生也很难发挥写作能力。最重要的是,高考作文要有语文教育的引导力,材料作文是这样出,对语文教育教学基本没有正面的引导性。我一直认为,语文教育的目标,一是培养文字理解力,二是培养文字创造力。理解力需要阅读,创造力是在阅读的基础上培养出来的语文创新能力。其实,语文学习就是要引导学生读经典,读名著,读好书,然后学会思考和创造。高考作文题,无论是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话题作文,都要起到这种引导作用。不然的话,高考是高考,平常的语文学习是平常的语文学习。那就又是两张皮了。

  从这一点来看,法国的高考作文题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如法国2014年的高中会考文科作文题(三选一)是这样的: 1 。艺术作品能培养我们的感知力和领悟力吗?2 。我们是否应该为获得幸福而穷尽一切手段?3 。阐释哲学家卡尔波普尔1972年的著作《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中的选段。这三个题目让考生选一个来作文的话,第一,可选性强,容易发挥,不会让考生写不出来。第二,它鼓励思考,而且思考大的命题,激发考生对社会人生的关注。三是对语文学习有引导力,尤其是对文艺作品的阅读有引导力。比如说,“艺术作品能培养我们的感知力和领悟力吗” ,这样的题目,如果考生读了很多经典文艺作品,有很多鲜活阅读感受,写起来就会如鱼得水。

  反观我们的高考作文材料题,还是小学生作文的套路和思维,出题人总喜欢拿点小故事、小新闻来说事,好像高考考生还是孩子,还是他们眼里的学生。事实上,高考是考生学了12年语文后的一次语文能力的检验和考察,也是对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育教学水平的一次检阅。目前来看,高考依然是指挥棒,希望这根指挥棒能真正把语文教育教学引到正确的方向、合适的高度。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