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我与“一分钟小说”(赵晏彪)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6月08日10:08 来源:中国艺术报 赵晏彪

  万物伊始的春天到了,《小说选刊》杂志社也搞出了大动响,举办了全国微小说高峰论坛。论坛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评论家和文学刊物的主编,围绕微小说的创作、困境、发展等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此次研讨会气氛热烈,特别是评论家王干提到《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的“一分钟小说”和因小小说得名的“京城四少” ——吴金良、袁一强、赵晏彪、星竹时,让我回忆起自己是如何走进“一分钟小说”世界的。

  微小说有许多种称谓,在北京叫“一分钟小说” 。那是1986年,我刚刚步入写作者的行列。原本我以散文创作为主,在《人民日报》 《北京日报》 《北京文学》等报刊上发表了一些散文作品。一次,我去著名作家赵大年先生家,他刚刚创作了一篇小小说嘱我交给《北京晚报》的编辑魏铮,并对我说,现在正是小小说蓬勃发展的时候,你也应该写写小小说,真正的作家还是要写小说。大年先生的话让我热血沸腾。在回家的一路上,我打开稿纸仔细拜读,被小小说的魅力所吸引。虽然篇幅很短,但意蕴丰厚,尽管写的都是小体裁、小细节,撷取的都是普通生活的片断,但却有着对生活的高度浓缩与升华。回家后我按照大年先生的小说路数也写了一篇,寄给了魏铮兄,就这样我也踏上了写小小说之路。也正是这次机缘,我参加了《北京晚报》 “五色土”副刊的“一分钟小说”的约稿会。当时全国各家报纸杂志的小小说正办得如火如荼,时任《北京晚报》 “五色土”副刊部主任的李凤祥先生和“一分钟小说”的编辑魏铮兄,在北京组织了“北京作家‘一分钟小说’笔会” ,参加者既有王蒙、刘绍棠、刘心武、赵大年、中杰英等名家,也有吴金良、袁一强和我这样的年轻作者。可以说当年《北京晚报》的“一分钟小说”是每天晚上老百姓争相抢阅的内容,晚了就买不到当天的晚报了。

  在会上,魏铮编辑邀请作家们为《北京晚报》 “五色土”副刊的“一分钟小说”栏目供稿,作为创作新手我们自然特别兴奋,而且能够与中国文坛的一流作家一起为一张报纸撰稿,这在当时的报纸和期刊界绝无仅有。也正是从那时起,我一边写散文,一边投身于小小说的创作,创作出一批小小说作品,与一些著名作家的作品在《北京晚报》 “五色土”副刊的“一分钟小说”栏目上与读者“见面” 。这不仅激发了我的创作欲望,同时也给我以鼓励和信心——我刊登在1990年的《北京晚报》 “五色土”副刊的“一分钟小说” 《孝顺》 ,在征文结束后竟然获了奖。也正是因为这次获奖,该文不仅被《新华文摘》选载,同时被选入当年的中学生语文教材。自此以后,我对小小说的创作更加喜欢,也更加投入。

  说到“京城四少” ,对北京的“一分钟小说”的贡献还是很大的,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时创作比较丰收,

  几乎一周就发表一篇小小说。到90年代末,袁一强兄去写长篇了,他最先离开了小小说创作,而我去主编《文化周刊》了。开始是一周四块版,后来是一周八块版,主编一张报纸让我再也无力且无心去顾及自己的创作,因为要办好一张报纸非得竭尽全力不可,这便是我渐渐远离小小说创作的真正原因。星竹还在写,但也开始创作长篇了,只有吴金良还在坚持小小说的创作。这是我们的客观原因,而导致《北京晚报》 “五色土”副刊的“一分钟小说”衰落,直到后来栏目被取消,其直接原因:李凤翔先生的退休乃是前奏,魏铮兄的退休是根本。

  一本刊物或者一张报纸,主编、主任不支持,再加之没有一个优秀的编辑,这本刊物、这张报纸将会怎样呢?不言而喻,有想法、有主见、懂文学的主编,会认识到一本刊物要给任何一位读者一个位置,而现在的一些大刊物往往缺失小小说,可小小说的读者偏偏很多。聪明人往往深知这样的道理,给读者以位置就是给自己刊物以位置,不仅仅是发行量的问题,更是刊物为谁办、办给谁的大问题。

  如果说,我的小小说创作的起步得益于《北京晚报》编辑魏铮兄,那么我再次拿起笔创作小小说,是要感谢另外一个人的。

  2013年的春天, 《民族文学》朝鲜文版作家翻译家改稿会在延边举办,正是在那次会议上,我认识了《天池小小说》杂志的主编黄灵香女士。在那次谈话中,她得知我是当年全国写小小说比较早的作者之一后,盛情邀请我为他们的刊物创作小小说。黄灵香主编的盛情邀请,重新点燃了我创作小小说的热情。在国庆节放假期间,我便一口气创作了十余篇小小说,发给了黄主编。没想到,发表在《天池小小说》的第一篇小小说《两棵树》被《小说选刊》选载,紧接着又被选入各种版本,再次让我感受到了小小说的创作魅力。

  作为办刊人,我深知,一本刊物的成功需要三个方面的因素:其一是刊物主编的视野与胸怀,其二是作者的作品水平,其三是读者的认知度、喜欢度,三个因素缺一不可。或许,我注定要与小小说结缘,尽管离开小小说创作十余年了,但又机缘巧合地回归了,我要感谢给予小小说以阵地的刊物,感谢阅读小小说的读者,感谢那些关注、评介小小说的评论家,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繁荣文学创作,为“全民阅读”提供优质的作品,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创作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经典篇章。

  愿小小说成为“大”说,愿文学不以大小长短论“英雄” 。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