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作品研讨 >> 正文

散文在这个时代有更多可能

——福建举办中青年散文家交流会研讨散文创作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6月01日10:11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余闽

  不久前,由福建省文联、中国作协港澳台办公室主办,福建省文学院等承办的2015海峡两岸中青年散文家交流会暨散文创作高研班在福建福州八闽书院举办。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书磊,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省文联主席张帆,中国作协党组成员阎晶明等出席了会议。本次高研班学员50位,其中9位来自台湾。授课导师阵容强大:大陆方面有著名作家贾平凹,评论家南帆、谢有顺,福建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朱子文化学者马照南, 《十月》杂志副主编宁肯,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 《文艺报》主编梁鸿鹰,台湾方面有《幼狮文艺》主编吴钧尧和著名作家亮轩。与会专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散文写作的方法和评价标准。

  谈到散文,李书磊表示,散文写作最大的特点是自由,我们既可以精心构思,也可以率性而为,既可以写成宏篇大制,也可以三言两语成为一篇。它是最实用的文体,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但也极为讲究艺术性。在网络时代,人人可以写作散文,但因此也更需要经典作品的出现。

  高研班的第一堂课由贾平凹开讲。贾平凹的陕西“家乡话”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贾平凹对自己的口音自嘲道,普通话是普通人说的话,自己不是个普通人,所以不说普通话。其实,他不说普通话的原因早就在他的散文《说话》中交代过。他的讲座平实生动,引人入胜。他说,文学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潜质,这种潜质有大有小。他以曾经见过的一个农家小院中的土堆打比方:一个土堆本来什么都没有,雨后却看到上面发了芽,最初是什么植物谁也不知道,但等过了一段时间,是草芽、树芽还是菜芽就能看出来了,其实,它的品种早已决定它会成为什么。一个地方生长什么品种的植物,这也是由环境、土壤、气候等决定的,但是一个人的社会生命是要靠后天完成的。说到采风创作,他说自己不爱出门旅游,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接触西北农村穷困、落后的一面,看到了底层存在的问题;如有机会,他隔一段时间会到北京、上海、广东这些发达地区,了解中国目前最先进、最时尚的东西。这样,他将社会的两头把握住,去分析社会发展的趋势,尽量让作品具有前瞻性。只有题材和社会、时代的命运契合了,才能写出大作品。

  台湾作家亮轩从经典之作入手。他说,要把散文写得好,一定要有岁月的沉淀,好文章是“天下最聪明的人用最笨的功夫”完成的。他强调作文与做人的关系: “淡泊是散文家极重要的素养,散文很容易透露出一个人的名利观。 ”他用“嗜读如狂” 、 “对万物充满好奇”来形容自己,又以“多读好书与智慧接近”劝诫学员。

  何向阳对鲁迅1924年后创作发表的文集《野草》进行深入解读,分析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内心的孤独与彷徨挣扎。她认为,鲁迅是现代文学史及研究散文绕不开的人物。谈及散文的理想,何向阳说,通过个人的文字把物质的、景观的世界变成人格层面的、完整的、凝聚的体现就是散文理想实现的过程,作家要在时代的和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个性表达。

  文艺理论家、评论家南帆以《散文写作与解读的几个问题》为题,在学术层面讲述他的散文观。谈及创作经历,南帆以《辛亥年的枪声》为例说,他不轻易写历史散文,除非历史打动了他,让他产生了独特的想法。他主张散文的语言风格一定要“自然流畅” ,反对那些“炼字炼句又炼过了头”的语言。一位年轻书法家听了他的课后,在交流环节问及关于书画评奖的问题。对那些为了评奖的创作,南帆说:“任何艺术的发展都会有专业化的趋势,出现‘炫技’的现象。一旦技巧过了头,就会露出造作雕琢的痕迹。 ”曾获鲁迅文学奖的南帆,对待奖项依然警醒而慎重。

  灵感是作家最钟情的东西。贾平凹和台湾作家吴钧尧都谈到了对灵感的认识。贾平凹说,创作灵感是神秘的东西,就像他自己爱好收藏,有时候非常喜欢的东西“在一定的时间就来了” ;吴钧尧则说,没灵感的时候也坐在电脑桌旁, “守在那里总有一两句话跑出来” 。写作没有捷径,亮轩讲到倡导闲适的林语堂。他说, “林语堂是一个永远有梦想的人” ,“他忙碌一生不得空闲,而且一生中经历了无数困难,但是,他的每一篇文章都给我们带来觉悟和快乐” 。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分析了大陆不同时期的散文特点,也将大陆的文学生态和台湾的进行对比。他认为台湾作家在写作中将个体和社会的平衡点找得好,而大陆作家的视野往往比较大、比较深。他提倡写作应对感情表达有所节制,反对滥情,要警惕“朗诵体” 。谢有顺将福建作家和台湾作家所提交的散文作品进行对比并导读。他说: “台湾作家倾向日常化、生活化的写作,描述的场景富有质感,语言方式更平实,满足于把日常生活的经验感受写出来。大陆一些作家,则容易或者愿意去关注一些更大的话题,容易把日常的事情不自觉地进行升华,置换到更广阔的背景中来提升文章的高度。 ”

  吴钧尧说,闽台一衣带水,文字与思维却各有不同。这次,集中国作协、福建省文联、福建省文学院几家单位之力,还有台北九歌出版社陈素芳总编辑等人鼎力相助,海峡两岸中青年散文家交流会暨散文创作高研班成功举办,让两岸青年不仅见了面,还以文学深交。期待这样的活动能持续下去,让大陆和台湾紧紧牵系,而非阻隔。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