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嘉孺子”与“绿色童话”——评林少雯的童话创作(刘锐)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5月29日09:49 来源:中国作家网 刘 锐

  周作人曾将其素为关注的儿童及儿童文学拎出来,专列为“杂学”之一项,他常常以“嘉孺子”来衡量别人也鞭策自己。古人讲“孺子可教也”,但多少染上几分长对幼的训教色彩,“孺子”是要教的,关键是怎么教。“嘉”字用得颇妙,也只有“嘉”字才配得上“孺子”,而真正“嘉孺子”的作家,以平视“幼者”的姿态显出一派温和的底色。

  台湾儿童文学作家林少雯就是一位“嘉孺子”的作家,尤其是她的童话创作,以“绿色”著称,包含了健康、平和、自然、环保、生机、希望……无不是童话的天然要素。台湾儿童文学大家林良干脆说她是“绿色作家”。林少雯生在台北,长在花莲,从小生活在太平洋沿岸的中央山脉脚下,饱得大自然的滋养,与之感情深厚,所以,林少雯的童话在大自然的佑护下就显得别致多了。

  毫无疑问,“绿色童话”主要表现的就是动植物以及人与动植物间的和谐状态。可以说,没有动植物,林少雯的童话也就失去了灵魂。在她笔下,动植物处在一种自由的状态,与人产生联系。面对这种元气淋漓的创作时,儿童能自然接受作者要传达的思想,绿化环境也好,保护生态也罢,不存在“隔”的现象,达到寓教于乐的妙境。

  为了避免创作的单一性。林少雯很好地借鉴了本土资源。中国的神话及之后的神魔小说,都是将人神话或者将动植物人化后再神化,林少雯童话也沿用了这一思路。《森林夏令营》中,作者在自然界与人类现实世界间设置了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对破坏自然的人形成了一种审视。作品开始,木神爷爷的叹息让动植物们屏气凝神,因为他们的家园遭到了破坏。木神爷爷用责备的语气说,是人类干的,决定要亲自往人类那里去一趟,才有了他与两个小孙女的人间之旅。作者正是通过这祖孙三人的视角,展现大自然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并融入环保知识。作品将人类与动植物放在同一平台上进行对话,让孩子们知道,与人类世界并立的还有动植物的世界,二者是平等的。而木神爷爷这类具有神性形象的设置,也在儿童的心里树立起一种对自然界的敬畏感。

  《妙妙村妙妙事》也是林少雯独具匠心的佳作,在动物世界中将普通的人际关系颇有趣味地展现出来。儿童在作者笔下“妙妙村”的童话梦境中遨游后,不时从中醒悟,反观现实,便可以此为参照,处理好与小朋友们的关系。儿童“人际关系”的教育,本就属于难事,方法巧妙,则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如果过于直接,则可能扼杀掉孩子本有的一份天真。林少雯用接近自然的方法告诉孩子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这就比以都市钢筋水泥为背景灌输人际交往法则更容易让孩子们接受。

  在对古代经典的通俗化传播上,林少雯的“绿色”儿童文学无疑也是“嘉孺子”的。周作人将评价童话优劣的标准列为四点,首先一条便是优美,而且“美不在藻饰而重自然”。林少雯在处理动物的“物性”时,一方面保留了有利于童话创作的“物性”,如大象先生就可用自己的长鼻子送脚受伤的鸡爸爸上房顶报晓。但是另一方面,又不被“物性”所局限,她笔下的动物以一种通俗浅近的对话方式谈孔孟的道理、谈李白的诗,解决了周作人所困扰的“幼小的儿童不能懂名人的诗文”的问题。

  通过童话作品,林少雯向儿童描述出人的生命活力,健康、向上、生机勃勃,这才是“绿色”所应传达的最本质的东西。一方面,她找到人界与物界之间的着力点,使二者平衡,寓教于乐;另一方面,她以故事、传记等直接为小读者的成长出谋献策,加油鼓劲。如《大顽童刘兴钦的故事》,就是以“漫画大师”、“发明大王”刘兴钦小时候顽皮、淘气的真实记录为素材写就的。林少雯写作时听到刘兴钦口述故事,经历了“三笑”的过程——听的时候笑一遍,写的时候笑一遍,转述时再笑一遍,而小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有同样效果,但这个作品并不仅仅局限于浅薄的嬉笑,在刘兴钦顽皮的背后,展现的是台湾本土的人文和风俗的变迁,不仅小读者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常读常新,童心未泯的大人读后,也可以重拾自己曾经的童年亮色,更好地理解童心。

  如果说“绿色”由外传递出的是色彩,从内在带来的是生机、健康的话,那么“绿色”一词的外延无限扩大,真正传达出的是一种观念——平等、和谐、自由——这也是童话创作的高境界。孩子的世界最纯洁最干净,童话的作用就是为纯洁和干净保鲜,只有在这个高度上的童话,才算得上是对儿童的“嘉”。林少雯以自己的天趣给小读者传递出的各种观念,可以说与先贤们的心是相通的,博爱、坚韧、亲切、美丽、天真……无一不是对世界童话史的一种回应。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