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小小说王国的丰碑(李杨)

——纪念王奎山先生逝世三周年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5月28日10:06 来源:天中晚报 李杨
王奎山与妻子、女儿在一起(资料图片)。王奎山与妻子、女儿在一起(资料图片)。
王开颜王开颜

  2012年5月24日,中国当代小小说领军人物之一、第一届“全国小小说金麻雀奖”和“小小说创作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王奎山先生逝世,享年66岁。

  2015年5月24日是王奎山逝世三周年纪念日。5月13日,纪念王奎山逝世三周年特种个性纪念邮票发行。记者借此机会,采访了王奎山的妻子、儿子、朋友、学生,希望通过他们,还原一个真实的王奎山。虽然此次采访前,记者已经对王奎山有所了解,但此次采访仍给记者带来了强烈的震撼感。王奎山的豁达、善良,他对生命的把握、对名利的淡泊,都令人敬佩。

  儿子眼中的王奎山——活在理想王国

  2015年5月18日,记者按照约定时间与王奎山的儿子王开颜见了面。提起3年前父亲的去世,也许是跟从事金融工作有关,也许是性格使然,王开颜表现得很冷静。当记者试着问三年前他的感受时,王开颜拿出了一篇名为《父亲王奎山在最后的日子里》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里,记者看到了更为真实的父子情:

  “2012年5月24日,上午8时30分,父亲走了 。

  爸,我们来世再见。

  父亲是个农民,他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农村。

  他热爱文学,为了自己喜欢的事业放弃了很多机会。他一直以为自己的文字能够带来恒久的荣耀。他很努力,并持之以恒……

  父亲,我想起小时候你带我和妹妹去河边抓鱼,感觉好幸福;你带我们去看电影,结束后在雨中挤在小棚子里吃馄饨,感觉好幸福!

  父亲,小的时候,你给我们洗澡,洗完后,用毛巾被包着去对面卧室,总是说,啥时候能长大不用抱啊!就像在昨天!”

  在王开颜眼里,父亲是个标准的文人,善良、自律、悲悯,无论物资生活如何匮乏,也不会放弃精神上的追求。

  “小时候理解不了,认为父亲写作不能给我和妹妹带来物资上的改善,总是埋怨他没本事。直到父亲去世了我才明白,他一辈子都希望有尊严,有自由,不喜欢麻烦别人。他希望能安心地写东西,不被打扰,他活在一个理想王国。”王开颜说。

  妻子眼中的王奎山——善良

  王奎山的妻子叫周仁英,比王奎山小两岁。记者去家中拜访她时,她正在卧室里收拾东西。周仁英性格开朗、坚强,年轻时承担了不少生活的重担。

  周仁英说,改革开放前,王奎山在确山当教师,自己是工人,家里条件还算可以。可改革开放后,家里的条件就不行了,而王奎山的性格也让他碰了不少壁。可是无论碰到什么样的情况,正直、善良、与世无争的他从来没有改变过。

  周仁英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我记得1978年的一天,我和王奎山一起去菜市场买东西,一个农村妇女拿了几只鸡在市场上卖,可是她连秤都没有。一名女子来买鸡,这个农村妇女就借了旁边卖东西的秤。由于她不认识秤,就拜托王奎山帮她称。等卖东西和买东西的人都走远了,王奎山去帮农村妇女还秤的时候,秤的主人经过询问才知道,王奎山把公斤秤当成市斤秤了,农村妇女的鸡在卖的时候少了一半重量。这让王奎山难受极了,就蹲在那儿哭了起来。”

  “他就是这样善良。这么多年来,他总是把好事让给别人,自己也从来不把人往坏的方面想。有时候身边的人提醒他,说某某是个小人,让他小心,他也总不相信。在他的眼里,每一个人都是善良的。”周仁英说。

  挚友眼中的王奎山——执着

  王卫东笔名卧虎,1966年出生在河南民权,河南省作协会员,现为《百花园》杂志旗下小小说创作函授辅导中心常务副校长,与王奎山相识多年。王奎山去世后,他编辑整理了王奎山的所有作品、资料,制作了《纪念王奎山先生选集》,并个人出资,向中国邮政公司申请发行了《纪念王奎山逝世三周年特种个性纪念邮票》。

  “1997年夏,我和王奎山在郑州的小小说笔会上相识。他人瘦如竹,惜语如金,眼睛细长,慢悠悠的眼神似在品,也似在消化一切。”说起第一次与王奎山相识的场景,王卫东仍历历在目。

  王卫东说,王奎山是小小说名家,当代小小说的领军人物之一。30年来,王奎山是中国当代小小说文体的重要实践者之一,也是首届“小小说金麻雀奖”的获得者。在小小说的文体审美上,王奎山先生追求作品的精神含量和智慧含量。代表作《红绣鞋》表面上是爱情故事,深层里其实是震撼灵魂的道德力量和中华民族的人格力量。

  2012年4月初,王奎山邀请王卫东到驻马店一聚。4月11日~13日,王卫东一直与王奎山在一起。

  “4月13日我要返回郑州,王奎山送我到汽车站。我进站坐上汽车以后,王奎山就出站了。我以为他一定是回去了,可当10多分钟后汽车出站时,我分明看到王奎山在向我挥手。现在想起,那时的他似乎是在与我告别。可是我太粗心了,只觉得他身体不如从前,万万没有想到一个多月后他会离开这个世界。”王卫东说。

  “我们认识之后没多久,我去他确山的家中拜访。他把家里唯一的桌子让给女儿写家庭作业,自己趴在一张小板凳上,弯着腰写小小说。当时我的泪就掉下来了,他就是这样,即使家庭条件再差,也会坚持写作。”

  学生眼中的王奎山——淡泊

  郑永菊1964年出生在确山县,1985年在鸡公山笔会上与王奎山相识,现为职业写作者,发表小说60余篇,报告文学100多万字,数十篇文学作品获军内外文学创作奖。

  “1985年,王老师刚调到确山县文联工作,知道王老师小小说写得好,我就经常去文联送稿子,向王老师请教。其实,作家的时间是很宝贵的,尤其不喜欢在思考和写作时被人打扰,可是王老师人很好,不仅耐心看我的作品,提出宝贵意见,还推荐一些他认为对我有帮助的书给我。我到现在还记得,他推荐给我的第一本书是《走出象牙塔》。”郑永菊说,就这样,她成了王老师的学生。

  在与王老师多年的交往当中,郑永菊一直听从王老师的教诲:多读书,莫张扬。

  “其实我以前的性格很外向,也很张扬,写了自认为好的作品就想让每个人都看看。在王老师的影响下,我变得内敛,不追逐名利,潜心创作。”郑永菊说,王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个好的作家不在乎得奖多少,而是他留下了多少好的作品。

  “王老师还特别烦别人给他送礼物。有一年过年,我和丈夫带了礼物去看他,他非常生气,说君子之交就应该淡如水。即使是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我带了一箱牛奶去医院看他,他也很生气。”郑永菊说,“如今,老师已经离开我三年了,可他对我的影响是一辈子的,希望来世我还能成为王老师的学生。”

  王奎山生平及创作介绍

  1946年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1968年毕业于开封师范学院(今河南大学)中文系,曾下乡劳动锻炼和担任中学语文教师多年,1985年调入确山县文联。曾担任郑州小小说学会副会长。

  主要获奖作品:

  《画家和他的孙女》获《百花园》第二届(1992年)全国小小说大奖赛二等奖,后被《小说月报》转载并获当年度“百花奖”。

  《红绣鞋》获《小小说选刊》1993~1994年度(第五届)全国小小说优秀作品奖。

  《阿姨家的苹果》获《百花园》第四届(1994年)全国小小说大奖赛三等奖。

  《别情》获《小小说选刊》1995~1996年度(第六届)全国小小说优秀作品奖。

  《扶贫经历》获《小小说选刊》2001~2002年度(第九届)全国小小说佳作奖。

  《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获《百花园》第三届(2005年度)全国小小说金奖大赛二等奖。

  《偶然》获《百花园》2006年度原创优秀作品奖。

  《布袋子》获《小小说选刊》2007~2008年度(第十二届)全国小小说优秀作品奖。

  主要文学荣誉:

  2002年,入选中国当代小小说风云人物榜“小小说36星座”。

  2003年,入选“首届中国小小说金麻雀奖”。

  2009年,入选“新世纪小小说风云人物榜·金牌作家”。

  2011年,荣获小小说创作终身成就奖。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