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把诗歌当作计时器(张妮)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5月27日09:25 来源:中国文化报  张 妮

  坚持的可贵不言而喻,我国自古就有铁杵磨针、水滴石穿的典故。近日,从事媒体工作的诗歌爱好者吴重生践行了一年多的“一日一诗”的创作,让人们感受到了他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其作品也得到多位文艺评论家的赞赏。大家在感叹其创作毅力时,也认为这种将诗歌写作生活化的方式,是诗人将自己从现代高强度、快节奏生活中“解救”出来的出口,它有利于培养人们对生命的发现以及对美的追求,更有助于人们加深对生活的理解。

  2014年,注定是诗人吴重生的一个“重生之年”。此前,为激励青年人勇敢创业,吴重生将自己的诗歌作品发布在杭州市青年人才工作站的微信群中,并向群员承诺“一日一诗”。言必行,行必果。自2014年元旦开始,吴重生坚持每日在微信上写一首诗,如今已创作500余首。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诗集《你是一束年轻的光》便汇集了他近百首精华之作。

  翻开诗集,从每首诗的主题、落款便可感知一年多里触动作者的人、事、物,也可了解到作者的思想变化及创作状态,既有在北京中国书店、杭州荷塘月色酒家等地的有感而发,也有得知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时的喜悦。书页上,腾跃着乡愁、信念、理想与希望;诗句间,游走着花香、云彩、雷电与星空。

  对“一日一诗”创作的坚持,除了吴重生的一诺千金,也可看作是他倒逼自己前进的人生哲学。吴重生从事了近20多年的媒体工作,从最初的采编一线到现在的中国新闻出版集团市场总监,他以敏捷的思维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写下了许多有影响力的稿子,也创作了大量有独特韵味的诗句。作为媒体人与诗人的统一体,吴重生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字间自由穿越,以笔触干预生活,又以诗化意象表达心声。深受“新闻每天都在老去”观念的影响,吴重生好似把一首首诗当作计时器,用以确认自己没有虚度光阴。他也将这种观念化成灵动的诗句:“我不愿在睡梦中失去黎明/因此我早起/黎明给了我一身朝霞/天地如此澄澈……”正如他所说:“写诗成了我每天必做的功课,临睡前完成诗歌作业,感觉这一天,至少在写诗的时候没有虚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诗歌、参与诗歌创作,不论是脑瘫诗人余秀华刮起的写诗风暴,还是工人诗歌带给人们的冲击,抑或是诗人汪国真去世引发的对诗歌的缅怀,都证明了人们需要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对于诗歌创作,清代诗人袁枚曾说:“诗多作则滑,少作则涩。”写诗关乎灵感,其频率个人可视情况而定。在当下,“一日一诗”更像是一种比喻,一方面它强调时间的宝贵,提倡人们每天应与诗共存片刻,进行深层次精神层面的思索,而非沉湎于生活的娱乐;另一方面,最令人看重、感动的是吴重生为“一日一诗”创作所下的决心,他对诗的热爱、将写诗当作一种生活方式的勇气,以及他身上体现的这个时代的稀缺品质——坚持。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