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我们伟大的母亲(冯立三)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5月21日11:05 来源:甘肃日报 冯立三

  作为一本以歌咏母亲和母爱为主题的散文集,《我们伟大的母亲》试图表达我们时代的中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和中国作家,尤其是30后、40后、50后三个时代的中国作家对母亲及其所处时代的认识。就已表现出的内容的深刻性和艺术描写的成熟性而言,可以称为迄今关于母亲的散文之集大成者。就它所涉及的历史背景,一直可追溯到辛亥革命时期。迄今所有中国经历的重大历史事变,历史风云,现实生活,林林总总,多有涉及。在此背景下加以认识与描写的我们的母亲形象,几乎涉及有关母亲的所有类型;在母亲与子女关系的描写上,涉及方方面面,所有重要的情感状态,几乎无一遗漏;有些母亲形象,性格命运及情感表达,具有鲜明的、重要的社会思想、美学思想的意义。

  古代歌颂母亲的诗,最有名的是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刘锡诚的《芳草萋萋》、陈丹晨的《不能忘却》可以看成这首伟大诗篇的现代散文诠释,或曰现代散文体“游子吟”。刘锡诚穿着山东母亲手制的山东人的土布衣裳踏进北京大学校园,当初曾经为自己的一身土气感到难堪,但此刻已经只剩下怀念与骄傲了。刘庆邦的《勤劳的母亲》侧重描写母亲的勤劳。但不是一般的写操劳,是写劳动之于母亲乃天性般、本性般,自然的、自觉的、自得其乐的、须臾不可分离的生存需要。何建明的《永远的铁姑娘》,歌颂了大寨郭凤莲般的母亲的“铁姑娘”风采。

  阎纲的《不,我只有一个娘》 ,写到母亲对自己的一次严厉的责罚。这是爱之愈深,责之愈切的真正的母亲方式的责罚。写得翻江倒海,轰轰烈烈,令人想起《红楼梦》中贾政对贾宝玉的严厉惩戒。

  芳华的《挺立在唐山地震废墟上的坚强母亲》再次复活了我们关于唐山大地震的痛苦的历史记忆。姥姥、姥爷死于地震,留下二姨、三姨、四姨、五姨,哭作一团。母亲把她们接到唐山自己家中,代替父母行使抚养之责,直到她们长大,结婚,终于可以自立。

  迟浩田的散文《怀念母亲》,陈昌本的散文《母亲的期盼》,布赫的散文《我永远怀念的额吉云亭》,李茹的散文《十二岁,母亲送我走上革命路》,分别记述了他们在小小年纪即被父母送上革命道路的经历。

  王蒙的散文题目惊人:《谁知道自己的母亲有多么痛苦》。老人家的痛苦是文化觉醒的痛苦。五四新文化运动把她从旧制度、旧文化统治的麻木状态下唤醒。她觉醒,但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她有理由说,“不如没有五四,没有新文化新思想的‘胡乱’启蒙,启蒙给她带来的只有撕心裂肺的痛苦。”母亲的痛苦,“是知道了封建社会的不仁不义不好,却只能承担着旧社会放在她身上的一切不公平不快乐。”母亲的痛苦,是一种无法测量的痛苦的宿命。过去有人管这叫“智慧的痛苦”,现在的人则称“文化的痛苦”。老人家既不能实现宋庆龄、谢冰心那样远大的英雄理想,又不能实现切身的婚姻爱情幸福。她希望一生,怨嗟一生,痛苦一生,误了一生。

  因对母亲曾有的失敬、失礼而歉疚,这样的文字我常常在文章中看到。我们早就应该在母亲的亡灵面前跪下来,向母亲表示我们的忏悔之情了!但不是任何人都能忏悔的。鲁迅的《颓败线的颤动》中那对狼心狗肺的夫妻能忏悔吗?母亲诚然是妓女,但那不是为了你们能活下去而被迫如此的吗?你们长大了,娶妻生子了,你们感受到社会的歧视,于是转而把这种歧视转化为仇恨,对准了自己的母亲!缺乏人道主义的社会的冷酷,固然可憎,而这种卑鄙的忘恩负义有忏悔的可能吗?

  《我们伟大的母亲》中,叶广芩的《母亲的辉煌》,认真地描写了自己对母亲的真诚的、赤诚的、泣血的忏悔。这在中国作家群中,该是十分难得的,有如空谷足音。

  这是一部站在民族文化复兴立场呈现中华民族母亲伟大形象的集合性散文经典,汇集海内外137位华人作家集体向中华民族全体母亲表示感恩的最为隆重的文化仪式。它是中华儿女对中华母亲哭吐精诚的一次幸福的情感宣泄。它是中华民族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文化进军的一个壮丽的象征。它是我们的作家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关于中华民族母亲给出的崇高的文化定位。

  (《我们伟大的母亲》,冯立三、梁晓声主编,作家出版社出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