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通向精神史的文学研究(薛学财)

——读李春青新著《趣味的历史》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5月21日09:38 来源:中国艺术报 薛学财
《趣味的历史》 李春青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年10月出版《趣味的历史》 李春青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年10月出版

  这是一个解构宏大叙事的年代。对于文学,有两种态度愈演愈烈。一种是将文学视为怡情悦性乃至消闲娱乐的玩物,这主要是大众的态度;另一种则视其为日常文化的文本表征,不断地细密考证乃至于索隐附会,试图从文学中还原出细碎的文化现实,这在研究界表现得尤为明显。诚然,两种态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然而,文学不仅不只是供人把玩的物件,而且也不只是记录日常文化的流水账。文学有更崇高的价值等待着我们去发掘。从小的方面说,文学承载了作者的精神活动;从大的方面说,由众多经典构成的文学史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史最重要的载体。眼下,解构宏大叙事的潮流似乎正在不断压缩探讨文学价值的空间。对于此种状况,笔者多少不免有些遗憾,因此每当读到那些看似迂阔实则抱负宏大的论著,都会报以一定的敬意。李春青的新著《趣味的历史——从两周贵族到汉魏文人》 (以下简称《趣味》 )从“趣味范式”的角度切入,在总体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展开对汉魏以前作者的身份、文学观念、文学形式乃至于运思方式的深入研究,成功地勾勒出两周到汉魏文学趣味的生成与演进过程,可说得上是近年来通过文学透视中国古代精神史之发展的重要成果。

  中国古代文明的一大特质可以概括为“尚文” 。所谓“文”在古代绝不仅仅是文章的意思,还包括典章、制度、礼仪等。可以说,华夏民族自许为礼仪之邦,即是将“文”认定为自身文明的精神气质。悠久辉煌的中国古典文学正是中国古代文明“尚文”特质的体现。然而,长期以来对于古典文学与古代文明的“尚文”特质之关系的研究却比较少。 《趣味》对这个问题作了相当深入的探索。中国传统政治史观有朝代“文统”“质统”交替更迭之说,周代被认定为是一个“文统”的朝代,即是说周代的总体特征可以用“文”来概括。作者认为建立在宗法封建制之上的贵族等级制乃是“周文”形成的社会基础。在本书中,作者对“文”在周代的诸种涵义条分缕析,指出“文”实际上就是周代贵族阶层所构建的礼乐制度、知识系统与道德观念的统称,而建立于“文”之上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逐渐促使两周贵族形成了“尚文”的趣味,作者称之为“文”之趣味。“文”之趣味乃是“一种包含着感觉、情感、体验等非理性因素在内的综合性精神倾向” ,换言之,也就是周代贵族精神世界最重要的特征。“文”之趣味并没有随着宗法封建制的崩溃而消散,在后世它不断地被文人士大夫们所追怀,于是遂成为支配古典文学审美追求的一种精神力量。应该说,作者的观察是深刻透彻的,为我们理解古典文学的审美特质提供了一个新视点。

  在周代贵族的“文”之趣味之后,中国古代知识阶层的趣味范式经历了两次重要的衍变。第一次是春秋战国之际在贵族阶层趋于衰落的同时以诸子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登上了历史舞台,于是产生了士大夫趣味;第二次是东汉中后期到魏初,学术与政治环境的变化改变了士大夫的精神世界,使士大夫群体衍生出一种新的身份,即“文人” ,于是产生了文人趣味。这是《趣味》对周汉时期趣味演变的基本判断。在作者看来,士大夫趣味与贵族的趣味的根本区别在于贵族趣味以“文”为核心,而士大夫趣味则以“道”为核心,具体表现为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这一趣味特征对其写作产生了根本的影响。而“文人”由于是从部分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拥有相对独立性的士大夫身上离析出来的一种身份,因此文人趣味的主要表现为追求与政治保持一定距离的个体性的“闲情逸致” 。的确,先秦诸子之学的兴起及东汉士林风气的转变历来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但从趣味的角度切入对这两个时代士人的精神世界的转变及其与古典文学的关系进行解释,似乎还是头一次。而由于趣味这个范畴既包含了理性的、观念的成分,又包含了感性的、情感的成分;既影响主体的认知和行事,又对文艺创作产生重要的影响;既可视为个体的精神追求,又可视为群体的审美倾向,因此对解释主体的精神世界就有相当大的效力。作者借助对贵族趣味、士大夫趣味、文人趣味的特征、由来、结构、呈现方式及其在文艺思想中的表现的分析,进而对贵族、士大夫、文人的精神世界进行宏通而又精细的分析,可以说是足以让人信服的。

  《趣味》对中国古代趣味范式演变过程的分析,有一点十分值得注意。那就是作者并没有把演变过程视为简单的线性更迭过程,而是充分考虑到精神世界演进的复杂性。作者指出从贵族到士大夫再到文人三种身份并非直接替代的关系,而是新的身份从旧的身份逐步离析出来的,因此士大夫趣味乃是从贵族趣味中衍生出来的,同时保留了贵族趣味的某些特征,同样,文人趣味亦是从士大夫趣味中衍生出来的,也保留了士大夫趣味的某些特征。这就将中国古代知识阶层精神世界发展的逻辑层次揭示得十分清晰。可以说, 《趣味》一书的探索为中国古代精神史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启示。当然,鉴于精神世界本身的复杂性,趣味的角度只是通向古代知识阶层精神世界发展史的途径之一,更完整地描绘作为一项宏伟的事业尚有待于学界的共同努力。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