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亟须刹住娱乐至死的文艺风向(田闻之)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5月20日09:50 来源:北京日报 田闻之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很难想象,这样悲壮雄浑的唱词会与扭着水蛇腰的指挥者、表情极尽夸张的表演者联系在一起。近日,一段恶搞《黄河大合唱》的视频再度流传网络,引发巨大争议。尽管该视频很快被删除,舆论的反思却仍在继续。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是在民族危亡时刻发出的悲壮怒吼,是驱逐倭寇的决战号角,堪称《义勇军进行曲》的姊妹乐章。声声唱词,饱含鲜血与苦痛、国恨与家仇,记录着中华民族走过的坎坷历程,凝结着先人前辈的不屈精神。即便改编,也应怀有一份尊重。殷承宗、石叔诚等音乐家先后改编为《黄河协奏曲》,表现波澜壮阔的黄河气质,唤起民族的旺盛斗志,不失为对艺术价值的拓展。而反观上述视频所为,逗乐搞笑,极尽调侃,则是对经典文化的扭曲,也是对爱国主义的亵渎,更是对民族精神的瓦解。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就是把文化变成一场娱乐至死的舞台。”上个世纪下半叶,尼尔·波茨曼便曾直言告诫。遗憾的是,今天我们的一些文艺创作者仍在走向这个误区,一味迎合粗鄙浅表的娱乐诉求,恶搞历史、颠覆经典、盲目西化等盛极一时。无论历史,还是英雄,或者流传千古的名作,都可拿来调侃一把。玩着零散破碎的小聪明,搞点插科打诨的油滑调调,还美其名曰“还原历史真相,丰富英雄形象”,加强文艺作品的传播效应。殊不知,这一时乐和却麻醉了读者,让人无声无息成了“娱乐至死的物种”。任由此风泛滥,一个民族的思考能力、感受美的能力,乃至凝聚力、战斗力、生命力,都将逐渐被销磨掉。

  低俗不等于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今天,社会休闲方式日益多样,文艺创作方法可以有百条千条,但无论怎么推陈出新,基本的价值选择与底线操守须臾不可偏离。作为人类的审美意识形态,文艺旨在化人养心。慷慨雄浑的正剧也好,轻快愉悦的喜剧也罢,归根到底都是为传递正能量,引导社会健康向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所言,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

  今年恰逢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并不遥远,战争伤痕仍历历在目。70年又足够长,中华大地早已换了新天。生活在和平年代特别是成长于新时期的年轻人,对残酷战争缺乏切身体会,与民族抗争史渐渐疏离。当此之时,文艺创作者更需担起责任,为历史存正气,将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倾注笔端、摄于镜头,推出更多直抵人心的好作品。这样,我们的民族才能永远健康向上,永远充满希望。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