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1953年我读《海蒂》(李健鸣)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5月19日09:52 来源:文汇报 李健鸣
《海蒂》是瑞士作家约翰娜·斯比丽写于1880年的儿童文学作品,出版以来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常销不衰。上图为不同语言版本的《海蒂》封面,以及改编电影《海蒂》剧照,由秀兰·邓波儿主演。 (资料图片)  《海蒂》是瑞士作家约翰娜·斯比丽写于1880年的儿童文学作品,出版以来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常销不衰。上图为不同语言版本的《海蒂》封面,以及改编电影《海蒂》剧照,由秀兰·邓波儿主演。 (资料图片)

  特别羡慕那些对往事有超强记忆力的人,对照自己,似乎幼事全然不知,最强烈的记忆则来自1953年,那时我已经十岁,上小学四年级了。我如此清晰地记得那年三月发生的事情,并不是因为遇到什么大惊喜,例如天上掉了个大大的馅饼,而是因为阴森的冷气和无法表达的恐惧。

  那是三月五号(或六号)的下午,已经下课了,但轮到我和另一个同学值班,也就是摆摆好桌椅,所以我仍在教室。那天天气阴冷阴冷的,冷气似乎都能透过冬衣,沾在皮肤上,三月的上海至今都是如此,刺骨的寒气会弥漫屋里和屋外。突然广播大喇叭的声音从窗户里传来,说是斯大林老爷爷死了。我估计我那时还不知道斯大林是何人,就只知道老爷爷死了。当我穿过空空的操场,走向大门时,害怕得不得了,平时放学回家时的高兴劲也都一扫而光。

  第二天早上,一进学校的操场,我就更害怕了,因为到处都是黑布条,又下了半旗。感到恐惧的一定不是我一个人,因为操场上鸦雀无声,就连低年级的小同学也不敢叫唤了。接连好几天,操场、走廊和教室都静悄悄的,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悲伤。最让我伤心的是,我喜欢的音乐课也停止了。我觉得非常孤单和害怕,又不敢去问老师和父母,所以只能把这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恐惧憋在心里。也许这种感觉太强烈了,至今我有时还会在梦里梦见空空的操场和教室。这样的阴影跟了我好长时间,直到一本温暖的书把我从这尴尬局面中解放出来。

  这本书就是瑞士作家约翰娜·斯比丽的《海蒂》,现在已经记不起来读书时遇到些什么困难,只记得是一口气读完的,而且非常兴奋,这是第一本自己读完的外国小说。后来我反复地读这本书,一直到书里的人物都成为我非常熟悉的朋友。主人公海蒂是一个非常有善心,而且又特别热爱自然和人的小女孩,正是从她身上我学会了什么是爱心。她对家和高山的热爱,她对自己爷爷和彼得奶奶的温情,一定滋养了我那颗小小的心,因为各种细节至今还历历在目。通过这本书我也第一次明白了贫穷和富裕的不同,并让我懂得贫穷并不可怕,只要大家互相帮助就能过上好日子。而在富家女孩克拉拉的身上,我也学会了很多东西,起码在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要心疼那些残疾人。我也开始会讨厌某些人,例如克拉拉势利的女教师。当然最让我难忘的是孩子们之间的友谊以及海蒂说出自己心事的那些章节。海蒂勇敢地表达了自己想回家的愿望,这让我明白,不要把很多不舒服的感受憋在心上,一定要说出来。1953年,感谢父母,让我看到了这本书。春天里老爷爷去世的阴影虽然迟迟没有散去,但这本书让我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一个充满爱和变化的世界,我开始想许多别的问题,关注许多别的东西,本来是呆呆的我一下子就变得高兴起来。

  当时的具体感受究竟如何,自然已说不清,只能想象而已,但在我的记忆中,一个老爷爷的死带来的恐惧和一本书带来的快乐却永远连在了一起,更重要的是我与书的缘分也就此建立起来。

  对这一缘分感受最深的肯定是我妈妈。因为从那时起,我对文字书开始着迷,只要一有时间,我就会拿起一本书,躲在一个静静的角落,任笑任哭,过起非常自由的生活。妈妈担心我的痴迷,抱怨我不好好吃饭,老是冲着我说:“你都不知道自己咽下去了什么!”。妈妈无力制止我只想读书,不想吃饭的行为,只能时不时地叹口气,摇摇头。几年以后,当外公读到了我根据屈原一文改写的作文时,表扬了我。妈妈既高兴又痛苦,高兴的是女儿的书没有白读,痛苦的是外公说了:“你这个女儿从小忧国忧民,长大了会活得很辛苦。”我当时第一次听到忧国忧民这四个字,没有想到在以后的人生中,这四个字真的一直伴着我,即使到了已经无为的老年,那几个字的余音还会影响我的生活,真的是应了外公的预言。

  最近我给小孙女买了《海蒂》,她现在还不认字,可我总觉得家里应该为孩子们备一些书,例如《海蒂》,例如《爱的教育》,例如《洋葱头历险记》。这些书从年代来看,可以列入“老古董”的行列,但从内容上来看,依然和1953年我读的时候一样有益,当然是对儿童的心灵有益。

  在我的眼里,好书是不分年代的,就像那些古老的建筑,什么时候看到都会让人产生对人类历史的敬畏感。儿童书亦是如此,其价值在于能安抚孩子的心灵,能给予孩子启发以及思索的通道,培养一种健康的价值观。好的儿童书不仅会讲述故事,更会提出问题,而孩子必须具备提出问题的能力,长大了才能质疑世界,质疑自己。

  最近,屡次听到一些上大学的年轻人心理上出现问题,让父母心生烦恼。究其原因,父母对儿女从小灌输的内容肯定也是重要原因。这些家长妄想着孩子能“出人头地”,而不是“长大成人”,他们暗藏的愿望会成为孩子无法言表的压力,一旦愿望没有实现,这种压力就会变成可怕的心理疾病。所以在什么年龄段提供什么样的书籍,给予孩子什么样的精神养料,已经成为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1953年读到《海蒂》一书,肯定是我一生中的一个亮点,这本书不仅让我跳出恐惧的阴影,而且给了我很多快乐和一种希望,那种希望就是:我知道远处有一束光,需要我自己去寻找并越点越亮。我希望自己的孙女以及许许多多其他的孩子有一天也会拥有这么一个亮点。

  (作者系翻译家、剧作家)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