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一枝一叶总关情——读郑伯权《一叶楼诗文集》(李春林 马腾)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5月13日09:47 来源:中国作家网 李春林 马 腾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文艺,本质上就是人民的文艺。“为人民写作”便是作家责无旁贷的天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民族要复兴,作家有担待。郑伯权《一叶楼诗文集》(红旗出版社2014年8月版)全部内容呈现的,就是一位自称“江右布衣”的自觉的诗人的责任和担当。《一叶楼诗文集》,共收集旧体诗词70余首和散文若干篇,以中华民族传统诗文风格为追求,书写时代,服务人民,传递的是会被历史称道的——心系国家和民族,为百姓呼号的那种信仰之美和理想之美。

  76岁的诗人郑伯权一生未仕,也无党派,最高的无冕头衔就是文学杂志记者,其他就是诗人、作家,年轻时也做过编辑。因“文革”的冲击,初负文坛诗名的他,写作被终止。“文革”结束后,朋友们重又各奔前程,诗人又提起了笔。“劫后红羊势已安,千帆今又出重滩”,大气候带来的好形势,让诗人掩不住内心的喜悦;“中兴事业诚非易,忧盛畏明转也难”,也未掩住诗人的“居安思危”,然而,他坚定地相信国家前程光明;“天意欲将膺大任,庙堂哪用惧高寒?”他鼓励得到重任的朋友,勇往直前赴京为民做官去,还有什么担心的呢?“使君试把宣言读,猎猎红旗路更宽。”请把《共产党宣言》再读一遍吧,便会一路顺风,一往无前,道路越走越宽;诗人后来大胆的提醒:“乡园寄语桑麻事,瓯卜无忘问喘牛。”你在北京做官了,可不要忘了乡园桑麻事,可不要忘记了田头烈日下喘气的老牛啊!这些诗句充分展示了诗人的勇气和艺术风范。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五四”青年节时曾对青年说过,他在当知青时,曾用“一事不知,以为深耻”,做自己的座右铭。这是南北朝时陶弘景的名句,陶弘景有异操,对自己的学问要求严格。他认为读了万卷书,如果有一桩事情不晓得,就深为羞耻。后来,他敢于修正《诗经》注解的错误,缘于他深入到蜂狂蝶飞的最底层,一枝一叶与底层互动,在实践中获得了真知。可见,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书中《秦淮故事诗》从另一角度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追忆明朝300年亡国的历史;以李香君血洒桃花扇,道出“国已破,何为家”的亡国之痛。“残山剩水已无多”,“君在马前献表时,妾于床上叠征衣,秦淮河上烟花女,愧煞前朝老尚书。”不经意间诗人洞察到,社会底层的烟花女比上层老尚书更知亡国恨。

  读罢《一叶楼诗文集》,内心有一种感动,那就是“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本书的信仰,也是理想,是本书的看点。“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深入浅出的诗句,是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中的句子,全诗是:“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诗句似写竹子,含义却很深刻。郑伯权的《枝叶园记》显然是受了郑板桥诗的影响,这位以“难得糊涂”自侃的官员郑板桥,关乎百姓疾苦之事却一点也不糊涂。于是,作者在文中引用了他的诗句,采用了这诗的意境。

  《枝叶园记》是作者参观鄱阳湖畔江西廉政文化示范点“枝叶园”而写的游记。内容清新,文笔古朴流畅,状景、描物、写人、叙事,历史与现实结合,感情与景情相融。文章夹叙夹议,随笔挥洒,寓教于游乐,变景物为人文,化平凡为神奇。游园内荷影池塘,柳竹清风,乡邻与当地官员,游憩除庭,同话桑麻,忧乐与共;有钟秀山川哺育,周边土地代代名人,廉洁奉公,鼎彝风骨,竹柳风尚,薪火相传。作者寄妙理于小园枝叶,引“一枝一叶总关情”,寄托心志,“听萧萧之声思民间疾苦,遂尽瘁于民事,竭公仆之所能”; 写“方塘之中,田田荷叶,擎雨之珠,晶莹玉润,彰濂溪之高洁。……园庭之中一枝一叶,可歌、可咏、可风。”文章最后道出主题:“民贵泰山。”廉政文化示范点“枝叶园”虽小,人文价值可大;《枝叶园记》文字虽短,廉政理想却颇为崇高。作者不以艰深文其浅陋,而以淡泊明其高远,令这廉政文化示范点小景,比当今层出不尽、徒有山水而略逊文墨、忽视人文的景点,多了一份人生见解和文化底蕴。文以园存,园以文存,“爱民者民亦爱之,亲民者民亦亲之——民贵泰山”,这富有哲理的妙句,堪比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