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无为之功,陶冶之乐——读汪晨曦的《屏山晚学集》(筱陈)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5月11日09:54 来源:工人日报 筱陈

  今年的春节,汪晨曦先生的《屏山晚学集》成了我的一道精神食粮集子中的每一首诗,就如同一道道佳肴,品尝来都觉得别有一番味道,又因为诗中多以福建尤其以福州的山水、景物、人文为题材,于我十分的熟悉,读起来有一种身入其境、特别亲近的感觉,心沉浸在诗的意境中,为他的诗情所折服。

  《屏山晚学集》收录了作者近年写就的百余首律诗。律词的创作讲求平仄、押韵、对仗、音律,摩挲既需要静心,更需要涵养功力,这对于在白话文语境中浸润的人来说,不是那么容易的。晨曦先生却做到了,他下了“摩挲”的功夫,也注意涵养功力,用诗论指导创作,在创作中运用理论,让我这个不谐格律诗的人,很难从格律的角度来评说他的诗作了。

  诗为时而作。时代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尤其是处于变革时代、发展的时代,晨曦先生以诗人之心去感于时代,讴歌时代。《习近平岁末风雪太行访贫问苦感赋》中,“朔风凛冽雪铺天,陡峭崎岖心坎连”,描绘了冰天雪地的场景,通过一个“连”字,表达了总书记心系百姓的情怀,通过“盘腿岂不唠疾苦”,生动描写了总书记与百姓交谈的场景,表现了总书记的亲民形象,“已潜春天暖来年”含义深刻,既表达了对大自然春天的期盼,更表达了百姓心中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爱戴与信赖。

  怀思古之幽情。福建人杰地灵,先贤辈出,为晨曦先生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林则徐、李纲、王世静、李叔同、严复、林觉民、李光地、瞿秋白,还有让人触景生情的众多古迹,如上下杭的张圣君庙、于山戚公祠等,都成了诗人的创作题材。诗人以极强的概括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抓住足以感动人的一点,让人读来“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让人可以通过诗,油然而生崇敬之感。

  山水诗是律诗中的重要内容。在诗歌的源流中,就有“山水田园诗派”这类诗歌,好像是一只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也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在《山村的春天(三首)》中,诗人写道:“山路盘旋光景迥,一坡霜白近农家,春风善解游人意,吹散云烟放李花”,给人描绘了初春的乡村图景,山路盘旋、一坡霜白、李花绽放,细致入微,近乎白描,透着静谧和清新。

  “无典不成诗”。读晨曦先生的诗作,还有一个感觉,就是诗人善于用典。诗人深知“典故也是旧体诗表现手法和特点之一”,用典既可增加诗的内涵,又可增加诗的可读性。如《<读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有所思》,其中的“难道灵魂可峻清”中的峻清,就用了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知己》:“河东裴腾士举,郎迈真直;弟霸士会,峻清不杂”,用峻清来形容高洁。此类例子,不胜枚举。但可贵的是,作者在用典的同时,在注释上下了功夫,既帮助了我们对诗作的理解,又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了解民俗民风,丰富了知识。

  诗可怡情,诗之所以能怡情,对诗人来说,诗明志、诗言情,人们正是从这志、这情中使性情得到陶冶,精神得以愉悦。读《屏山晚学集》,诗人以“无为之功、陶冶之乐”的心态,创造出了诗的意境,使我浸润在这意境中也收到了陶冶之乐。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