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诗与歌:时代的声音(刘迪生)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5月07日10:28 来源:信息时报 刘迪生
  《平凡亦可》 李玉龙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5年5月  《平凡亦可》 李玉龙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5年5月

  他刻意保持与这个时代的距离并以此为镜,冷静犀利地观察社会的光怪陆离。

  从诗人到音乐人,李玉龙的人生经历了一个从狂热到冷静、从浮华到沉淀、从嗟叹到咏歌的过程,这是时代赋予他的生命轨迹,他不刻意躲避,也不刻意追求。他泰然面对时代的发展变化,将他们看作岁月流波中一种水到渠成的生命巡礼。

  作为诗人的李玉龙是颇值玩味的,因为他的诗中有始终如一的清狷之气。他在《孤鹤》中以鹤自比,“漫说鹤身偏独自,逢无鸾凤不和群”,这既是他孤高人格的写照,也是他坚持“诗歌为时代、为人生”的坚强壁垒。

  他刻意保持与这个时代的距离并以此为镜,冷静犀利地观察社会的光怪陆离。在诗歌最躁动的时代,他也曾是一名狂热的朝圣者,伴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他逐渐沉淀成一条静谧宽广的河流。他笑言:“未曾经历繁华的人往往囿于困厄,未曾经历狂热的人往往安于平庸,未曾经历时代淘洗的人往往不能真正体悟生命的真谛。”“冰雪过后/尘寰一派荒戮/不知春风唤你起/还是你唤春风来/总之那个时候/无蔓,无叶,更无花。”他在《咏草》中如是说。浅斟细品来,他的诗并不繁华但却余韵绕梁,他的词句恬静淡雅但却包含着一种特别的况味。

  诗歌的世界是理想化的,然而现实的生活却时刻逼仄着我们。这并不是一种生活的悖论,而是一种艰难的考验。李玉龙从诗转向歌是一次艰难的抉择,这样的抉择原本应该表现得更加荆棘,但事实却出乎意料的轻易,以至于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著名词作家《常回家看看》词作者车行也不得不为之击节:“读他的作品我不住地说好,感觉文笔张驰有致,思路清晰流畅,语言的文学性与音乐性自然统一,没有外在的华丽,人工的雕饰,完全表现出了一种艺术美,而将生活的本质和时代的精神塑造出来了!”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大凡具备持久生命力的事物都是以或厚重、或深刻的现实为基础的,根深则叶茂,源远而流长。李玉龙在歌词创作上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其在古典诗歌中的长期浸润,另一方面得益于他对人生命题的思索。在歌曲《歌唱世界》中,李玉龙紧握时代脉搏,站在整个人类的高度上呼吁和平,呼吁团结,他在歌词中写道:“我们不分种族/不分国界/我们不要战火/不要硝烟/天下所有的人们都是一家/让我们手挽手/祈祷明天。”拥有如此胸襟,全球华文大赛一等奖的殊荣可谓实至名归。

  在歌曲《今生为谁》中,他则是从词作创作的角度对词坛提出新的期待:“东风忽又来,草长莺飞/窈窕淑女在河之洲/你还在想谁/一曲琵琶弹碎了千年的爱恋/秦时的明月下边/谁举今朝杯//寒冬如期至,绿瘦红褪/书剑才子饮马月河/你又胡不归/一支清箫吹尽了人间的哀怨/汉时的关山之上/谁洒今朝泪。”

  面对当今音乐界词作江河日下的局面,面对以低俗为美的畸形审美,李玉龙清狷依然,他不愿屈服于流俗,而是立志用自己的笔让人们重新看到歌词与诗歌完美结合的希望。在以《今生为谁》为代表的一系列词作中,他将古典诗歌的意向完美揉进缠绵悱恻的绵密情感中。

  从16岁开始就为自己设定了一条颠沛流离的道路的李玉龙,如今已是人生不惑的年纪,但他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依然在为时代歌唱。或许我们在他那张镌刻岁月的脸上看到了风霜,但是请相信,那是青松傲雪后流下的喜悦的眼泪。

  刘迪生(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