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汪国真:一个时代的天真(肖伊绯)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4月28日10:49 来源:北京晨报 肖伊绯

  汪国真,一个时代的天真,就此永别。

  汪国真是谁?这是对于70后80后,都无需解答的问题,但对于90后00后而言,可能还相当陌生。或许,这已不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这个世界,这个时代,又少了一位天真的诗人,又一位天真的散文家。

  1980年代,产生过众多或红极一时、或至今难忘的思潮与人物。30岁前后的汪国真,虽生逢其时,但似乎还并不是那个时代耀眼的人物。在“伤痕文学”“自由思潮”大行其道的那个时代,汪国真以一张天真的笑脸,用一支天真的纯蓝钢笔,“蓝天白云”式地抒写着另一种时代旋律。

  事实上,汪国真的诗歌、散文,其影响力一直舒缓却持续地作用于公共文学、文化圈层之中。直到21世纪初,他的作品都仍然是“心灵鸡汤”、“励志”、“主旋律”、“正能量”类型作品的鼻祖与样板,所有同类型作品都能在汪国真那里找到源头与原型。如果说,如今这种类型作品的粗制滥造与泛滥成灾,已深为人们反感与诟病,这的确是不争的事实;但这种类型作品本身并无过错。汪国真所开启的创作路径,不管后来者走得好或不好,都不能将其归咎于开创者,汪国真的价值与意义已归属于一个时代,无可否认。

  《如果生活不够慷慨》、《倘若才华得不到承认》、《假如你不够快乐》,但《只要明天还在》《挡不住的青春》就将《走向远方》《跨越自己》,让《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汪国真这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曾经是多少70后80后的明信片赠言、毕业班留言。在那个物质还相对匮乏,但已国门大开,各种物质需求与眼界也随之大开的时代,种种纠结于物质与精神世界中的复杂情绪,曾经萦绕着多少中国青年的心灵。那种莫名其妙的激动,与时而低沉压抑的被动,在青春男女的日记本中,都多多少少、深深浅浅地留下了痕迹。而在这些痕迹之中,港台流行歌曲的歌词占到一部分,另一部分则是汪国真的诗与散文。

  多少少男少女,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里,开始自觉或不自觉的,读到并记住了“汪国真”这个名字。他们各自怀揣着纯真梦想,势单力孤地守护着事关人生理想与个人尊严的种种底线,在这个物欲开始横流、开始泛滥的年代,一切都只能随波逐流、不随大流必然触礁的年代,他们都还可以在汪国真的诗行里找到希望与方向。虽然这种希望与方向,在如今看来,都太过天真;但你不得不承认,至少这份天真是“真”的,没有弄虚作假,没有忸怩作态,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值得铭记的。

  汪国真可能为相当多的所谓“诗学家”与“评论家”们所忽视,甚至于不屑。因为在这些“专业”人士眼中,只有源自英法德美等西方国家传统的诗学体系,只将舶来思想奉为诗学圣经,以汪国真为代表的中国本土诗人,自然是入不了“法眼”的。但这丝毫不影响汪国真在中国公共文化领域的影响力,恰恰相反,那些“接地气”,能解决现实社会所带来心理困惑的诗文,颇受大众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的喜爱。

  汪国真的诗歌,在主题上积极向上、昂扬而又超脱。作品的一个特征经常是提出问题,而这问题是每一个人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其着眼点是生活的导向实践,并从中略加深化,拿出一些人所共知的哲理。20年来,汪国真的诗集一直畅销不衰,盗版不断,可谓中国诗歌界乃至中国出版界的一个文化奇迹。

  “有时,外面下着雨,心却晴着;又有时,外面晴着,心却下着雨。世界上许多东西在对比中让你品味。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汪国真《雨的随想》)

  或许,这就是我们在听到汪国真逝世的讯息之际,能够表达的一点心迹。汪国真,一个时代的天真,就此永别。

  肖伊绯

  职业作家,独立学者,已出版《在高卢的秋天穿行》、《民国达人录》等十余部作品。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