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树立社会主义文艺观之我见(杨荔斌)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4月24日09:42 来源:中国作家网 杨荔斌

  树立社会主义文艺观,就必须要弄清楚我们所谈论的文艺是什么。纵观今天的社会,人们对文艺的认识可以说是既清晰又模糊、既熟悉又陌生。究其原因,便是中国正在经受来自西方与东方、精英与大众、高雅与通俗、都市与乡土、传统与现代等多重矛盾的冲击,使文艺的形态也随之发生多种多样的变异,从而影响了人们对文艺的辨认。

  事实上,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已经明确了“文艺”的范畴——不仅指出了“文艺”就是革命的文学和艺术,而且阐明了“文艺”范畴的来源,即从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教科书中所规定的什么是文学、什么是艺术的定义出发。因而,在毛泽东看来,“文艺”既是对中外丰富的文艺遗产和优良的文艺传统的继承和创新,还是对来自于工农兵当中的包括墙报、壁画、民歌、民间故事等萌芽状态的文艺现实的包容和吸纳。只有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相统一,才能确保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能够从文艺之中获取真实的利益。这个基于以人民为主体所界定的“文艺”范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再次得到了重申,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以及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各种存在于人们生活当中的文艺样态,皆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所指涉的对象,并且强调了“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

  应该承认,这样一种“文艺”的范畴折射出的是对实现人类普遍价值和满足人类精神诉求所勾勒的理想图景,是在价值建构的具体实践中区别于其他社会制度体系的重要标签。因此,我们只有明晰并坚守以人民为中心所确定的“文艺”范畴的边界,才能以既不妄自菲薄、亦要海纳百川的胸襟达到对文艺客观而全面的认知,才能匡正对中国文艺发展现状的体认,并由此对文艺的其他问题进行有效的判断和准确的把握,这是以实现人类的全面解放与发展为旨归的社会主义文艺观得以树立所必不可缺的重要前提。

  对于文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实践中所应具有的价值和所应发挥的作用的考量,却无论如何是一个需要反复探究的时代话题。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无疑是对这一话题作出了富有历史高度和现实意义的回应。他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在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文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同时强调,“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文艺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

  正如我们所认知的,时代风貌、时代风气需要在对真善美的追求中获得提升,而追求真善美的文艺实践亦借由时代风貌、时代风气的呈现而得以甄别和取舍,这实然就是文艺的价值的集中体现,而其襄助于国家建设和民族振兴的时代定位,则可视为,文艺在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所曾经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当下的中国正毫无疑问地又一次获得了具体而重大的突显。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所寄予的要能够“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的厚望,恰恰显现了满怀对历史的崇高敬意而对文艺的价值和作用所保有的深刻而宏远的洞见,这毋庸置疑应该成为树立社会主义文艺观所不可偏离的核心内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到来不是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它是前一个历史阶段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未来社会高级阶段到来的必要前提。它已确定无疑地闯入了我们的生活,并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但是这一场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历史转变,又必然是一个漫长曲折、需要反复调试磨合的过程。作为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文艺领域的变革及其蜕变的艰辛亦在所难免。具言之,当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使文化产业实现了飞跃式发展,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文化市场也随即成为了文艺发展的主阵地,此时如何处理文艺创作规律与市场经济规律之间的关系便直接影响着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市场经济虽不可回避,甚至理应成为一种时代的底色,然而文艺发展的中心却不能因为市场经济的介入而发生偏离,只有坚守社会主义文艺的范畴边界和价值标杆,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才能确保文艺的发展能够始终朝着切合中国国情的方向迈步前进。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