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袁晞)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4月23日09:49 来源:人民日报 袁晞

  在浩如烟海的“二战”史料中,英国战时内阁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首屈一指。

  为什么这样说?历史文献中,当事人的记述往往比后人编写的文字更真实,而重要人物的认知程度又远胜于一般人,回忆价值更高。丘吉尔是“二战”盟国“三巨头”之一,对战争全过程了如指掌。斯大林、罗斯福、杜鲁门却未留下这样详尽的文字。轴心国的罪魁祸首都死于非命,希特勒战败前畏罪自杀、东条英机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处以绞刑,两人都没有回忆,墨索里尼写了一些回忆,远没有完成就被游击队暴尸街头。双方巨头中只有丘吉尔写出了完整而充分的回忆录,他的文字被看作英语语言的范本,并且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以丘吉尔亲身经历写成的这部回忆录,记述从20世纪30年代初期到“二战”结束这一时期的重大国际事件和大战进程,其中主要叙述了英国在战争中的政治和军事活动。

  丘吉尔的智慧在于,他在整个西欧绥靖之风弥漫时,看出了希特勒的侵略野心并大声疾呼。回忆录的第一卷同其他各卷不同,时间跨度20余年,虽然是从“一战”结束说起,但都围绕着为什么会爆发又一次世界大战这一主题。正是因为有对“一战”的切身了解和对战后国际局势的独到分析,他对战争的预判远比当时以内维尔·张伯伦为首相的英国政府高明。丘吉尔向英国政府和民众一遍又一遍地剖析希特勒的和平言辞不能相信、战争就要到来,可应者寥寥。不到一年,枪炮声就惊醒了和平的梦。

  全书的二至五卷记述战争的过程。第二、三卷的时间段是从法国沦陷到1941年底,时间虽短,却是英国最艰难的时期,其单独坚守、历尽艰辛,直到苏联和美国参战。丘吉尔引用诗人克拉夫的诗句象征全世界正义力量的汇聚:“当那疲乏无力的浪花向岸边空自冲击,仿佛是寸步难进的时候,远远地,通过小河小湾的流灌,已静静地汇成一片汪洋。”第四、五卷记述珍珠港事件后到诺曼底登陆前,是盟军从转折走向胜利的历程。然而,走向胜利也远非一帆风顺,用丘吉尔的话说,经常是生死攸关、危机四伏,还有极端难熬的等待,中途岛、阿拉曼、西西里都是苦战,考验着智慧、力量和坚韧。

  在第六卷中,丘吉尔更多地写到英美和苏联之间的战略分歧及对战后的影响。从德黑兰到雅尔塔,三巨头都相当坦诚,既讨论战争方针,也议论战后如何维持和平。自视甚高的丘吉尔也不敢妄测未来,只是希望英美“同俄国和睦相处,并保持一种友好的均势”。

  战前和战后的内容在全书占的比重不大,但对今天的读者却很有教益。如何认清国际形势?如何区分眼前利益和长远战略?政治家的远见和短视对世界局势的影响如此分明……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一直影响到今天。“在亿万人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和牺牲并取得了正义事业的胜利之后,我们仍然没有得到和平或安全。”这是丘吉尔对战争结果悲观的总结。

  丘吉尔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贡献永存史册,他的回忆录也为后人研究历史,探索人类的战争与和平奉献了智慧和思想。“二战”中,丘吉尔对英国人民演讲的一句话让世界铭记——“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重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我深为认同。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