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羔羊》之“赞”(刘克定)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4月22日09:53 来源:人民日报 刘克定

  《诗经·国风·召南》有《羔羊》诗一首,究竟是赞诗还是讽刺诗,已经聚讼千年。觉得此诗是“赞美官吏燕居生活”(官员退朝后回到家里闲处叫“燕居”)的,理由是,羔裘是贫者穿的衣料,士大夫身穿羔裘,生活实在是简朴得很。

  可羔裘是不是贫者的衣着呢?羔裘其实是比较贵重的“衣料”,那时是“上等人”才能穿的,而羊裘,就是粗糙的、连毛都掉得差不多了的老羊皮,才是贫者穿的。《淮南子·齐俗训》记载,“贫人则夏披葛带索”,“冬则羊裘解札”,也就是一块老羊皮把身体裹住,用绳子捆扎,以挡风寒。《后汉书·马援传》说马援富时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后来“尽散以班(颁)昆弟故旧”,自己“身衣羊裘皮绔”,生活十分节俭。

  应该说,《羔羊》诗里的确是赞颂“羔羊”,说羔羊的皮毛洁白(素)、柔屈(丝),令人喜爱。但单纯的赞美,不是诗的宗旨,必有其内涵。诗写道: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除赞美羔毛之外,还写了“委蛇委蛇”“自公退食”“退食自公”,我觉得全诗的重点就在这十二个字里。用今天的语言解释,这就是官员吃完官府“公食”下班了,穿着一身洁白柔软的羔裘,舒舒服服,剔着牙缝,缓步回家。身披老羊皮的诗人在一旁见了,发了诗兴,赞叹羔毛的洁白柔软,甚是羡慕……全诗只是点到为止,没有一个批评的字眼儿,不过是赞还是讽,自可琢磨。

  诗经里写羔裘的诗有好几处,如《郑风》《唐风》《桧风》里都有写羔裘的。而在《魏风》的《伐檀》里,诗人提出诘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意即你这个不稼不穑、不狩不猎却拥有大量财富的大夫,难道不是白吃白喝?!

  看来,召南的《羔羊》一诗,显然不是对士大夫的点赞。诗里的“委蛇委蛇”,即指官员吃完免费公餐,步履舒缓而摇摇摆摆回家的样子。从《羔羊》可以看出,那时已经有了“公膳”制度。大夫退朝,按常规要用公膳。今人蒋立甫先生称:“《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公膳,日双鸡。’杜预注:‘谓公家供卿大夫之常膳。’这与当时民众的生活水平相对照,无疑天上地下之别。《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阐述的符合王道的理想社会,在丰收年成,也才是‘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而大夫公膳常例竟是‘日双鸡’,何等奢侈!诗人虽然没有明言‘食’是什么,以春秋襄公时代的公膳例之,大约相差无几。”

  说起来,“公膳”是中国官制的产物,只是各个历史朝代的做法不同而已。“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还是“清”的,不清的,就更多了。所谓“燕居”,即现在的“八小时以外”,这个时段也是观察一个官员的人品和官德的最佳角度。八小时之内,众目睽睽,又有“规则”约束,不能不“夹起尾巴做人”。只有八小时以外,属于自己的空间,天高皇帝远,真实的人品和道德,才表露无遗。行贿受贿,买官卖官跑官,大都发生在“燕居”时段。暮夜怀金,不也是八小时之外?这都是众人皆知的。

  《论语·乡党》则记载,那时候很讲究衣裳的色彩、质地的搭配,在士大夫中形成风气。清人刘宝楠《论语正义》里记载:“郑注云:‘緇衣羔裘,诸侯视朝之服,亦卿大夫祭于君之服。’……经传凡言羔裘,皆谓黑裘,若今称紫羔矣。”

  对此,《毛诗》序曰:“国小而迫,君不用道,好絜其衣服,逍遥游宴,而不能自强于政治。”批评当时桧这样的小国,国君只注重服饰,不理朝政,哪能不叫人担忧呢!在《郑风》《唐风》里,同样以羔裘为题,表达诗人对自己国家的忧虑。

  孔子定诗三百篇时,是把这些诗篇编在《风》部,而不是编在《雅》《颂》,说明是劳动者的讽刺诗,作者应是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知识分子。对那些大官人养尊处优、衣着考究,退食委蛇、优哉游哉的精神状态,目笑存之,在着笔上很巧妙,把他们的羔裘赞美一通,不尽之意,都在言外。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