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坚持信仰者的心路历程——读《令狐安诗词选》(李荣胜)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4月22日09:42 来源:中国作家网 李荣胜

  参加完中国现代文学馆建馆三十周年纪念活动回到家,就收到从云南寄来的刚刚出版的《令狐安诗词选》。这已经是我收到的令狐安先生第四本诗词集了。我细细翻看目录,《悼巴金二首》的标题扑入眼帘。这不由得让我想起10年前的一件事。

  10年前,我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供职。2005年10月17日下午,我们得知巴金先生逝世的消息,整个文学馆顿时笼罩在悲痛之中。我们当即决定在文学馆布置一个灵堂,以表达我们文学馆人的崇敬之情,也为首都各界的文学朋友凭吊巴金先生提供一个场所。

  第二天下午,我来到巴金先生灵堂,值班馆员告诉我,刚才有一位衣着朴素的老同志来吊唁巴金先生,好像不是作家,还留下了两首诗。我连忙从几本已经写满留言的簿子里,找到一张十六开的纸,上面工整的写着两首诗——《悼巴金两首》。

  其一:

  处世缘何媚意无,百年风雨沐修竹。

  晚来随想尤真挚,忏悔良知蘸血书。

  其二:

  看破浮华难苟同,颂词称誉淡成空。

  梦魂应与黄花似,定有清香冷处浓。

  落款是:令狐安。这是云南省委书记呀!早就听云南老作家周良沛介绍过这位热爱古诗词的省委书记,可他既不是作协会员,也与中国作协没有任何交往。没想到他竟然这么热爱我们的巴金主席,更没想到,这位书记竟读过巴金先生的《随想录》,而且写下如此理解深刻的诗句悼念巴金先生。10年前的往事还历历在目,而这本《令狐安诗词选》,却又让我结识了一位坚持信仰者的心路历程。

  诗言志,歌咏情。由于《令狐安诗词选》是按年代排序,我们便得以了解诗人年轻时代的志向与情愫。1966年夏天,正是文化大革命刚刚发动的时期,还没有离开学校的作者,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就留下这样的诗句:“污泥荡尽涤浊水,海啸山呼慨而慷。”稍显青涩的诗句中,流露出作者对文化大革命善良与激情的憧憬。但是不久,作者面对学生停课、工厂停工、各地革命委员会夺权,乃至全国武斗的出现,便开始不理解、开始迷茫。1967年秋天,作者在《登太行》词中写道:“雾锁仙踪,难觅避秦路。山外云旗激荡处,连天烽火燃无数。”尤其是作者父母被关押和自己也遭同学批斗之后,作者吟出:“极目关河迷泪眼,沉吟往事忆欢颜,九州何处是家园。”但是,“文革”的困境并没有让作者消沉。1969年秋,或许正是作者要离开学校,走与工农兵相结合道路之前的日子,作者路过卢沟桥,用《菩萨蛮》词牌倾诉这样的心声:“雄心搏万里,露重飞难起。羽落唳声凉,男儿欲断肠。”这仿佛是每一个中国人面对卢沟桥、面对日寇发动侵略战争的必然思考,但我更愿意将这诗句理解为:作者直面“文革”的大破坏,其“雄心”的压抑和对国家动荡的惆怅。

  青年时代的作者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磨砺了自己的人生。虽然曾经有善良的愿望和追求的迷茫,但在后来进入工厂矿山的艰难劳动中,作者身上更多地积淀了爱憎分明的立场和一心报国的宏志。

  文化大革命使共和国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工厂矿山的生活是十分艰苦的。但作者却把“苦其心志”当作真正的锻炼,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天寒笑怨羊皮老,腹瘪戏说油水枯。但忆长征两万五,顿觉艰苦一扫无。”“虽然混个囫囵饱,乐在山头舞战旗。”甚至在一次手握钢钎凿岩石,不慎滚落悬崖遇险之后,仍然不乏幽默地写出这样的诗句:“尿流屁滚兀自笑,道以此忠献当朝。”长期与工人摸爬滚打,作者在心中生出炽烈的情感,流淌出滚烫的诗句:“为师为友称兄弟,加班加点唱凯歌”,“清波映照双双影,只盼师兄爱语夸”,“厮磨耳鬓悄悄话,不醉花香醉汗香”。这种情感正是作者日后从政生涯的感情基础。

  在这本诗词集中,有一首《青玉案·过新华门》词,带我们回到了作者的少年时代。“幼时曾住霞深处。花妩媚,云呵护。”我们仿佛看到少年令狐安背着书包嬉戏着进出新华门的情形,因为他父亲就曾在里面工作。少年令狐安得到在中南海工作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呵护”是可想而知的。因而,在《令狐安诗词选》中留下了大量缅怀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诗篇。《虞美人·毛泽东百年诞辰》《延安瞻毛泽东旧照》《国殇》(为刘少奇平反而作)、《中兴乐·谒朱德故居》《挽华国锋》《悼胡耀邦》《青玉案·谒邓小平故居》《邓小平逝世十周年祭》《挽贺龙》《挽张爱萍并缅聂荣臻》等。当然也有多首写给自己父母的诗词。其中一首2007年春写的《贺父母寿》,让我们看到了革命前辈的基因在作者血液中的传承。“历经沧桑话语谆,清风正气教子孙。荣华利禄身外物,戒谄勿贪记在心。”短短28个字,正是一个老革命家庭教育的真实写照。

  这些感人肺腑的诗词,不仅让我们感悟到作者是如何吮吸着革命的乳汁成长的历程,更让我们看到一位后来者对革命领袖群体的深爱之情、崇敬之情。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作者诗词创作中的体现——中国革命的成功绝不可以归功于某一个人,同样,中国建设的成就也绝不是一个人所为。

  这种唯物史观贯穿在《令狐安诗词选》中。我们还看到了歌颂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付出生命和毕生精力的英烈、劳模和知识精英的诗篇:《方志敏就义六十周年祭》《过董存瑞牺牲处》《祭陈永贵》《赞钱学森》《挽钱伟长》《忆杨善洲》等等,当然还包括那两首悼念我最敬仰的老作家巴金先生的诗。作者视野之开阔、胸怀之博大,至其诗词题材之广泛,实在令人钦佩。但最让人感动不已的,还是作者在字里行间浸透出对国家、对党、对事业无比坚定的信念。作者从政几十年,创作出千余首诗词。其中那些洋溢着对人民深深的爱和对贪官刻骨的恨的诗篇,都是以作者坚定的信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在这本仅选入307首的诗词集中,就有百余首这样爱憎分明的诗篇。

  作者对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善良有为的赞美溢于言表。他对草原上的小牧童心怀敬意:“巨虻萦绕吸牛血,小虫纠缠叮狗鼻。唯有牧童全不怕,周身披挂老羊皮。”他对大会战中的矿工寄予深情:“小伙全身铁屑粘,姑娘一脸油泥溅。回眸巧笑露白牙,却道今朝最好看。”一位叫白方礼的三轮车工人,将卖掉房子的钱、养老积蓄和重蹬三轮赚的钱,全部捐给了学校,作者感动不已:“破车不整垃圾捡,片瓦全无血汗捐。名利几曾挂心上,只留温暖在人间。”

  作者对人民疾苦、贫困的忧虑也深深融铸在沉重的诗句里。作者骑车在云南农村调研,看到“一床被褥两人盖,四个兄弟仨棍光”的情形,抒发出无限感慨:“穷乡僻壤无出路,何日方能变小康。”在《访岳宋乡》中,作者寝食难安:“赤贫惊看痛何堪,温饱未决寐怎安。羞入酒楼歌舞场,文盲满寨我心煎。”作者曾为被征地的农民呐喊:“一寸土地一寸金,寸寸连带百姓心。忍痛贱卖垂泪问,何日再现鱼水亲?”作者还曾为低收入群体鸣不平:“可怜百姓生活费,每日不足一美元。”

  对人民怀有浓烈的情感,必然对祸害人民、欺压百姓的人,乃至对贪官污吏、官场歪风会痛恨之极。作者斥马屁精:“官场恨多马屁精,壮心棱角易磨平。”作者叹不争气的“官二代”:“虎父从来多犬子,奈何自古到如今。”作者忧公款吃喝成风:“而今何事最堪忧,民脂民膏似水流。”作者恨贪官污吏:“自诩高洁比圣贤,原来暗地敛金钱。”作者讽官迷造假:“旅游何必冠颜色,政绩原来靠谎言。”作者怒房价飙升:“民怨沸腾为哪般,价格扭曲是根源。”作者批奢侈之风:“堪比白宫几问责,衙门壮阔傲城郭。”我曾听说,作者有些爱憎分明的诗句,深得云南百姓喜爱,连大山里的农民都能脱口而出:“春城一席红楼宴,深山十载贫家粮。”这也从另一个视角让我们看到,老百姓对清正廉洁的官员是何等企盼与爱戴。

  孔子在评价我国第一部诗歌集《诗经》时,曾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我想,用这句话概括《令狐安诗词选》是很恰当的。因为读完这本《诗词选》,留给我们的是正言,是正气,是正义,是正能量!用作者的话说:“我始终坚守着一条底线,即国家民族之大义和为人处世之自尊,力求用这支拙笔责问世间的不平和卑鄙,讴歌人性的正义和善良。”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