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诗人谷溪(祁玉江)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4月21日11:12 来源:陕西日报 祁玉江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就知道曹谷溪这个被称为“老镢头”派诗人。他的诗作充满着火一般热情和对陕北这块黄土地及其父老乡亲至诚的大爱。

  谷溪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让我这样痴迷、这样尊敬?我认真思索,反复揣摩,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谷溪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学者,更重要的是一个男人,一个地地道道、名副其实、代表陕北这方高天厚土且具有英雄气概的男子汉。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陕北男人特有的“五气”。

  谷溪于1941年农历二月初一出生在陕北清涧县郝家墕乡郭家嘴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庄稼人,一辈子衣食煎熬。兄妹7人中,他既是老大,又是唯一的一个男孩。长子和兄长的双重身份,使幼小的谷溪过早地担负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

  1962年,谷溪高中毕业。由于家庭生活的困难,他没有参加高考,就当了延川县医院住院部炊事员。年轻气盛的曹谷溪晚上躺在土炕上,从心底里忍不住地迸发出一句陕北男人常有的豪言壮语:“难道老子一辈子就做这么个营生?”于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开始了写作生涯,走上了一条漫漫文学创作之路。

  1962年的冬天,他创作的秧歌小戏《脚印》,在乡上和县里演出受到好评;他创作的《秧歌一百首》,不仅被县委宣传部油印发放各乡镇演唱,有的还被《延安报》《群众艺术》和《陕西农民报》选载。1963年的春天,谷溪调到延川县委办公室当了通讯员,他在读书写作更下功夫。他的长篇通讯《一支活跃在黄河畔上的红色放映队》、诗歌《送代表》《镢头歌》等作品,先后在《延安报》《陕西日报》和《延河》杂志发表。1965年他受到了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从此,他和写作、文学事业结下了终生之缘。1978年3月,一位朋友要举荐他到省委办公厅当秘书。好一个升迁的机遇。可他说:“我自由惯了,还是专心去经营那一茬叫‘文学’的庄稼!”这就是谷溪。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这辈子就没有顺当过,但也从来没有被什么困难所挡住。不畏难、不服输,想要做的事,一定要做成!”正像艺术大师徐悲鸿所说的:“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谷溪身材并不高大,但敦实魁梧,虎背熊腰,气宇轩昂。他的脸膛宽阔,满面红光,浓眉大眼,目光深邃,留着大背头,戴着宽边大眼镜。站似一堵墙,坐若一盘钟,走起路来昂首挺胸,铿锵有力,说起话来不紧不慢,声音浑厚。他的相貌,他的性格,他的一言一行无不显露出陕北人那种行侠仗义、战无不胜的豪迈之气。

  1975年夏天,谷溪由延川县调到延安工作,先在延安地委通讯组工作,后又调到延安文艺创作研究室工作,担任副主任。1984年冬,谷溪又担任了延安首届文联党组成员、常务副主席。1992年春至2002年10月,又正式担任了《延安文学》主编,一干就是整整十年。此时,他虽然年过半百,但依然意气风发、豪气不衰,他和同事们一道,把《延安文学》由内部发行的刊物办成了发行全国的纯文学杂志;由80页扩充到240页,跻身于全国十大纯文学杂志行列,荣获陕西省一级社科期刊和全国精品期刊的殊荣。

  谷溪虚怀若谷,胸襟开阔,不计前嫌,落落大方。他对朋友、对同事、对家人无不充满着真情,体现出诚意。与他交往,使人放心舒心,敢于敞开心扉,无所拘束,没有后顾之忧。众所周知,路遥和谷溪是亲密无间的朋友,在人生态度和文学创作的共同志向中,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路遥创作遇到的困惑和生病住院,谷溪都帮过不少的忙。更使人感动的是,路遥去世,谷溪不是“人走茶凉”,而是对路遥更是一往情深。他曾跑到乡下看望过路遥的养母,张罗着成立“路遥研究会”和创建“路遥文学馆”,亲自主编了《路遥研究》杂志,继续传播着路遥的思想、路遥的精神。

  谷溪的大气还体现在他不计名利和个人得失,把荣誉让给别人,自己甘当幕后英雄。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在《志丹书库》和《宝塔文典》编纂过程中,老当益壮的谷溪,赤膊上阵,从编纂大纲的制定,各卷编写的内容和分工,每卷每篇字斟句酌的校核与审定,封面的设计,出版社的联系、装帧和印刷等,每个环节、每道工序他都严格把关,毫不马虎。用呕心沥血、废寝忘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来评价他,一点也不为过。最终在他和所有编纂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先后完成了这两项四十卷,四十册,约三千万言的巨大文化工程。可是他硬是将主编冠名于我。这种只务实而不求虚名的精神实在难能可贵。

  有胆有识、志存高远、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是诗人谷溪的又一特点。通过这些年来与谷溪的接触,我深切地感受到,他想要做的事情,必将身体力行,认真去做。几十年来,谷溪先生创作颇丰,成果显著,先后结集出版了诗歌集《第一万零一次希望》、《我的陕北》,文论集《与文学朋友谈创作》;主编出版了《新延安文艺丛书·诗歌卷》《西北作家文丛》,大型系列文化丛书《绥德文库》《志丹书库》《延川文典》《宝塔文典》,纪实文学集《追思集》《高天厚土》《大山之子》《奉献树》和《人民记者冯森龄》等。1999年荣获陕西省人民政府“1949年——1999年首届炎黄优秀文学编辑奖”和陕西省作家协会“双五文学奖”等。2002年10月退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任陕西省作协主席团顾问、延安市作家协会顾问、路遥研究会副会长等职。眼下,他虽然已是74岁高龄的老人了,但是他依然笔耕不辍,正在抓紧整理自己的文稿,准备编辑出版自己的诗集、纪实文学集和民歌民俗研究方面的6本专著。他的诗作《高原的儿子》结尾时如是写道:“我老了/也许明天就告别了这个世界/我不希望/但,绝不悲伤!/请把我埋葬在养育过我的/万山丛中吧!/活着,要做您忠诚的儿子/死了,也要肥一片/您贫瘠的土壤!”这是多么从容、多么淡定的人生态度?又是多么勇敢、多么坚强、多么雄壮的人生乐章!

  谷溪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他扶贫济困,同情弱者,对同志对朋友一往情深,真诚相待。他一生做过的善事、好事不计其数,那些感人肺腑的事例举不胜举。1984年夏天,著名作家史铁生随北京作家代表团访问延安。谷溪陪同代表团参观壶口瀑布时,汽车到不了观看瀑布的最佳位置。史铁生正在为难,谷溪一把把他从轮椅上拉了起来,背着史铁生飞快地来到了黄河岸边。

  有人说他扶持文学新人不仅像老师,更像父亲一样,像老农一样,只要他发现你是一棵苗苗,就恨不得一手把你扶成一棵参天大树!为了帮助前来求教的文学青年,谷溪不仅帮他们改稿,管他们吃饭,还把自己的办公室腾出来给他们住。曹谷溪曾把自己比作老枣树。他说:“陕北有一句农谚‘栽枣树不如砍枣树’,砍倒一棵老枣树,就在倒下的地方会茂盛地生长出一大片嫩枣林!”2006年10月,他重病住进了延大附属医院。一位狂热诗人前来医院找他,要求曹老师看他的诗稿,谷溪的三儿子拦在门口:“你看我大病成啥样子了,你还找他看诗!”谷溪听到后对儿子说:“让他进来吧,他家住得远,不容易啊!”儿子冲他说:“你不要命了?”可曹谷溪不以为然。2005年12月中旬,“陕西省重点中学校长现场会”在延安中学召开,曹谷溪要在这个会议上演讲。当延中派人来接他时,才知谷溪的老伴几天前去世,三天后下葬。来人不好意思地说:“曹老师,你就别去了。”可他说:“我不去,几百人坐在大礼堂等我,既然答应了就要说到做到。”就这样他硬是将悲痛压在心底,来到学校做起了精彩的演讲,台下一次次响起热烈的掌声,可几百个听众,有谁能知道台上这个作报告的人,病逝老伴的尸体还停在家中。这是何等高大、坚强和义气的人啊!

  谷溪,一个多么亲切而又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名字!谷溪,山谷里的小溪,纯洁、清澈、甘甜,自由自在地在千沟万壑间涓涓流淌,叮咚作响。它貌似渺小,低调不张扬,往往引不起人们的注意,可细细观察、欣赏、研究、品味,它是那么正直、那么勇敢、那么高大,不管前进的道路上遇到多大的困难,多大的阻力,它总是千回百转、千方百计冲破万难险阻。他坚信,大海在他的前方,高原的重托牢记心中。

  曹谷溪将谷溪既作为自己的本名,又作为笔名,而且一用就是一辈子,这充分说明他对“谷溪”二字的深切理解和感悟。难怪,他一生那么骨气、豪气、大气、勇气和义气!我对他的认识又有了新的升华。

  是啊,谷溪就是我国文学队伍、我们亿万中华民族这个汪洋大海中的一条涓涓细流,昼夜不息的奔流在祖国的山河大地上,辛勤浇灌滋润着文学这个神圣的事业,浇灌滋润着祖国的各项建设大业,浇灌滋润着昨天、今天和明天,浇灌滋润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