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强军文学吹响“集结号”(侯健飞)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4月13日09:27 来源:中国作家网 侯健飞

  我国军事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传统,在当下却面临着喜忧参半的现实。喜的是,强军兴军征程上成果不断,英雄人物层出不穷,火热的军营生活每时每刻都在向实现强军目标前进;忧的是,除了有限的记者和越来越少的业余作者,部队已经多年少见作家的身影。文学是深度反映军队改革和官兵生活的重要载体和教育官兵、鼓舞士气的有力武器,如果缺少既懂军事、训练、科技,又熟悉官兵思想情感需求的创作队伍,如何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许多军旅作家坚持以宣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己任,不断唤醒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军事文学,特别是现实题材的军事文学,既为全军将士和全国人民提供了昂扬向上的精神食粮,又为彰显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作出了卓越贡献。以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长篇小说为例,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红日》《保卫延安》《苦菜花》《山菊花》《迎春花》《敌后武工队》《我们播种爱情》《林海雪原》《霓虹灯下的哨兵》《欧阳海之歌》等一时洛阳纸贵。改革开放之后,《西线轶事》《高山下的花环》《天山深处的“大兵”》《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浴血罗霄》《皖南事变》《走出硝烟的女神》《仰角》《兵谣》《楚河汉界》《我在天堂等你》等广受青睐,直到2000年《亮剑》的问世,军人精神被广为传颂。近10年,《穿越死亡》《突出重围》《历史的天空》《炮群》《醉太平》《父母爱情》《中国近卫军》《戎装女人》《超越攻击》《英雄无语》《火蓝刀锋》《一路格桑花》《遥远的天堂》《赌下一颗子弹》《尉官正年轻》《黑鹰基地》《明天战争》《预警》《同袍》等作品也广受好评。众所周知,报告文学和散文一直是军事文学强大的“文化输氧”力量,《谁是最可爱的人》《新中国纪实丛书》《中国革命斗争报告文学丛书》《中国抗日战争纪实丛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征战纪实丛书》《百战将星丛书》《星火燎原全集》等不仅主导了新中国纪实文学的发展方向,也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反响。王树增的《朝鲜战争》《解放战争》和《长征》的微观历史角度写作,把军事纪实文学创作理论推向一个新高度。

  在新媒体时代,市场对文学的冷淡或许是作家对文学心灰意冷的主要原因,然而《亮剑》却给了我们另外的启示。小说《亮剑》首印几千册,四五年还没有卖完,同名电视剧热播后,小说一下子蹿红,至今已售出130多万册,这说明文学还有大量隐形读者存在,电视剧并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

  《亮剑》的作者都梁并非军人,更不是职业作家。由此证明,对于一个作家来说,热衷文学创作并有献身文学的理想和追求是关键。目前,军事文学创作队伍中了解战争、熟悉战争生活的人越来越少,生活积累不足使当前军事文学创作水平难以突破。那些反映部队现实生活的好作品,无不是扎根基层、心系部队的作家的精心创作。长篇小说《惊蛰》就是典型代表,作者王玉彬、王苏红是一对夫妻,他们大半生都没有离开基层部队。身为空军作家,为了写好新型战机首次装备一线部队的人机故事,夫妻二人在一个飞行师整整“蹲”了两年,写了两年,成功塑造了以师长萧广隶、政委季浩苏为代表的一代新型军人,歌颂了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锐意改革、勇担责任,坚持以“决不以牺牲战斗力为代价保安全、保荣誉”的军人品格。

  文学首先要写出人物,写好故事,人和故事都离不开矛盾冲突,这是文学的需要,也是生活现实。要牢牢把握“组织运筹、命题建构、提携新秀、深入生活”这个命脉,努力打造令人耳目一新的文学精品。军事文学作家应该切实肩负起历史重任,把个人理想抱负融入强军梦的实践,把个人成长与实现强军梦紧密结合起来,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在实现强军目标的实践中书写人生华章。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