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历史小说创作不能任性对待历史(孙吉民)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4月08日09:34 来源:中国作家网 孙吉民

  历史小说在我国的小说创作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历史小说显然是小说中的重镇,比如,我国的古典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是典型的历史演义小说;《水浒传》在文学史中虽多被称为英雄传奇小说,但如不严格较真,历史小说的帽子似也可戴在它的头上;《红楼梦》作为古典世情小说的集大成者,它所依托的历史框架、所呈现的历史发展趋势以及作者所流露出的强大的历史意识,使之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视为一部别样的历史小说。其后,每一次小说创作的繁盛时期,历史小说或具有浓厚历史意识的小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存在。比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涌现了大量“革命历史小说”,90年代后涌现了大量所谓的“正历史小说”和“新历史小说”,吸引和影响了相当一批读者。现在,网络文学也是一样,网络历史小说一直是网络小说的重要门类,在网络小说的创作中占有相当大比重,特别是在读者中拥有无数拥趸。为什么无论在传统文学或是在网络文学中,历史类小说都会如此热络,深受创作者和读者追捧呢?

  这不能不提到中国人“重史”的文化传统。《汉书·艺文志》载,“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可见,至迟到春秋时期我国已专门设立史官来记录历史,之后,《左传》《史记》《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以至《二十四史》的修订使得我国史书汗牛充栋。修史如此,学史也是如此。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文化大典的集大成者《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别,其中史书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是我国古代所谓的士大夫等文化精英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即便下层民众,也通过各种艺术活动或文学活动来有意无意地充实自己的历史知识,建构自己的历史观念,比如,《三国演义》无论是作为说话艺术还是舞台艺术,都曾长期作为中国民间普通大众掌握历史知识和观念的重要途径。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人无论是主动为之还是客观形成的集体无意识,强大的历史情节作为民族文化传统是被根植于内心的,是流淌在血脉中的。在历史流变的绝大多数时候,在涉及和触碰民族历史的时候,多数人是虔诚的,是心存敬畏的,是严肃的,内心是带有一种庄严的仪式感的。

  那么,在这样一种强大的重史的文化传统中进行历史小说创作,对小说家而言或许应是一种戴着镣铐的舞蹈,这个镣铐就是要心怀历史责任,尊重多数人认同的历史,以一种庄重的态度和虔诚的历史情怀去接续重史这一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传统。如果没有这个镣铐,完全以任性的态度和文学的名义随意在历史小说中编织历史、解构历史、颠覆历史,背离我们的文化传统,甚至反文化传统,这是相当危险的。有这样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一国之文化,欲灭一国之文化先灭一国之历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历史变得晦暗不明,就像一个人忘记了他的来路,不知从哪里来如何确定归向何方,那么这个民族就会成为迷惘的民族,就会走向迷途。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当下已出现诸多咄咄怪事,在中国这个最重史的国度,却持续涌动着一股又一股解构历史颠覆历史的潮流,而历史传统远不如中国的西方国家却在不断强化他们的历史教育,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的反讽。

  那么有人会说,对于历史小说,“小说”是第一位的,“历史”是第二位的,况且归根结底,历史小说首先是文学,决不能当历史看待和要求,更不应承担历史学习和教育的功能。特别是现在的网络历史小说,主要是以架空历史或者半架空历史再或者穿越历史的形态而存在,在其中,历史更多地只具有背景和舞台的意义,小说的中心是男女主人公,是精彩而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时候,历史还会显得那么重要吗?回答是毋庸置疑的,依然重要。我们的任何小说,特别是网络小说,绝不只为自娱自乐,绝不是作者个人展才露能的文字游戏,而是最终要面向读者、吸引读者以至于影响读者,尤其在当下,网络文学已经深度介入到了阅读者的生活,甚至有很多人是用生命去阅读(比如,一本巨长的网络小说可以让读者追很多年),那么这时,小说到底能为读者提供什么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部小说已经成为影响读者日常精神成长和状态的重要因素。有人说,审视和考察一个国家国民精神状态的最好途径就是审视和考察这个国家的小说,可见,小说自身以及小说家对一个国家国民精神养成具有重要意义。对网络历史小说而言,不管作者有没有主观意愿,但由于网络强大的传播力量以及由中国强大的重史文化传统所赋予读者的与生俱来、深植于血脉中的历史意识,它已经在深度参与着中国国民历史观和历史精神的建构和养成。那么,在这样一个状态下,历史小说作家如果只满足于小说的正能量是远远不够的, 既然是历史小说就要担负起历史责任。当然,这最终取决于小说家对待历史的态度,是庄重和虔诚还是随意和任性,我以为,任性对待历史的历史小说是值得警惕的。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