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学识与才情——《老舍的京韵传奇》介绍(张舟子)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4月07日10:59 来源:云南日报  张舟子

 

  学者的学识与作家的才情,这正是于昊燕所著《老舍的京韵传奇》(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年1月版)这枚“硬币”的两面。

  昊燕师从老舍之子舒乙攻读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又专门研究老舍,对老舍的了解显然细微而深入,丰富又独到,她对老舍的理解显然远非一般泛泛阅读老舍者所能比拟。翻开书,吸引读者目光的首先会是大量珍贵的照片,百张照片直观地将老舍的生平和创作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些照片很珍贵,不要说一般的读者,就是一些专门研究老舍的专家,恐怕也不一定完全见过。比如说,书里有一幅照片,是老舍当年赠送胡絜青的定情照片,我想,假如没有老师舒乙鼎力相助,作者未必能够弄到这张照片,更未必知道照片背后的故事。现在,这样一张照片,很轻松地就将现代文学史上那个令人仰视的大作家,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立即拉近了老舍和读者的距离。

  学者的学识体现在作者对老舍的理解上,书中提到了几个问题,都是老舍研究中比较薄弱但对老舍研究又有重要意义的。比如,书中写到了老舍成为一个基督教徒的问题,老舍为什么成了一个基督教徒又是怎样成为一个基督教徒的,作者在书中对老舍当时的心理状态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说明;又比如,老舍当年在美国时有过一些关于原子弹的言论,当年引起了很多人对老舍的误解,甚至影响到老舍的命运——现在,作者用确凿事实告诉读者,这些言论是当时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一些误会。另外,书中对于京韵的概括,对于老舍式幽默的描写,都不乏深入理解与精彩分析。

  大概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更倾向于将老舍写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因此,她更愿意展示的是她作家的才情。如果说学识赋予了这本书一个坚实结构和骨架的话,那么才情则赋予这本书以血肉,使这本书具有了令人愉悦的表现形式。书中有很多老舍生活的细节,这些细节有的来源于老舍的文字,有的来源于家人或朋友的回忆。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加深对于老舍内心世界体悟,昊燕沿着老舍的足迹,几乎将老舍生活过的地方走了一遍,设身处地设想一下老舍当年的生活情景。因而,这些细节通过作者的想象,变得无比生动,刚打开书稿,她就将我们带到老舍出生的那个年代和那个地方,小羊圈胡同通过她的文字在读者面前徐徐展开,旗人的生活画卷也开始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文化气息。那个叫舒庆春的男孩在这里出生了,三日的洗礼,父亲的去世,母亲的艰辛,在善人的帮助下走进学堂,在学堂里对恩人的女儿产生朦胧的爱情,因社会地位的巨大差异对初恋爱情的痛苦压抑,考入师范学校,当了小学校长,在英伦开始写作,乘船回国,在新加坡任教,抗战的烽火……读着书稿,我有时候几乎忘记了文字,仿佛随着作者的指引在注视着那个后来成为作家老舍的孩子在成长。透过文字,读者能够感受到舒庆春的喜悦和悲伤,能够听到他的欢呼和哀叹。比如,书中这样写老舍和他爱上的第一个女孩刘小姐故事的结局:

  “解放后,刘家小姐去找过老舍。

  那天,老舍正在院子里浇花,隔着院门,远远地,他就看见了她。

  他像个孩子一样,躲进了房间,让胡絜青说自己不在家,拿了些钱给她。

  不见也罢,唯有记忆永存。

  他记得那春天。”

  读这段文字,我好像触摸到了老舍复杂难言的内心世界,听到了老舍内心深处的一声叹息,读者面前是一个活生生的老舍。

  我还想举出书中关于老舍和刘寿绵关系的描写。老舍的曾祖母曾经跟随刘寿绵到过云南等遥远的地方,任务是搀扶大夫人上下轿,由此两家结下情谊,加上刘寿绵女儿只比老舍大一天,刘寿绵就惦记着这个孩子,并主动资助老舍读书。书中关于刘寿绵生活状态的描写,是一个典型的满族上层社会人物的生活方式,这样,关于刘寿绵的描写就不仅仅是对刘寿绵自身的描写,而是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满族人的生活画面,让读者不仅加深了对老舍的了解,而且知道了老舍生活和成长的土壤,从而加深了对京韵文化的感受和理解。

  《老舍的京韵传奇》不是一部枯燥的作家传记。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