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读《张坊村志》(薛莘)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4月07日09:4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薛莘

  乙未年春节,一家人开车出游。沿京石高速路南行,经河北涿州向西,到一处,见仿古新建朝东方向的城门楼,上书“张坊”地名。左侧城墙有一行醒目大字“张坊宋辽古战道”。

  入城,一条东西向的商业大街展现眼前。南北两边各色商店林立,多为二三层楼房。村里节日的喜庆,激醒了家人儿时在农村过年的记忆,这里看,那里瞧,买炒货、菜籽、手摇元宵,还买了一把镢头和一个多年未见的釉面绿色陶瓷盆。走到西街一广场,被一座高高的仿古新建镇楼阻挡,靠北有一仿古新建的戏台。第一次到此,笔者很有兴趣,问一老者,这儿哪里有文字介绍的书籍?老者一边用手指出去向,一边说:到村委会问问。村委会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给了我一本《张坊村志》,我喜出望外。见过县志、省志,村志还是第一次见,如获至宝。

  读《张坊村志》(下称《村志》),同时查阅有关资料,得知张坊村就是镇的所在地。距北京80公里,是房山区西南一边村、边镇,与河北省交界。拒马河环绕,流经张坊铁锁崖分流为南北两拒马河,北京十渡景区就从这里一渡开始。西靠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分界的太行山。张坊,既是古代、近代一军事争夺重地,又是一商贸交流的集散地。过去,每五天一集,月末有大集。1980年,恢复农历每月初三、初八大集,一度衰落的古城正在换新颜。

  首先想了解这里历史文化渊源。为何称“张坊”?《村志》多处记载说,西晋末大将军刘琨在此驻防,沿拒马河帐房林立,年长日久,后谐音称张坊。为抗击上党羯人石勒(十六国时,于公元319-351年建后赵政权)骑兵来袭,沿河用竹、木、铁等支撑交叉连结做障碍物,此河后称拒马河。

  《村志》记述宋辽时期的传说:宋将杨六郎从雁门关北上,驻军房山地区(张坊),迫使幽州辽军固守。张坊古战道可能是宋军屯兵所筑,在古镇楼地下,深4米,内有藏兵洞,青砖铺地,地道留有照明灯具等遗存,现已开发为旅游景点。至于何时、何人所修,尚无定论。

  《村志》还记一事:北宋雍熙三年、大辽统和四年(即公元986年),“李继宣战契丹于拒马河上,追至孤山口,契丹引去。”宋、辽在这一年发生激烈战争,确有古史为证。宋军从几条战线同时攻辽,在拒马河一带作战的主帅是曹彬。战争开始互有胜负,争夺涿州激烈,反复易手。

  《村志》开卷写明:“本志记述内容贯通古今,明古详今,重点记述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内容。上限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断于2010年。”全书设15章,有自然环境、隶属沿革、军事、经济、旅游、居民生活、文化等,共20万字,比较完整地呈现了一部丰富多彩的村史,展现了共和国60年农村发展史。这里,解放前绝大多数村民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1948年底房山县全境解放。1949年春,进行土地改革。经过60年艰苦奋斗,虽有曲折,这里换了人间是无可争辩的事实。简略抄录几组数据:

  村民饮食结构情况统计表明,1950年,主食占80%,蔬菜等副食占20%。2010年,吃粮食减少了,吃肉类等副食增多,占50%,表明生活质量的提高。

  村民家庭耐用消费品,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有了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摩托车、电风扇;1980年开始有了电视机、冰箱。90年代以后,又增添新的电器设备和通讯、交通工具。全村人均住房面积基本达到30-50平方米。文化程度有较大提高。到2009年,已为1887位村民办理养老保险。村民100%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80岁以上的老人和残疾人受到照顾。

  村民不仅吃饱、吃好,穿暖、住宽敞,还开始实现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村志》列出的一组组数字,印证了全村历史性的变化,让人喜悦、敬佩。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范围内城镇化建设的速度大大加快。保护古村落和名镇的舆论应运而生,“记住乡愁”成为新闻媒体响亮的口号,学者们惊呼历史有名村镇再不保护就悔之晚矣!我们不可忘记,村落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上居于祖根地位。《史记·五帝本纪》记述虞舜的事迹中有一句话:舜耕历山,一年所居成聚(即形成村落),二年成邑(小城镇),三年成都(大都城)。这句话,反映了虞舜受老百姓拥戴而集聚变化快的盛况;也概述了人类文明起源的历程。人类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进步的时间是漫长的,不是一年一个样,但都是先从固定居住村落开始的。“记住乡愁”,既需要保护现存的实体建筑,也需要有文字图片留存。情系各地古村落的有心人,像张坊村那样,组织力量编写“村志”,可能是有效的举措。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