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河北报告文学新崛起探因(崔立秋)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4月03日10:43 来源:河北日报 崔立秋

  近年来,河北省报告文学创作风生水起,在鲁迅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评选中屡有斩获。为什么河北省报告文学创作能够受到全国文坛的关注,实现新崛起呢?笔者认为,河北作家有效地解决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报告文学的文学性问题。当下的报告文学写作并不景气,报告文学的文学性不足问题更是屡遭批评界所诟病。

  近年来,李春雷的报告文学写作成为文坛上的一种现象。从《木棉花开》《夜宿棚花村》,到去年的《赶考》《朋友》《善行启示录》,几乎他的每一篇报告文学都能借助媒体传播,在社会上形成一种轰动效应,《朋友》更是被新华社以通稿的形式向全国媒体播发,这种现象值得我们研究。有人说这与李春雷创作的题材有关,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而且都是重大题材,但是写这种题材的作家很多,为什么他能脱颖而出呢?笔者认为,李春雷的报告文学之所以能够得到专家和读者的广泛认可,是因为他很好地解决了报告文学的文学性问题。报告文学,从本质上说是文学,是用文学的手法反映所要报告的内容,因此文学性是它的第一要义,如果缺少了文学性这个本质属性,那么文本就只剩下了报告,而不再是报告文学。

  二是报告文学的主体性问题。当下的报告文学创作之所以读者不买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很多作家往往过分强调报告文学文本的真实性,而忽略或者轻视了作家的主体性。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李炳银说,报告文学创作不是真实事件的“搬运工”,从这个房间搬到隔壁房间,而是要融入作家的主观感受,表达作家对世界和社会的看法。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作家梅洁用二十多年时间持续关注、书写南水北调工程,去年三千里汉水进京前后,梅洁先后在河北日报刊发了《生命之水——河北水困境与汉水大移民》,在人民日报刊发了《为了润泽北方大地》,她怀着一种乡愁,在这条孕育了人类生命的大河中努力寻找着精神的家园。李炳银说,那一部部关于汉水、关于南水北调的作品就是凝结着作家梅洁生命精神与乡恋、乡愁、乡忆等深刻内容的现实与历史的报告。

  作家雪小禅创作的《裴艳玲传》有她个人强烈的情感色彩和倾向,她以自己的文学才华以及对戏曲艺术的热爱和知识储备,让一代名伶大师在她的笔下活脱脱地站了起来,粉墨登场,嬉笑怒骂,酣畅淋漓,令读者手不释卷,拍案叫绝。评论家封秋昌说,雪小禅的解读是令人信服的,她引领读者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裴艳玲。

  三是报告文学的社会性问题。报告文学是社会的良心,报告文学作家要有责任,有担当。然而,现在的报告文学作家往往眼睛盯着金钱和市场,当了市场的奴隶,带有了铜臭味,而缺少对现实社会的深度思考。

  傅剑仁的报告文学《上访》,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一幅幅不同时代的社会画卷,折射出我国独特的社会文化生态和不凡的民主化进程。作为一名政法工作者,傅剑仁连续十多年参与涉法涉诉上访的处理和化解工作,多次接访,听了不少上访群众的倾诉,细研了不少上访案件的由来始末,书中大量的数据和案例,是我国上访乱象的现状和缩影。作家何建明认为,“这是一部题材敏感但充满理性思考的社会学作品”。对社会敏感问题的关注和参与,体现了作家的责任与担当。

  作家一合曾经以姜瑞峰为原型创作过引起文坛轰动的报告文学《黑脸》,并获得了鲁迅文学奖,他和薛景辰合写的《红脸》是国内第一部全面、真实反映审计战线工作的长篇报告文学。去年,根据《红脸》改编的电视剧《国家审计》播出之后,在社会上引起一定的反响,被观众称为“一部反腐力作”。

  如今,文艺界都在提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像傅剑仁和一合这样的作家,他们本身就在生活之中,就在人民群众中间,他们有责任、有担当,因此才写出了对现实社会有深度思考的时代报告。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