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寻找理论创新的运思路径(彭文祥)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3月23日22:07 来源:中国作家网 彭文祥

  陈定家的专著《文之舞:网络文学与互文性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出版)从互文性视角研究网络超文本等问题,准确地抓住了网络文学研究的深层问题。该著的出版,不仅为当代网络文学的学术新空间的开辟作出了可喜的贡献,而且也为当代文学理论学科建设增添了新的光彩。

  作者没有因袭以写手评介和作品分析为主的传统写法,而以网络文学理论的热点问题为切入点,批亢捣虚,直击当下,从最能够体现网络文学精神内涵的网络互文性为视点,并在此“关目”之上,将与网络文学有关的超文本写作、经典化与去经典化、身体写作、现代与后现代等问题,放在一个既开放又独立的语境中进行探究,得出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结论,较好地彰显了这部论著的行文风格与学术个性。

  从超文本到互文性,从现象深入到本质,这可以说是该著前两章的主要思路。第三部分顺理成章地涉及到传统文本、经典文学和图像时代的经典消费等问题,但前三章的讨论,主要还是集中在理论与批评层面。从第四章开始,作者以互文性论为武器对当代文坛颇有争议的问题,如身体写作问题、文化消费问题等,进行了不同以往的解读,这一部分是作者理论联系实际的治学理念的具体应用。作者在最后的章节《后现代症候:从“互文性”到“互介性”》中,创造性地将“互文性”、“互视性”和“互介性”并列起来讨论,尤其是对传媒语境中文学“互介性”的探讨,突破了传统文本理论所坚守的“文字边界”,使对象和内容以及观念和方法等不同类属的概念,在一种科技与人文和谐与共的语境中得到了合情合理的阐发。如果说,互视性主要得益于对当代西方文论最新成果的借鉴,那么“互介性”的提出及阐发,则包含着一种对学术前瞻性和理论创新性的深刻领悟。该著对网络媒介诸多特性的深刻剖析,切中肯綮地回应了当下网络文学的现实问题,体现了对网络时代文学生产与消费问题的热切关注和深度思考。

  贴近传媒实际,把脉这个时代文学生产与消费的变化,建构能够回应现实的理论,是《文之舞》的重要特色和价值所在。如作者所言,过去艺术与生活两者之间的清晰界限,在网络时代已经不复存在。实际上,经过电子文化包装的现实早已像幻影一样迷离,而美和艺术因为高技术文化所提供的新手段(新闻报道、电影、电视、摄影)却反而成为了一种充斥耳目的新现实,传统作品的那种本源性、惟一性、神圣型原创观念,在工业复制时代就已悄然退出神坛。例如在一系列古典名著的游戏软件中,文献所载的“已经发生的事情”实实在在地被无数库存在“阅读”者和电脑的合作过程中的“可能发生的事”代替了。即使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来看,网络艺术也应该比纸媒艺术更有“诗的意味”和“哲学的意味”。

  这部《文之舞》举重若轻的写法以及知识化的表意方式是它的重要特点。理论著作有多种写法,作者总能结合网络传媒语境中文学艺术的种种变化与诸多实例,广泛运用中外文学艺术史、思想理论史的丰富知识,用一种轻松灵动的表意方式来完成逻辑框架下的理论运思。这样的运思方式和表达风格,在轻松活泼的《文之舞》里表现得更为酣畅淋漓。当然《文之舞》算得上是一部在研究对象上直抵前沿阵地、在研究方法上守正创新的求真务实之作。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