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林湄《天外》:一部融汇中西人文探索的力作(杨恒达)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3月20日09:31 来源:中国作家网 杨恒达
 

  荷兰华裔女作家林湄的小说新作《天外》最近已同广大读者见面。作品将西方人文精神和中国人文传统融汇于一体,通过欧洲华裔新移民的普通日常生活 体现出来。整部作品贯穿着主人公郝忻与歌德笔下人物浮士德的精神对话。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在文学史上被认为是欧洲自文艺复兴以来200年人文探索的总结。这 是对西方古代人文传统的进一步发展,又是对人类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将要面对的新问题的预示。相对于西方,中国进入现代社会的步伐滞后了许多。但改革开放以 后,中国经济崛起,现代社会的特征变得明显。浮士德思考的问题,也引起了中国思想者的兴趣。浮士德由魔鬼引领去经历种种生命体验,最终明白生命的真谛在于 “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的故事,也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在东方人的生活中。

  林湄的《天外》通过华裔新移民在欧洲的生活和社会交往,展示了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但是作品的核心是探讨共同的人文追求,在小说主要人物身上更 容易看出这种共性。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有明显的文化差异,但是在人性问题和生命本质问题上,却有着普遍的共性。只要是人,就会有灵与肉的斗争,进入现代社 会以后,人们从灵与肉的二元对立观进一步认识到灵与肉的不可分,《天外》主人公郝忻与浮士德的精神对话正是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之上。

  郝忻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他在学问上苦苦求索,但是淡薄名利,一切随缘,顺其自然。他和妻子试图到欧洲寻求新的出路,好在生活方面有所改善, 为他专心写出传世之作奠定物质方面的基础。尽管妻子经常因为他没有挣大钱的远大志向而和他吵架,但他始终有自知之明,有自己的精神追求。他把浮士德作为人 生道路的引导者,尽管他的人生道路很平淡,几乎就是介于他教中文、中国音乐和书画的“翰林院”与他家的客厅、餐桌、书房之间。但是,郝忻更像一个当代语境 下有着浓厚中国文化色彩的浮士德。他常常记着《红楼梦》中的“好了歌”,看破红尘,但是他对自己的学问不离不弃,尽管他总是用平庸的方法试图排除对他追求 真理的意志的干扰。作者将浮士德精神融入现代人的特点,也使读者更能理解在现代社会的物质主义倾向和平庸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浮士德精神的价值,作者用很富有 东方色彩的“欲”、“缘”、“执”、“怨”、“幻”五个篇章,来阐释现代社会有追求的普通人必然经历的心路历程,并试图回答浮士德精神在信息社会、在不同 文化语境成长起来的人身上是否仍有价值的问题。作品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但作者的深思熟虑和匠心远不止于此。现代社会比以往任何社会都更充满诱惑,这种诱惑又存在于更加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之中。比如说,郝忻和妻子原 本彼此忠诚,因为夫妻之间缺乏沟通,缺乏对性爱问题的思考,两个人都有了婚外恋。现代人的困境和危机往往都是在日常生活琐事中浮现出来的,他们的爱恨、生 死、婚姻,他们同亲朋好友的关系,他们的生计与打算,可能都是最平常的,他们所受的诱惑、所产生的矛盾可能也都是最平常的,浮士德在感慨“要每天每日去开 拓生活和自由”时并没想到在“每天每日”的“开拓”中会遇到这种琐碎、平常却令人心烦的事情。作者在认同浮士德精神的同时,也融汇中西文化的人文探索,提 出了如何面对生活和自由的日常开拓中所出现的新问题。

  小说的结尾是开放式的,郝忻和妻子终于在事业追求、婚姻等问题上互相理解宽恕了对方,但不等于一劳永逸地解决了问题。类似的问题还会发生,现代 社会中人的平庸化倾向以及诱惑无处不在,使人与人的关系变得空前复杂。但是,有了沟通、理解和宽恕,现代社会的人才能更好地“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 由”。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