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我们的文字 民族的记忆(赵丽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3月17日09:42 来源:光明日报 赵丽明
《我们的文字》 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满文书法作品
东巴文书法作品

  古人云:出口为语,下笔成文。然而,不同于声音的转瞬即逝,文字却可借由书写的介质长久保存。利用文字,人们不仅 记下了一时一刻的声音和话语,也记载了千锤百炼的思考与情动于中的心绪,让逝去的灵魂有了永恒的旋律。在《我们的文字》一书中,一群努力的年轻人,从漫漫 文明长河里舀起一勺,试图循着文字的形迹,来触摸这个国家历史的纹理,感受她记忆的温度,为读者们展开书写背后的故事。

  在 陕西白水,至今流传着仓颉造字的传说。仓颉造字有功,黄帝为他赐姓为 “仓(倉)”,意为君上一人。在商邑殷都,商朝的巫师卜问神灵,询问甘霖的方向。甲 骨之上,万分虔诚地刻下卜问的话语:“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在汝南召陵,南阁祭酒的许慎感慨于古文的失落,以六书之法考察 造字的缘由,第一次按部首编排字典,讲述每一个字的前世今生。在会稽山阴,王羲之在兰亭泼墨挥毫,留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天下第一行书。在青藏高原,吐 蕃大臣吞米桑布扎从千里之外的天竺学成梵文归来,在梵文体系的启发下创制藏文字母。在兴庆府,仁宗组织寺院高僧将汉文佛经译成西夏文字。当年的大夏王朝早 已淹没于历史的洪流,这卷卷经书却仍诉说着彼时的故事。在湖南江永,女孩们为要出嫁的姐妹缝制绣帕,将女儿情深化为纤细的长脚文女书,隐藏在精致的花纹 里。

  在广袤的土地上迢递千古的沧桑,文字所记录下的是我们民族的历史。在《我们的文字》中,这些故事不仅探源文字的 出身与演变,更记录中华大地上各民族文化的变迁。而书里另附的《中国各民族文字示意图》则在地理上更直观地展现了当代中国版图上多彩瑰丽的各民族文字使用 状况。

  在陕西华县,村民们围着一幅填字谜接龙游戏猜测,打发着闲暇时光。在浙江瑞安,老师傅用木活字为家族印刷家 谱。给刷毛上打上蜡,在纸的背面窸窸窣窣地刷着墨,那轻柔的刷墨声仿佛父母对娇儿温柔的呢喃。立冬时节,老爷爷带着孙子一笔一笔填满“庭前垂柳珍重待春 风”,细数九九企盼春日回归。新春伊始,家家户户在门前贴上新的春联,更新气象迎接新年。正月十五,一盏盏花灯点亮,灯谜里是新奇更是喜乐。在四川成都、 凉山,湖南长沙,惜字塔里已积起高高的纸灰,而文字的传承仍在继续。

  在平凡生活中记录温暖与情怀,文字承载的亦是我 们当下的故事。在《我们的文字》中,主角是瑰奇的文字、丰富的习俗,更是无时无刻体验着文字带来的感动的当代书写者们。透过文化与习俗的视角,循着传承与 坚守的痕迹,这些书写者们与文字独特的故事也成为每一个人对文字体验的一部分,展现了文字在当代中国社会生生不息的文化影响力。

  《我 们的文字》的作者,是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的一个特别有激情、特别能战斗的团体。怀着为国存史,为民立传的宗旨,作者们试图为国家记录当代的历史, 以传承文明血脉,弘扬民族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我们的文字》正是这样一本以字为线索,联结记忆与风俗、历史与今朝的中国文字百科全书。上古时 代,人们只能依靠口耳相传的故事与传说来记忆历史。文明时代,文字既是记录历史的工具,其本身也是历史的诉说。而在当代,借助光影的技术,今人有更多的方 式为后人保留历史的剪影,而本书就充分利用了这些新的记录形式:全彩印刷的书页中有三百多幅珍贵图片;通过二维码进入书籍网站,能观看濒危文字和技艺传承 人的影像资料口述史和纪录片;国家图书馆更是在2015年1月举办了“我们的文字”专题展览,邀请24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齐聚一堂,展示各民族文字书 法与书写相关的技艺;而如今,“我们的文字”将进行全国巡展,将这一份关于文字的感动真正带向神州各地。

  在收集资料 的过程中,《我们的文字》的作者们跋涉51496.5公里,走访了11个省的50余个城市和乡村,可谓遍访中国大地。的确,文字的生命不在学校与机构,而 在其生长的土地与社会。同样,文字的传承也不在象牙塔之内,而在于每一个文字的书写者。正因为此,《我们的文字》出身于亚洲最大的藏书机构,却并非高深的 学术著作。它不似专业研究的严谨深刻,其旨意不在于珍藏而在于分享、传播与继承。在书中,作者们用平实浅显的语言记录文字的前世今生,用细致入微的视角讲 述当代书写者与文字的故事。字里行间,处处是对文字的热爱与珍惜、执着与敬重。它是每个普通人都能对文字拥有的情怀,更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的自己文字 的故事。它被称为“了解我国文字大家庭的微型百科全书”,适合任何一个想了解中国文字方方面面的普通读者,尤其该推荐给对文字充满了好奇的孩子与青年。

  常听到“时人不好读书”的感叹,可是否又有好书来给时人读呢?《我们的文字》便是这个文化快餐时代的诚意之作,是敬畏历史、存留当代的史家传承,是献给时人的文字百科。

  向我们的文字致敬!向《我们的文字》的作者致敬!

  作者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本文图片选自《我们的文字》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