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反思阅读方式的巨变(雷达)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3月16日09:19 来源:中国作家网 雷 达
雷达观潮雷达观潮

  当下的“中国阅读”更多是跳跃化的、碎片化的、缩略化的阅读,实用阅读在取代审美阅读,消遣阅读在压倒心灵阅读。“低头一族”越来越多了,“沉思者”越来越少了。

  在今天这个随处可以阅读的时代,我们要努力探索:既善于运用电子阅读,同时能达到以往纸质阅读时的良好效果。也就是说,把读屏的便捷与阅读的深度融合起来。

  当今时代,新媒体在人们生活中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自古形成的阅读规矩正面临解体,包括阅读方式、阅读习惯、阅读内容等等,说到底,是阅读文化 发生了巨变。对于时下读者来说,“一册在手”早已不是惟一的阅读方式,而“读屏时代”也不再是一个空泛抽象的概念。人们通过网络可随时与世界保持连接,可 闪电般地同步获取最崭新的信息,可以进行屏幕阅读、互联网阅读、手机阅读;而微信、微博、QQ正十分走俏,故有人宣称,现在是进入了“微时代”。然而,当 电子阅读变得如此轻松、愉悦、便捷时,人们自然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忧虑:既然有如此直观和方便的电子资料和网络讯息,还有多少人会钟情于纸质阅读呢,又有多 少人会在临睡前去品味书香?当人们习惯于在方寸之间享受“悦读”,那纸质阅读,还有我们神圣的文学阅读将何以安顿,它是否会成为好景不再的明日黄花?

  于是,出现了“杞国无事忧天倾”式的恐慌,我就是曾经的一个。我也知道,国人并非不阅读,很多年轻人几乎是每10分钟就刷一次微博或微信,也有 很多年轻读者兴致勃勃地密切跟踪诸如玄幻小说、青春言情、穿越剧等作品。也就是说,如今“低头一族”是越来越多了,获取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了,只是“沉思 者”似乎越来越少了。换句话说,“中国阅读”的数量并没有减少,甚至在增加,若“把电子阅读、手机阅读、网络阅读算进来的话,现在读书人的总量并不比上世 纪80年代少”,只是阅读状态和内容有别。当下的“中国阅读”更多是跳跃化的、碎片化的、缩略化的阅读,实用阅读在取代审美阅读,消遣阅读在压倒心灵阅 读,人们追求更多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

  这当然值得忧虑,但忧虑是没有用的;事物该怎么发展还怎么发展,“螳臂”阻挡不住历史潮流。读书问题也一样。冷静下来想,电子阅读并非没有好 处。首先,对阅读的概念应该有所改变,不是抱着一本书看才叫阅读,手机阅读、网络阅读也应该是阅读的一部分,且汲取方法简便、迅速,知识含量巨大,并非正 襟危坐“读红楼”、“品三国”才叫阅读。第二,当下的纸质媒体的文章质量确实不令人满意。纸媒的文章,因为历来有一套严格评审程序,显得规范、严谨,想象 力不足,似温吞水;而个人空间、网络文学,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上的文章,发表渠道便捷,就显得活泼、生动、接地气多了,当然也难免芜杂。读者可以在第一时 间与作者互动,甚至会直接影响下一步的写作,成为“再创作者”,客体转变成了主体。比如一些走红的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裸婚》《成都,今夜请将我 遗忘》《宦海沉浮》等等,其中读者的力量不可小觑,而这些作品几乎都为影视编剧所青睐。据查,《宦海沉浮》的点击量高达600多万人次,该小说写至440 万字犹未止;起点中文网的日浏览量竟然达2.2亿人次。有无数读者都是端着手机抱着电脑跟踪阅读的。这种大量的屏幕阅读很考验人身体的耐受力,可读者偏就 愿意——痛并快乐着。网络文学、网络阅读正以其自身的优势冲击着纸媒的生存。

  所以,我们应积极地看待新媒体时代阅读方式的新变,因为从知识获得途径和比例来看,个体知识的获得,有70%来自于视觉,也就是说,“看”是人 类获得知识最主要的途径。对此我是乐观的,我认为,有着几千年发展历史的图书,依然将居于阅读的高端地位,人类知识和文明成果,在当下主要还是由纸质图书 承传的。读图和读文都很重要,二者的融合将会是今后长时期的一个大趋势。

  但我们需要呼唤真正有价值的阅读。这是一种挑战。问题不在于使用哪一种形式,而是触及怎样的内容。少了青灯黄卷和书香墨痕的阅读形式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新兴的电子阅读会不会在不经意间演化成“浅阅读”、“泛阅读”、“飘阅读”。难怪丹尼尔·贝尔喟叹:“当代文学正在蜕变为视觉文化,而不是印刷 文化”。如果流于了解故事,其阅读完全可以是快速的,概览式的,倘要去钻研、品咂一部真正的文学,那必然是一种细嚼慢咽,而不是狼吞虎咽。的确,凡读书 者,都会有这样的读书经验: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阅读生活中,一直存在着既有轻松易读的“兴趣书”,又有艰深繁难的“严肃书”;内容艰深繁难的书读起来 不仅需要我们的审美判断力,对我们的智力和道德水平也是一种考验。尤其是在当下阅读文化中,人文阅读、经典阅读和严肃读物阅读日益萎缩,而“轻阅读”、 “飘阅读”、“浅阅读”成为流行、时尚的阅读。读内容艰深沉重的书,读“费劲”的书、读“难书”、读“慢书”,便越发显得可贵了。应该警惕的是,当我们过 多依赖搜索引擎,也就在纵容大脑思考的惰性;当我们能很方便地从网络得到问题答案,也就不自觉地弱化了查找、探索知识的能力。来得容易忘得快,这才是真正 可怕的。所以,在今天这个随处可以阅读的时代,我们要努力探索:既善于运用电子阅读,同时能达到以往纸质阅读时的良好效果。也就是说,把读屏的便捷与阅读 的深度融合起来。

  我非常认同这样的判断: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到底 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得看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什么书,怎么看书。有效的阅读不仅仅影响到个人,还影响到整个民族、整个社会,因此,政府提出建设 “书香社会”。有人感叹:“当今社会识字的人多了,读书的人却少了。”事实上,阅读这一社会问题虽然不像环境、住房、教育等问题那么急迫、及物,但它是一 个影响长远的问题,将影响到社会、民族的文化走向和精神结构。

  千年以来阅读书籍的习惯正在被颠覆,文学与阅读正在出现新关系。网络改变乃至侵蚀阅读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并非中国独有。而真正的文学阅读应该 是一段段无可替代的、完整的生命体验。有长度、有宽度的文学阅读虽面临读图时代的挤压,甚至面临大众文化的重新选择,但其本身的经典性不会因此受到根本性 威胁。就说小说吧,如果看过《百年孤独》《古拉格群岛》《洪堡的礼物》《我的名字叫红》《信仰的国度》《铁皮鼓》《逃离》《暗店街》,看过《白鹿原》《丰 乳肥臀》《平凡的世界》《古船》《活动变人形》《活着》《废都》《长恨歌》《笨花》《一句顶一万句》《隐身衣》等作品的读者,他们仍然会相信,这个时代优 秀作品的意义远胜于浏览大量碎片化、新闻性等“E时代”话语。尽管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悦读”体验,一时代有一时代的经典;但真正的杰出作品绝不是消费时代 的信息碎片和快餐文化可以架空的。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