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王全书)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3月11日09:59 来源:人民政协报 王全书
全国政协委员;王全书全国政协委员;王全书

  解读“四书五经”,准确、鲜明地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

  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关于学习、继承、展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辟论述占有很重的分量。总书记明确指出:“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号召大家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并对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提出要求:“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马国欣先生编著的《四书五经解读》,就是响应总书记号召、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的有益尝试。“四书五经”,是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不仅是中国儒家经常阅读的经典文籍,也已沉淀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元素。“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秦代以前为“六经”,《乐经》亡佚后,仅剩“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南宋以后,“四书五经”是儒学的基本读物,是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曾经盛赞,中国对于人类文明的贡献不只有“四大发明”,还有“四书五经”。

  说到学习这些文化典籍的作用,我们不妨借用孔子在《礼记·经解》中的一段话来阐释:一个人如果把《诗经》真正学深了,就能做到温柔敦厚而又不昏暗无知;把《尚书》真正学深了,就能做到疏通知远而又不夸张失实;把《乐经》真正学深了,就能做到广博易良而又不侈靡铺张;把《易经》真正学深了,就能做到洁静精微而又不邪辟狡猾;把《礼经》真正学深了,就能做到恭俭庄敬而又不繁琐苛细;把《春秋》真正学深了,就能做到属辞比事而又不擅加褒贬。

  包括“四书五经”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华夏儿女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执着坚守的精神家园、发展壮大的价值指引和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是浸透于我们心理思维、行为方式、治国方略中的文化基因。对于习总书记高度概括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应深入挖掘和透彻阐发,充分彰显其与时俱进的时代价值,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作者的《四书五经解读》无疑是在这方面迈出的非常可喜的一步。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曾经雄踞人类社会前列,引领历史风骚数千年。只是在由西方开启和主导的近代文明中,中国文化经历了从盲目排外到中体西用、再到崇洋媚外的过程,一些人逐渐迷失了自我,甚至数典忘祖,对西方文化顶礼膜拜、俯首称臣。一百多年来,在对待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方面,经过多次民族文化虚无主义的冲击,我们在泼掉洗澡水的同时,稀里糊涂地把孩子也倒掉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值得汲取镜鉴。民族性是文化的突出特性之一,任何文化概莫能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只有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才能根深叶茂、硕果累累。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守正出新才能历久弥新。深入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充分运用学校教育、媒体传播、文艺创作、礼仪推广、民间传承等途径,做好经典普及工作,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然,要深入浅出地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殊非易事。这有赖于充分调动理论界、文化界、教育界的力量,对传统文化进行系统地梳理甄别,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我们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也不能求全责备于少数人之力。然而,马国欣先生通过潜心解读“四书五经”,准确、鲜明地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这种努力和探索则是值得读者感佩的。

  (本文为中州古籍出版社近日出版的《四书五经解读》一书序言,作者为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政协原主席)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