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春秋笔法”研究的新创获(党圣元)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3月11日09:17 来源:中国作家网 党圣元

  中国古代文史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套独特的概念、范畴,其民族特色便体现在这些富有特色的概念体系中。对这些文史概念、范畴进行梳理研究,不仅成为准确认识和把握中国古代文学、史学理论批评的内涵、特征,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个有效途径,而且对于打通古今、打通中西、融贯文史,构建当代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体系更是一个必然的选择。李洲良教授的新著《春秋笔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版,2014年5月第2版)便体现了这方面的努力和探索。通观该书,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对“春秋笔法”做了开拓性研究,形成了系统的认识。作为大陆近年来第一部“春秋笔法”研究专著,该书围绕“春秋笔法”,从源流、范畴、经学、史学、文学、叙事和话语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和阐述,或发前人所未发,或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有了新的拓展和深化。该书第一次对“春秋笔法”的渊源流变进行考辨,梳理出“春秋笔法”由经及史、由史及文的发展脉络,得出“春秋笔法”立于经学、成于史学、彰显于文学的结论。该书采用考论结合的方法来梳理文献,结论是可信的。该书对“春秋笔法”进行了新的阐释。该书认为,《春秋》“五例”是“春秋笔法”的基本内涵,经法、史法与文法是“春秋笔法”的外延,经法求善,史法求真,文法求美。尚简用晦是“春秋笔法”的本质特征,意在追求“一字定褒贬”的美刺效果。这一结论与以往研究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作者对“春秋笔法”在经典文本中的运用进行了深入分析。从“春秋三传”到《史记》,从杜诗白诗到韩柳古文,从《世说新语》到明清小说,该书都做了不乏精彩的分析。因而,最后得出“春秋笔法”是中国的叙事话语,也是中国叙事学的基本范畴和特点的结论,也就顺理成章。

  二是以“春秋笔法”为切入点,形成以“打通”、“融贯”为特色的研究方法。打通人文学科的学术理念。凡经学、史学、文学、艺术、美学均纳入考察范围内,凡诗歌、古文、小说等多种文学体裁均成为研究对象。贯通古今的当代意识。“春秋笔法”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但该书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具体说就是站在构建当代中国文论话语的战略高度来研究,赋“春秋笔法”以新的生命意义,弥合因时代落差而形成的古今断裂的文史理脉。汇通中西的理论视野。“春秋笔法”是最富有本土精神的文史理论范畴,但该书的理论视野不限于本土,而是把目光移向了世界,充分汲取了域外文献的理论精华,如借鉴西方阐释学、后现代史学,尤其是叙事学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来审视“春秋笔法”。这就使得本书具有更高的理论视野。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文论只有在沟通古今、融汇中西的基础上,才能形成自身的文论话语,并与世界展开平等对话。

  三是在文本细读上下功夫,对经典的阐释新见迭出。该书不仅有开阔的学术视野,更有深入细致的文本分析,从而为该书的理论主张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撑。该书的文本分析特点是化繁为简,层层剥笋,于细微处见深意。对历史上相沿已久、争执不休的问题,该书常常能化繁为简,甚至采用“春秋笔法”的行文方式,“一句定褒贬”;对文本中的重要问题则条分缕析,层层深入,做到水到渠成,水落石出;对于文本中的“细枝末节”,该书从不轻易放过,常常于细微处读出新意,从而使论题能一一落到实处。

  该书曾以“春秋笔法的现代阐释”为题申请到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曾以单篇论文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国学研究》《中华文史论丛》等期刊发表,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反响,最终以优秀等级通过结项。作者因此也成为大陆在“春秋笔法”研究领域最有成绩和影响的学者。《春秋笔法论》的出版不仅代表了大陆近年来“春秋笔法”研究的成绩和水平,也成为中国古代文史研究领域的一项新的学术创获。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