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维吾尔文学的杰出代表——纪念赛福鼎·艾则孜诞辰100周年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3月10日10:08 来源:人民政协报 (哈萨克族)艾克拜尔·米吉提
1959年,担任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赛福鼎同志同(左)邓小平副总理(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交谈  1959年,担任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赛福鼎同志同(左)邓小平副总理(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交谈
1993年,赛福鼎同志(中)在新疆1993年,赛福鼎同志(中)在新疆
《赛福鼎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赛福鼎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赛福鼎历史长篇小说《苏图克·布格拉汗》(维吾尔文)    民族出版社出版赛福鼎历史长篇小说《苏图克·布格拉汗》(维吾尔文) 民族出版社出版

  编者按:

  今年的3月12日是赛福鼎·艾则孜同志百周年诞辰。赛福鼎·艾则孜曾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他不但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卓越领导人,杰出的社会政治活动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是我国维吾尔文学杰出代表。赛福鼎·艾则孜一生钟情于文化艺术,对于新疆十二木卡姆艺术的抢救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本刊副刊邀请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哈萨克族作家艾克拜尔·米吉提和著名维吾尔族作家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撰文,介绍赛福鼎·艾则孜的文艺成就,作为对其百年诞辰的纪念。

  从某种意义上说,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的赛福鼎·艾则孜,也是我国维吾尔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一生的创作经历,便是维吾尔文学由韵文体创作向散文体创作过渡、转型、发展的历程。从喀喇汗朝时期的维吾尔族文学煌煌巨著———长诗《福乐智慧》等开始,时至20世纪30年代,维吾尔文学基本保持了韵文体传统。赛福鼎·艾则孜于1938年发表的短篇小说处女作《孤儿托合提》,应当是维吾尔文学史上第一篇小说,是开辟了维吾尔现当代文学小说创作先河之作,从文本学和文体学角度来说,在维吾尔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古老民族文学发展新的步伐。

  赛福鼎·艾则孜,维吾尔族,新疆阿图什市松他克乡瓦克瓦克村人。1915年3月12日出生于一个开明的爱国实业者家庭。他父亲喜好音乐、诗歌,提倡新式教育。这一切,对他少年时期影响很大,以至于确立了他对音乐、文学的酷爱和一生执着追求。1932年他参加新疆南疆农民武装暴动,当过战士、秘书。1934年在阿图什担任小学教员、校长。1935年由当时奉行“联俄联共”政策的盛世才政府派遣一批新疆青年赴前苏联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中亚大学留学,他便是其中一员。1937年毕业返回新疆,在盛世才开办的迪化(乌鲁木齐)政治训练班学习。1938年被派往塔城报社工作。也正是从这时起,他开始了自己的文学生涯,并始终自觉坚持“为人民”写作,为时代呐喊讴歌。这是与他在中亚大学留学期间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接触革命文艺熏陶和作为一位投身革命者的志向分不开的。

  在《孤儿托合提》之后,赛福鼎·艾则孜又连续发表了五篇短篇小说——《两种景色》、《当代奴隶》、《痛苦的记忆》、《遗物》、《光荣的牺牲》等。这些小说,同样填补着当时维吾尔文坛的空白。《孤儿托合提》描写了一位名叫托合提的孤儿,在河堤决口时,被人们活活埋进河堤以堵决口的悲剧故事,读来令人震撼。《遗物》、《光荣的牺牲》则是两篇以反对日本侵略者为主题的作品,作品透出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上世纪40年代,他以戏剧创作为主,主要作品有《战斗的姑娘》、《辉煌的胜利》、《9·18》、《不速之客》等,发表了诗作《统一战线》,这些作品依然是以抗日战争为主题。即使在今天,在迎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同样散发着强烈的时代意义。与此同时,赛福鼎·艾则孜还翻译介绍国外优秀剧作,如意大利剧作家卡尔洛·哥尔多尼的《一仆二主》、乌兹别克斯坦剧作家哈姆扎·伊克姆·扎达的《地主和仆人》等,并自导、自演,亲自搬上舞台。

  回顾赛福鼎·艾则孜的创作历程,可以发现几乎每隔10年为一个发展阶段的规律。如果说,从1938年起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作品主题所关注的是控诉旧社会的黑暗,反抗阶级剥削,反对法西斯侵略,寻求人民解放。那么,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作为新疆特区特邀代表团团长来到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49年10月1日登上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亲耳聆听毛主席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于今天成立了”,亲眼目睹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自此开始,他的文学创作进入一个全新主题。那就是歌颂党、歌颂人民、歌颂新中国、歌颂新生活。上世纪50年代,他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任主席前后,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创作了《图尔迪·卡斯木的欢乐》、《农民的节日》等一批纪实、特写,《发面团儿》、《斗争之路》等话剧,推出剧本选《战斗的历程》(1959)。上世纪60年代初期,他创作了《第一列火车的鸣叫声》、《腾飞吧,伊犁》、《母亲》等散文、小说、诗歌作品。70年代,创作了《红隼》、《歌唱吧,百灵》、《萨拉姆,帕合太里克》等散文诗和诗歌,出版散文随笔集《博格达峰的回声》(1973),诗集《风暴之歌》(似应译作“博格达之韵”为宜。1975)。进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繁忙的工作负担的减轻,他在年过六旬之际,获得了相对富裕的创作时间。于是,晚年的他进入了创作井喷期。

  1980年,赛福鼎·艾则孜出版了当代维吾尔戏剧史上重要作品音乐历史剧《阿曼尼莎汗》。由这部戏剧为转折,赛福鼎·艾则孜的文学创作开始转向了历史深处。早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赛福鼎·艾则孜跟随毛主席访问前苏联期间获准顺访阿塞拜疆,会见时任苏共阿塞拜疆第一书记,对方谈到新疆有音乐宝藏《木卡姆》值得搜集整理,令他很受触动。赛福鼎·艾则孜自幼受到《木卡姆》艺术熏陶,1946年新疆联合政府派他前往喀什工作期间结识《木卡姆》艺术大师吐尔迪阿洪大叔。吐尔迪阿洪大叔向他介绍:“《木卡姆》称之为《十二木卡姆》,由七十二支套曲组成,每演奏一个《木卡姆》,需费时两个小时,奏完《十二木卡姆》得花二十四小时工夫。”(《论维吾尔木卡姆》)于是,回国后经周总理亲自批准启动搜集整理《十二木卡姆》工作,周总理还特地为新疆调配了进口录音设备。赛福鼎·艾则孜从喀什把吐尔迪阿洪大叔接到乌鲁木齐进行录音,又请汉族专家万桐书记谱,终于留下了这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当然,真正搜集整理编纂《十二木卡姆》者,历史上另有其人,那就是中世纪叶尔羌汗国王妃阿曼尼莎汗。她为此付出了毕生精力,由此被维吾尔人民尊称为“《十二木卡姆》之母。”赛福鼎·艾则孜创作的音乐历史剧《阿曼尼莎汗》,艺术地还原了这位历史人物。作品一经问世,在维吾尔族民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并多次搬上舞台。后来,赛福鼎·艾则孜亲自将《阿曼尼莎汗》改编为电影剧本。搬上银幕后不仅深受维吾尔族观众喜爱,也为各民族观众认识、了解维吾尔族历史文化,欣赏《十二木卡姆》音乐艺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电影《阿曼尼莎汗》也由此荣获1994年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电影奖。而赛福鼎·艾则孜的另一收获是,在推动《十二木卡姆》研究的同时,撰写出《论维吾尔木卡姆》专著。1990年,他又创作了话剧剧本《血的教训》。

  赛福鼎·艾则孜投入到更为深邃的历史中去了。他孜孜不倦地研究,饱含激情地伏案疾书,创作出历史长篇小说《苏图克·布格拉汗》(1987)。小说主人公苏图克·布格拉汗,是喀喇汗朝前期第三位汗。作品以浓墨重彩的笔触描写了主人公从伯父奥尔古恰克手里夺回本属自己的王位,最终把王位传给长子巴依塔什之间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历史活动。喀喇汗朝是中世纪中亚地区跨地域、跨民族、跨部落的一个地方政权,分前喀喇汗朝(公元840~1041)、西喀喇汗朝(公元1041~1212)、东喀喇汗朝(公元1041~1211),与吐鲁番地区高昌回鹘王国(856~1275)一度并存,区别在于前者率先伊斯兰化,后者为信奉佛教地区(晚期伊斯兰化)。喀喇汗朝后期依附过西辽(公元1124~1218)。直至13世纪初被成吉思汗一统格局所终结。通过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主人公苏图克·布格拉汗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普及文化知识,致力于提高臣民文化素质。他废除奴隶制,让奴隶获得人身自由。他推行减少税赋,惩办贪官,反对暴政,倡导自由和平。也在他治下,伊斯兰教成为喀喇汗朝统一信仰。当然,这是一部历史小说。所以,作者一方面以表现喀喇汗朝时期的历史生活和社会文化发展为着眼点,将苏图克·布格拉汗作为喀喇汗朝的形象性代表加以描述。作者坦言:“对小说中事件发生的年代作了模糊化处理(当时采用什么纪年方法尚不清楚),也没有采用公元或伊斯兰教历,而是采用了生肖纪年法,如:第十个百年的上半叶、鼠年或虎年等。”(《苏图克·布格拉汗》作者序)显然,这是一种大胆的艺术探索。另一方面,鉴于这部小说的历史特征,作者“在一些语言处理上并没有完全服从于现代维吾尔语的一些特点。”如在叙述上“不用‘布格拉汗的军队’,而用‘布格拉汗军’;不用‘王子、公主’,而用‘汗子、汗女’;不用‘汗妃’,而用‘特尔肯’及其他。”(《苏图克·布格拉汗》作者序)这是对现代维吾尔语文学书写的有益尝试,也是一种文学语言创新。个中的得与失,将由时间验证,历史作出评判。无论如何,长篇历史小说《苏图克·布格拉汗》在维吾尔当代文学创作中占有特殊地位,在维吾尔语读者中引起广泛影响,并获第三届(1985~1987)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2002年被译为土耳其文,汉译本近期将由民族出版社推出。

  赛福鼎·艾则孜还撰写过一部反映新疆三区革命重要领导人之一、英年早逝的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的长篇传记文学《天山雄鹰》(1988),并写下他本人多卷本长篇回忆录《生命的史诗》(1990)。在这些作品中,他忠实记录了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20世纪在新疆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历史事件、风云人物,巨大的历史变革和社会进步。讲述了他自己和他同代的志同道合者,探寻真理,追求革命,实现共同的理想目标的可歌可泣的历程,充满正能量,以史纪志,激励后人。

  赛福鼎·艾则孜一生创作了1000多首诗歌。除了现代自由体诗,还有大量的格律诗“格则勒”、“柔巴依”等。他的这些诗作格调高雅,情真意切,富有文化底蕴。他还写有一批政治抒情诗,视野开阔,内涵丰富,胸怀远大。同时,他创作了叙事长诗《生命之歌》,更是别具一格。他的诗作分别收进诗集《风暴之歌》(1975)、《赛福鼎诗歌选》(2003)等诗集。汉译《赛福鼎诗选》于1999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纵观赛福鼎·艾则孜一生的文学创作,几乎涉猎了所有现代文体,包括诗歌、小说、散文、纪实、特写、散文诗、戏剧、电影、传记、寓言、童话等等,他又是一位文学翻译家,在现当代维吾尔作家中是一位独树一帜的集大成者,应在维吾尔文学史上占据特殊地位。他的寓言、童话收入维吾尔语中小学课本,他的诗作被谱成歌曲在维吾尔民间传唱,他的戏剧作品搬上了舞台,他的影视作品在银屏再现。他的文学创作成就硕果累累,这是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清醒地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的结果,由此为当代维吾尔文学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纪念赛福鼎·艾则孜诞辰100周年,学习他“为人民”创作精神很有意义。我们要进一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