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寻找”与“折腾”(巴陵)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3月09日10:33 来源:海南日报 巴陵

  最近读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范小青长篇小说《我的名字叫王村》,让我的心理发生过少许颤栗。网上有条新闻,《我的名字叫王村》的责任编辑张懿翎女士在编辑出版《我的名字叫王村》的时候,对范小青说:“别的小说都可以压,但是你的这部小说,一个字也不能减。”

  主题寻找与改变

  长篇小说写作最难把握的一个地方和很多中青年作家写作长篇小说最容易失败的地方,就是长篇小说的主体事件的确定即主题的定位。这个主题没有确定好,在写作之前没有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定位,写作的时候就要不停的修正、补充、完善,才能达到小说发展的需要,才能提升小说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思维。

  范小青的小说,她无论是中短篇小说创作还是长篇小说的创作,一直都在沿用自己固有的写作主题——“寻找”,或者说都带有非常明显的“寻找”痕迹。范小青最新出版的长篇小说《我的名字叫王村》还是没有摆脱她那固有的“寻找”主题。范小青自己说:“这部长篇(《我的名字叫王村》),我自己觉得,‘寻找’只是它的载体,它的外壳,而不是它的灵魂。”在范小青的心灵深处,也许她自己还在鄙视自己一直在使用“寻找”这个主题,也许她一直想去尝试其他的主题,写一个新的主题。所以,在她写作《我的名字叫王村》的时候,主题就有漂浮不定的感觉,有无法完全把握主题的时候。范小青自己也说过:“在酝酿写作和开始写作的时候,‘寻找’曾经是我的主题,但是当我完成了小说的时候,主题已经变化了,或者是拓展了,或者是异化了,或者是错位了,总之,‘寻找’已经退到次要的位置了。”范小青的这种主题改变,可以说是对“寻找”主题的一种完善、补充,也是对小说主题的一种巩固和提升。但是,她已经动摇了她写作的初衷和出发点,主题突围也在她的思想深处开始萌芽。范小青想摆脱“寻找”的纠缠,甚至有放弃“寻找”的灵光浮现,只是她自己还不能确定,她新的主题在哪里。要想建立她自己的新主题,《我的名字叫王村》还只是量变的开始,她需要通过一个漫长的量变才能质变,达到一个思维的高度,就是在哲学的空间里上一个台阶,完全打破自己对已有东西的认识,只有达到空、忘、放的境界,她才会明白她自己需要什么,她以后的主题需要什么,她应该写什么样的主题。

  也许这种苦恼和烦躁范小青无法完全用儒家思想或者佛家思想、道家思想等某种单一的思想来解决。《我的名字叫王村》封底有句话:“在一个线性时间的来龙去脉中,范小青以中庸的力度打开了两个世界:一个是哲学,一个是现实。”那个哲学的世界,还需要深入。我认为,范小青要在儒、释、道三家思想结合的基础上引进西方哲学,包括古希腊哲学到悲观主义,让这些思想糅杂,她可以突破思想的境界,成就自己更高的艺术成就。

  意识模仿与拒绝

  范小青不是一个编故事或者构造情节的高手,她写了三十多年,小说里还是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读起来有些平淡。但是句子、段落、章节不断发生,强弱有致,有种异样的抒情性,让读者喜欢。在她的《我的名字叫王村》里,有“寻找”与“折腾”两个主题词,前者由我主导,以微观叙事进入人物心理层面,是表面上的主线;后者由王长官主导,以宏大叙事,通过建筑大蒜厂等事件来勾勒。这两者,对照很充分。

  行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对于长篇小说的创作来说,新手多是对已有作品和生活的单纯模仿,很难拔高;有经验的作家是对生活的抽样性或选择性的模仿,他们重在去包装那些琐碎的生活、打点那些凌乱的生活,让生活为自己的艺术服务,组合成鸿篇巨幅。

  范小青在《我的名字叫王村》从头到尾贯穿不确定,这既是她艺术创作上的尝试,更是她内心对历史、对时代、对一切的疑问和探索。范小青是个经验丰富的作家,她喜爱“中和”之美,寻求中庸之道,笔下的人物不把他们推向极致,读起来常觉遗憾,甚至感觉欠一把力。她无论写中短篇小说还是写长篇小说往往不直接取材于生活现实,总要对那些生活进行过滤或者概括,甚至嫁接、移植。在她的心理,她非常清楚,她的小说不能完全模仿生活,完全模仿就意识着自己写作的失败,但是她又不得不去生活里吸取营养,曾经的生活历练和苏州的人文积淀,在她写作的时候,她觉得在剧烈的消耗,就连简单的书名,她有的时候也无能为力。《我的名字叫王村》就有非常明显的模仿痕迹,模仿《我的名字叫红》。她的模仿,她不是心甘情愿的,她想去拒绝、去抗争、去反击,但是她无法争取到自己的意识独立,甚至不得不去顺应出版市场和读者。

  精神抗挣与突围

  我们已经进入了物质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质发展、科技进步往往会对艺术带来伤害。让我们的艺术倍感不适和煎敖,成为我们永远的恨和永远的痛。这种所有艺术群体的困境和艺术家个体的困境,我们无法摆脱。当我们面对漫长而又艰难的城镇化进程,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都难以琢磨。作为艺术的创造者范小青来说,她的精神世界一定丰富多彩,她在创作《我的名字叫王村》的精神世界是复杂多变的。范小青说:“我的叙述中带着我对一切的一切的疑惑,同时也带着我对一切的一切的温情。”而那些循环往复的绕来绕去、反复兜圈子的行为,也从侧面反映了她的精神状态。

  范小青说,她在《我的名字叫王村》的长篇小说中,“‘弟弟’是不是另一个‘我’,‘弟弟’是不是‘我’的灵魂,这个问题,在写作中其实并没有考虑得很清楚,写作这部小说的过程,就是跟着‘我’的内心在走。‘我’的内心是什么,是艾怨和不舍,是撕裂和疼痛,是迷惑和追索,这些感情和感受,不仅是对‘弟弟’的,更是对生活、对人生、对世界的。”在这部小说中,范小青反复使用“我就是我弟弟”、“我不是我弟弟”、“我就是我”、“我不是我”,这是一种精神的极度挣扎,她在自己的意识里寻找自己的存在,苦苦的抗挣,要找到自己、找到弟弟,找到那个纯粹属于自己的躯体和思想,只有寻找到了真正的自己,才能树立自己的思维意识,才能自己从这种思维的困惑中解脱出来。

  《我的名字叫王村》作家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