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让感天动地的英雄成为中国故事的主角(马誉炜)

——《我的同学邓稼先》读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2月28日11:21 来源:解放军报 马誉炜

  春节长假期间,我读了美籍华人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的一篇旧作《我的同学邓稼先》,文章篇幅不算长,但我读得很艰难,一边读,一边思索,一边感悟;读完一遍,又重头再读,掩卷沉思,感慨万千。灯下,从心底涌出几行诗句:“当美国富足优越的年代/正在那里读博的你/选择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一头扎进简陋的实验室/开始向核科学领域跋涉/把知识献给人民/将青春留在大漠/当祖国繁荣强大的时候/为两弹一星操劳的你/却扛不住突如其来的病魔/倒在医院的病房里/生命在62岁上定格/带着试验成功的欣慰/伴着亲人泪眼婆娑/人民不会忘记你/共和国不会忘记你/茫茫宇宙星海里/你是最明亮的那一颗/伟大中国梦的征程中/你是忠实的追梦者。”对于“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事迹,早就在新闻媒体上读到过,可以说是耳熟能详,每每想起都会被感动。但读了杨振宁先生这篇文学味儿并不很浓的作品,我还是感到了一种震撼!这种震撼来自英雄身上体现出的爱国主义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来自我们作为后来者与科研成果受益者肃然起敬的感恩情结。

  报载,清华大学以邓稼先先进事迹为题材创作的话剧《马兰花开》,自2013年4月首演以来,已在北京、武汉等地上演了6轮28场,受到了包括正在读高中、初中的“90后”“00后”孩子们在内的观众的热烈欢迎。每次演出结束,观众都全场起立,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再次证明,不是这个世界不需要英雄、不需要感动,而是我们的艺术家是否把自己的笔墨与触角投向英雄、伸向感动,通过艺术再现,把那些能够感动读者和观众的精品力作奉献出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纵观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历史,有多少志士仁人舍生忘死、牺牲奉献,谱写出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篇章。利用文艺形式讴歌英雄精神,本身就是对为民族解放、国家昌盛、人民幸福做出贡献人们的褒奖,同时也是激励人们见贤思齐,更好地团结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强大动力。许多为共和国今昔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的成长经历和事迹,富有史实的跌宕性和思想的感召力,为艺术再创作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只要肯下功夫,完全可以打造出更多时代精品,关键在于要有人去挖掘和弘扬。从近些年的现状看,无论是出版界还是戏剧影视界,在这方面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尤其是有计划、有重点地推出系列英模宣传的活动仍偏少或为空白。

  讴歌感天动地的英雄本身就是弘扬主旋律题中应有之义。文学是人学,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那些为共和国做出过杰出贡献的英雄模范,是人生的楷模、学习的榜样,理应成为“中国故事”中的主角,把他们可贵的精神与美好的灵魂传播开来,发扬光大,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百花园中的奇葩,形成向上向美的正能量,对于提升全民族的思想境界和人文素养,推动党的事业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要把这项工作做好,离不开科学合理和有利长远的顶层设计,国家有关部门有必要在立项审批、主流媒体宣传、经费保障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把广大青少年作为主要宣传对象,让英雄事迹进课堂、进工厂、进军营,培育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从创作角度来看,宣传英雄模范,也要注意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不要人为拔高,而要写得实在平和、生动活泼些,可信可爱可学,真正让英雄模范的形象在观众和读者心中立起来。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