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根植于时代的大爱与赞歌(吴敏)

——从郝敬堂报告文学作品谈作家责任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2月27日11:12 来源:解放军报 吴 敏

  巴金先生在谈作家的勇气与责任心时曾说:“在创作实践中,我追求,我探索,我不断地磨炼自己,我从荆棘丛中走出了一条路。任何时候我都看见前面的亮光,前辈作家的‘燃烧的心’在引导我们前进。”巴老的创作被视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而备受敬仰。也由此可见,在创作中不断追求真善美,不断地磨炼自己的灵魂,当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作家终生的创作追求。

  摆在面前的这套24册《郝敬堂报告文学集》,无疑是武警部队资深记者、作家郝敬堂40余年追求真善美,弘扬正能量的展示。多年来,他执笔行走于山水之间,参加了武警部队组建以来几十起重大事件的采写,采写了上百名武警英模的先进事迹,让无数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以及英雄人物通过自己的笔成为历史的记录:从放眼世界的《来自伏尔加河畔的异国情缘》《东方不败》《天下大同》,到关注国家建设的《天路迢迢》《茫茫昆仑唱大风》《汶川,我们来了》;从高歌英雄模范的《小岗之子》《大巴山的女儿》《蘑菇云下的爱情故事》,到勾勒社会各阶层普通人物的《都市寻梦人》《赶车人的咏叹调》《敢拼才会赢》,郝敬堂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审视这些值得我们思考的大时代、大事件,秉笔直书人物的命运起伏。

  作为军旅作家,郝敬堂关注更多的依然是部队现实生活。重读《国旗谱》《中国飞天梦》《中国礼炮兵》《国宾护卫队》,重温《请允许我用左手敬礼》《正步走过春天》《问天下谁是英雄》《走上国际领奖台的士兵》,我的眼前浮现出英勇善战的中国军队、默默奉献国防事业的科研团体和拼搏奉献个人岗位的普通官兵。

  在英雄主义被漠视与误读的年代,郝敬堂在《问天下谁是英雄》中一遍遍追问:“在和平年代,还有英雄吗?英雄在哪里?在没有硝烟的时代,黄继光、董存瑞那种铁血英雄已经不可能出现了。另有人断言,在社会大变革时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英雄精神已经变质,英雄效应已经弱化……”在宣传民族团结上,郝敬堂用《好大一个家》带领我们走进一个多民族家庭:“祖孙三代,六个民族,183口人,如此庞大的家族堪称‘中国之最’,如此和睦的家庭世上稀有。而这样一个独特的家庭,是由维吾尔族老人阿比包和妻子阿尼玛共同用爱心搭建的。那么多挣扎在贫困、孤独、困窘中的孩子,因为这两个老人重新燃起了生命的火焰……”

  一个有正义感的作家必定视传递正能量为己任。郝敬堂的作品就是这样紧贴时代需求和社会现实,着眼于普遍存在的精神困境,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引导他们与这个时代、这个世界建立一种良性的共构关系。

  郝敬堂善于截取人间温暖与爱的片段,所讲述的每一个故事均专注生命的不同形式、不同阶段,尤其是那些饱含人性崇高光辉的、让人心灵为之震撼的生命存在。他没有空洞抽象地追溯,而是通过描述诸多感人的细节,构建起事件的逻辑线索以及人物命运的清晰轨迹,力争表现出这些人物伟大的灵魂和平凡的生活,以及面对荣誉与尊严、人格与人性的追问时所做出的不平凡选择。

  在塑造“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沈浩时,郝敬堂没有大肆铺陈笔墨,而是截取了沈浩面对家人的三次流泪。这三次流泪是沈浩作为一个儿子、兄弟、父亲的最柔弱一面。第一次流泪是因为母亲离家前的一句“乖乖儿,你可要把公家的事情办好了”,沈浩双膝跪倒拜别母亲,抬起头已是泪流满面。第二次流泪是在亲情与公正面前,他说,哥长于弟七八岁,哥的头发乌黑,而弟的头发已斑白,恳请三哥多一点支持和理解,因为“一个人在外打拼真是不容易”。说到此处,沈浩流泪了。第三次是女儿生日,父亲失约,为了哄女儿开心沈浩为女儿翻起跟头。看到眼前的一幕,女儿哭了,沈浩也哭了。

  有什么比一个又一个罗列在一起的细节更能让人感动?有什么比一件又一件朴实的琐事更让人相信故事里的这个人真实的存在?他们说的是“人”话,办的是正事,走的是大道。

  在《请允许我用左手敬礼》中,郝敬堂还原了惊心动魄的战斗时刻:“就在那个瞬间,手雷在他手中爆炸了。一点也没有感到痛,一点也没有感到怕,烟尘落定,丁晓兵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还活着,一眨眼,不好!俘虏正爬起来想跑,丁晓兵扑上去想一把掐住他的脖子,可右手却使不上劲,低头一看,右臂肘关节被炸没了,骨头露了出来,刚才那一捕俘动作将断臂一下子插到了泥土里……回撤的路上,丁晓兵在战友的搀扶下艰难行走,由于山高林密、灌木丛生,连着一点皮的断臂老是被挂住,很疼很疼,为了不影响回撤行动,丁晓兵拔出匕首将连着皮的断臂割了下来,别在了腰带上,他想回去再接上。”

  这种嵌入现场的体验式描写,既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又具有高度的艺术水准;既能使人读之血脉贲张,又可令人为之击节赞叹。

  读郝敬堂报告文学,或许能对我们有这样几点启示:

  一是要对“写什么”进行准确定位。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要认真思考自我与社会、理想与现实、时代和军营的关系,而不能满足于廉价的抒情和空泛的议论,更不能满足于追名逐利的写作。用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引导读者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二是关于“如何写”的姿态。只有以一种纯朴热烈的感情、直面介入姿态穿透现实,赤足迈入时代的巨流中,用肌肤触摸春水之清冽,感受夏洪之奔涌,借素笔记录生命的甘美,播种明天的希望,才能如十里春风涤荡颓废萎靡的社会不良风气,提振人的精神和灵魂。

  三是运用好具体方法。好的文学作品必然是个有机整体,从意向到音韵,从句法到结构,牵一发而动全身。故而,应追求的是明晰简洁的叙述,生动有趣的文字,让每一部作品都拥有单纯中的丰富、朴素中的优雅、平实中的意蕴。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