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坚守文艺批评的精神品格(黄建生)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2月27日10:57 来源:河北日报 黄建生

  ■文艺批评作为一种精神性实践,激浊扬清,影响读者的接受和作家的创作倾向,同时又担当着守护人类精神家园、建构人文精神的使命。文艺批评的对象是艺术地掌握世界的精神产品,文艺作为审美的精神活动,其意义在于表达人性、追问人类生存的价值和意义,通过真实展现人类自我生存状态和价值意义,去丰厚人类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信仰。

  □黄建生

  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同样,对文艺作品、文艺现象进行审美分析和评价的文艺批评也不能做市场的附庸,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放弃应有的精神品格坚守,否则文艺批评也就失去了独立存在的价值。当今的文艺批评,一方面数量众多,批评格局不断拓展。另一方面,在众声喧哗之中,也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和挑战。批评的精神价值底线在后撤,精神品格大幅度萎缩蜕变,严重影响了文艺批评引导创作和大众审美的作用。一些所谓的圈子批评、炒作批评等,批评标准混乱、界限模糊,理性、公正的评论被庸俗化、利益化。批评者把批评的话语权当成手中的魔杖,随意臧否文艺作品和现象,甚至把一些丑恶落后的内容曲解成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当今文艺批评的失范,批评精神的丧失,固然可以从多层面探寻原因,但批评者个体欲望泛滥,主动向现实商业法则投靠,应是其中关键性因素。在市场化背景下,艺术活动的消费性特征开始突现,创作者在进行艺术活动过程中,将艺术这一精神性产品当作普通的商品,按照市场规律进行创作,娱乐代替了审美,游戏取代了精神价值。一些批评者也紧随其后,丢掉责任意识,不再履行批判与否定的职责,而是屈从于商业的法则。当文艺创作在“媚俗化”“狂欢化”中消解文艺审美中的人文精神时,批评者不但逃避“价值判断”,放弃信仰、终极关怀等精神支柱,而且丧失美学水准,执著于物欲的狂欢之中。所以在当今的评论界我们看到:有的批评者把人文情怀等精神价值的追求扔在一边,专职于迎合低俗化、时尚化,跟随社会热点,忙于给文艺现象命名;有的肆无忌惮地解构经典,对曾在读者心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作品进行颠覆和批判;有的沉浸于欲望的宣泄中,将艺术的诗意追求及审美感知,降低为当下身体性体验和符号快感。

  批评者屈从于商业法则,颠覆批评的精神价值追求,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是文艺批评走向媚俗化、平面化,使批评活动灵魂缺失、精神萎缩。传统批评遵从的原则被突破,崇尚的学术规范被推翻,坚守的价值取向被消解。批评的历史意识不见了,批评既不将文艺作品所描写的生活、表达的思想感情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去考察,放到特定的文化语境中去分析,也不将文艺作品放到整个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裁量。理性的审视缺席,没有了对批评对象的理性审视和批判性考察,过分夸大文艺的非理性因素,将文艺活动仅仅视为激情的宣泄,欲望的表达。对那些过分煽情、泛性的作品,投去欣赏的目光,使用过多的赞美词句,对批评对象的优缺点非理性地无限夸大或极力地回避。学理性阐释的文艺批评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博人眼球的“酷评”“恶评”。文艺批评已不再以探求文艺自身的规范和社会价值目标为主要目的和动机,而成为提高自身知名度和商业炒作的手段。不是引导读者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欣赏层次和水平,而是迎合甚至鼓励那些追求感官刺激的肤浅庸俗的审美习惯。

  文艺批评作为一种精神性实践,激浊扬清,影响读者的接受和作家的创作倾向,同时又担当着守护人类精神家园、建构人文精神的使命。文艺批评的对象是艺术地掌握世界的精神产品,文艺作为审美的精神活动,其意义在于表达人性、追问人类生存的价值和意义,通过真实展现人类自我生存状态和价值意义,去丰厚人类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信仰。对文艺的评价就应该立足于精神价值的发现,从精神价值的角度判断创作的功能、意义,与此相联系,展开对超越现实人生意义的精神性理想诉求,揭示蕴藏在文艺作品深处的人文情怀,这才是文艺批评的独特价值。优秀的文艺批评,从来都把意义建构、价值传承作为自己的使命,充盈着超越现实的精神追求,强烈的忧患意识。中国古代文艺批评“风骨”“形神”等概念就包含着对精神性的推崇。近代以来从章太炎到鲁迅、茅盾,他们的文艺批评无不充满了文化批判的力量,保持着批评的独立精神价值追求。新时期的文艺批评催生了思想的解放、促进了创作向关注现实道路的回归,对以“现代化追求”为核心的启蒙文艺发展起到了导向性作用。

  市场化背景下,能否坚守独立的精神品格,是对文艺批评和批评者的一大考验。文艺批评和批评者在充满物化的语境下,为这个时代守护诗意灵魂,为人的当下生存坚守精神维度,诉求人文情怀,责任尤显重大。所以有人认为,当今文艺批评的价值,一个重要的标准是看能不能从市场化价值中把宝贵的精神价值解救出来,能不能完整呵护文艺的审美特性。在众声喧哗的批评环境中尤其需要以深厚的人文素养来树立标尺,破除“市场崇拜”与功利至上,不因外界的干扰而改变评论的尺度,为文艺批评的健康、有序发展承担起责任。文艺批评的力量永远不在于娱乐化和时尚化潮流中,它只存在于通过自己独立的思想对现实的怀疑和超越的表达中。批评者坚守独立、真诚、质疑的文艺批评姿态,是一个时代的文艺批评赢得公信力的根本所在。

  如何做到坚守文艺批评的精神品格?首先批评者应具有独立人格,不受制于各种名利的诱惑,在理性的追求中具有独立判断能力,在社会现实的参与中具有独立自主精神,面对以娱乐为目的的作品,能用理性的眼光去审视,理性的尺度去评价。这是开展文艺批评的基本前提和要求,因为批评者的学术品格是以其独立的道德人格为基础的,批评者首先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其次才是一个学术的人,只有具有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才有可能客观地从事批评活动;只有坚持独立而理性的批评姿态和精神,具备鲜明的思想文化立场,才能有力地反对文艺的庸俗化、商业化倾向。

  其次批评者必须遵循文艺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批评,通过审美的视点介入现实人生,发出真实的声音,传导当代精神。在分析、评价过程中,批评者要排除社会时尚和消费主义文化干扰,以客观化的审美视角进入文艺批评,通过对作品的审美分析,表达自己的真切感悟。不以批评作为谋名利的手段,不以批评去媚俗,摈弃丧失批评者尊严的单纯的吹捧,或一味恶意的人身攻击,在世俗和名利面前唯文艺作品文本来发言,客观地审视文艺作品及文艺现象。

  同时批评者要有坚持批评的勇气,当文艺批评面临诸多挑战与考验的时候,勇气可以说是批评者生命的一部分。文艺批评者必须坚守自己的理想和灵魂,毫不妥协地表达自己的独立批判精神,既不依赖于物质的操控力量,也不妥协于世俗的诱惑,保持清醒的反思能力,大胆而理直气壮地说出真话。只对批评对象的优劣发言,不在一己的名利上患得患失,具有直面现实和挑战自我的勇气。只有把独立人格作为文艺批评的内在支撑,遵循文艺自身的规律,具有讲真话的勇气,才能避免文艺批评异化为一种寄生的文化现象。

  做到这些,需要批评者加强人格修养和道德力量的历练。人格修养和道德水准直接决定批评的态度和立场,具有高超的人格修养和道德力量,才能在名利面前抵制诱惑,始终坚持自己的精神追求。不能设想,一个人格低下、道德水准较差的文艺批评者可以保持精神上的独立性,可以不受名利诱惑而坚持自己的精神追求。当下文艺批评者首先应该实现的是,从世俗眼光向超越眼光的提升,批评者固然生活于世俗之中,然而,要用自己的分析和评论引导读者和创作,提升人们的心灵修养,就必须完成自己超越世俗眼光的修炼,一个停滞于世俗眼光的批评者绝不会对世界产生大爱,更不会以人道关怀的视野来观照人们的生存困境。只有超越世俗的眼光,保持评判的终极价值、理性的批判锋芒和永远的人性关怀,文艺批评才能更好地完成“精神守望者”的职责。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