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文人过春节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2月26日10:27 来源:人民政协报

  文人过春节

  民国年画《新年吉庆》  民国年画《新年吉庆》

  春节是人们心中不老的记忆。

  适逢2015年乙未春节,本刊特组织了一批“文人过春节”的稿子,从文化名人的日记和文章中选取一个个片段,从中观察那时过春节和现在有何不同。

  这里有往事的追怀,有时代的脉动,有节庆的喜悦,也有情义的流淌……

  当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让我们一起守望花开……

 

  巴金过春节:忙碌

  李树德

  相比一般人过春节,巴金先生过春节别具自己的特色。《巴金全集·第二十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第1版。下面引文只注页码)中《“文革”后日记》这部分,有1978年到1981年这4年的完整日记,其中有巴金各年春节期间活动的详细记录,当时巴金先生已经70多岁了。读后的感受可用一个字来概括———忙。

  写《随想录》

  巴金晚年那部“讲真话的大书”《随想录》,是从1978年11月底开始写作的,当年12月1日完成第一篇《谈〈望乡〉》,直到1986年8月20日完成最后一篇《怀念胡风》,历时9年的时间。在这些年中,巴金克服年老体衰和疾病的困扰,抓紧时间写作,过春节也忙于写作。

  1979年1月26日是农历腊月廿八,日记中这样记载:“七点半起。上午写完《随想》(八)。黄裳来,拿去托购的《基督山》,和写好的《随想》(六、七)。下午写信。晚上……写《随想》(九)。十二点半睡。”(第314页)第二天(2月27日,农历腊月廿九),就是俗称的“大年三十”,巴金还是照常地忙于写作。“七点半起。上午写完《随想》(九),下午校改……济生全家和符容顺来吃年夜饭。”(第314页)如果没有记载他的弟弟李济生全家“来吃年夜饭”,我们真不知道是在过春节。巴金这两天完成的《随想》(八)(九),就是后来发表的《“长官意志”》和《文学的作用》两文。

  1980年春节,巴金仍然忙于《随想录》的写作。2月15日(腊月廿九)日记记载:“七时半起。上午家宝、玉茹来。吴强、韩仰山、贾亦斌来。写《三十八》。下午写完《三十八》,校改一遍。”(第394页)2月16日(正月初一):“……济生一家来。改《三十七》和《三十八》,饭后午睡。两点后继续改完《随想录》。”(第395页)这里的《三十七》和《三十八》,即《随想录》第37篇《探索》和第38篇《再谈探索》。

  拍电视片

  1977年,上海电视台的祁鸣,在画家张乐平的引荐下,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巴金,萌生了记录巴金先生音容笑貌、留存影像资料的想法。经反复要求,巴金同意拍摄。

  1978年春节,巴金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配合拍电视片。1978年2月6日(腊月廿九)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日记里这样写道:“七点后起。取牛奶。黄宗英、王丹凤、西禾同魏鹤龄夫妻先后来,为了祁鸣来拍电视片,忙了许久。十一点半前结束。”

  拍完电视片,巴金就同女儿小林去新店买衣服。下午一点一刻又去参加政协的活动。还“写日记。一点半睡。”(第209页)巴金的这一天是紧张忙碌的一天,他上床睡觉的时候,按照农历已经到了新的一年。因为前一天的拍摄还没有结束,还要接着拍。“七日(阴)七点半起。八点后裘柱常来,坐了一会……后来祁鸣陪张瑞芳来拍完电视片的最后一个镜头。”(第209页)

  参加会议

  1978年2月6日(腊月廿九):“下午一点一刻政协派车来接我去参加军民联欢大会,看了舞剧《苗岭风雷》。四点后回到家中。”2月8日(正月初二):“八时半后政协车来接我去泰兴路,参加统战部召开的春节座谈会。会议由张承宗主持。十二点钟结束。”2月11日(初五):“八点姜华乘车来,接我和王致中去泰兴路政协,讨论宪法修改草案,小组会由吴若岩主持。十一点半休会……下午一点半继续开会,由王致中主持,五点结束,坐政协车返家。”12日(初六)“八点政协派车来接我去兴泰路继续参加宪法修改草案的讨论……下午一点半继续讨论,三点结束。到小礼堂听张承宗讲话,约三刻钟。”(第209—211页)按我们现在放假的习惯,春节7天假,巴金有4天在开会。

 

  

 

  鲁迅过春节:休假

  陆茂清

  鲁迅先生过年很随俗,到春节就成了喜气洋洋过大年男女老少中的一个。浏览鲁迅日记,春节期间虽然有“作文”、“翻译”或“整理文稿”等记载,占了大多数的倒是“休假”。

  放“花炮”

  鲁迅过年“休假”的方式与常人并无多大差别。一是与家人在一起,乐融融辞旧迎新,而且也很传统。1920年2月19日的日记记载:“旧除夕夜也,晚祭祖先,添菜饮酒,放花炮。”“花炮”即爆竹、鞭炮。

  鲁迅日记里,多次记载有春节放花炮,特别是有了儿子海婴后,为图宝贝快乐,过年放花炮成了必然。1933年除夕之夜,他带着才五岁的娇儿,小心翼翼登上屋顶,前后放了十多只花炮。其间教儿子如何掩耳,又向儿子言传身教怎样点燃花炮,父子同乐,在“爆竹声中辞旧岁”,欢天喜地迎新年。

  1934年春节里,鲁迅“连放了三夜的花爆”。他在《过年》一文中说,连放三夜花炮的行动,“使隔壁的外国人也‘嘘’了起来,这却和花炮都成了我一年中仅有的高兴。”第二年鲁迅又在大年三十晚上燃放花炮。

  欢度春节,离不了一个“玩”字,鲁迅亦是。

  游“花市”看“电影”

  1927年1月鲁迅到了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举办迎春花市是广州过年的传统习俗,他和许广平及友人孙伏园同游花市,欢声笑语指点评说,在似锦繁花、如潮人海中过了小年夜,领略了南国羊城的年节风光。

  1928年1月22日除夕晚上,鲁迅与弟弟周建人,以及许广平前往明星戏院,观看了电影《疯人院》。农历新年大年初二下午又去看电影,同去的除了周建人、许广平外,还有左联作家柔石。

  吃年夜饭

  过大年时,鲁迅也行礼尚往来,如与家人亲友吃年夜饭、拜年祝福,赠送过节礼物等等。

  “旧历除夕也,治少许肴,邀雪峰夜饭。”1933年1月25日的日记中记的,是鲁迅大年三十做了几个菜肴,请来文友冯雪峰一起吃年夜饭,两人浅酌慢饮,回顾与展望中送走故岁,迎来新旦。

  1935年2月3日,除夕:“上午以角黍分赠内山”等4个日本友人。下午受赠汾酒。

  1924年正月“初一休假,李遐卿携其郎来,留之午饭。”

  1925年正月初二“治午餐,邀陶璇卿、许钦文、孙伏园,午前皆至。”

  1927年2月1日大年三十,鲁迅应邀与朋友一起吃年夜饭:“除夕,夜往骝先寓所饭,同座八人。”他与朋友们围桌而坐边吃着年夜饭边守岁,杯筷交错,酣饮畅谈,满屋欢声笑语,名副其实“岁终之一乐”。2月2日:“旧历元旦。午广平来赠食品四种。”

  1930年1月29日:“旧历除夕也,托王蕴如(鲁迅的弟媳妇)制肴三种,于晚食之,径三适来因留之同饭。”这是鲁迅留客人吃年夜饭。

  拜年和淘书

  1929年2月9日除夕下午,在上海的鲁迅前往北四川路11号内山书店,给日本友人内山完造拜年,恭贺新禧。向这位东瀛的异国朋友拜贺新岁,鲁迅是多年一贯制的,1935年大年三十上午向内山完造致新年祝福时,还赠送了过年礼品。

  淘书,是鲁迅过春节的又一内容。1913年春节,他兴致勃勃地一连4次逛书店买书,前后共买了66本;1915年正月初二“补春节休息……买《说文系统第一图》拓本”;1925年除夕“往琉璃厂买石印《王荆公百家唐诗选》一部6本”;1931年春节到内山书店买书8本;1933年春节又是在内山书店买书8本;1934年春节买《日本廿六圣人殉教记》和《东方学报》各1本。

 

 

  胡适过春节:辛苦

  王春南

  神往“灯市”之乐

  1911年的春节是1月30日。时在美国学习、21岁的胡适,这一天参加了生物学考试,得95分。思念万里之外的亲人,他提笔给母亲写信一封,还有“小诗”一首:

  往事潮心上,奇书照眼明。

  可怜逢令节,辛苦尚争名。

  “奇书”指当天收到的《五尺丛书》,该丛书由哈佛大学校长伊里鹗主编,“收集古今名著,印成五十巨册,长约五英尺”。诗中感叹,这个春节过得辛苦。这年元宵节,胡适的日记写道:“今日为吾国元夜(辛亥正月十五日),吾人适于此时上第二学期第一日之课,回思祖国灯市之乐,颇为神往。”

  家里“来客甚多”

  1934年2月14日的春节,胡适这一天的日记写道:“有许多朋友在我家过元旦(旧历元旦,即春节——引者):江绍原夫妇、江绍原的老太太、孟真的老太太、应谊女士、在君夫人、史济瀛姐妹、石原皋、毛子水等。”孟真即傅斯年,在君即丁文江。胡适家此日一定热闹非凡。当天,胡适在应酬之余,还找出了他记录的从中国公学毕业、经常进行文艺创作的人员的名单。胡适在日记中说:“此风气皆是陆侃如、冯沅君、沈从文、白薇诸人所开。”“从文在中公最受学生爱戴,久而不衰。”他并进而想到了大学中文系如何改进教学的问题:“大学之中国文学系当兼顾到三方面:历史的;欣赏与批评的;创作的。”

  1937年2月11日,春节。胡适家“来客甚多”。他与朱孟实夫妇谈起了曹禺的两本戏。具体内容当天日记没有记。倒是除夕的日记说到了“曹禺的两本戏”:“读曹禺的《雷雨》、《日出》。杨金甫赠此二书,今夜读了,觉得《日出》很好……”但胡适对《雷雨》评价不高,日记中写道:《雷雨》显然受了易卜生、欧尼尔等人的影响,“其中人物皆是外国人物,没有一个是真的中国人,其事亦不是中国的事”。这当然是胡适的一家之言。

  不忘学术研究

  1956年的春节(2月12日),胡适是在美国芝加哥过的。上午去了芝加哥大学,“湖边雪景十分奇丽”。午饭后,到该校东方学院的中国部,见到了数学家陈省身等人。到图书馆,“借出赵一清的《水经注释》,看我的旧跋,尚无大误”。次日日记载:“连日太辛苦,伤风了。”垂暮之年的胡适,过春节不忘学术研究。

  1959年2月8日,春节,“早上有‘拜年’的客人多批”。下午先去“团拜”,后又去了于右任、王云五等五家。在王云五家,谈了一个小时。

  1961年2月15日,春节,胡适这天的日记只有一句话:“半夜写《跋〈红楼梦〉书录》小文。”日记虽然只有一句,但

  这个春节过得既辛劳,又充实。

  大病之后仍能静心

  1962年2月5日,春节,胡适去世前19天,给72岁的胡适拜年的朋友“约有八九十人”。多数人知道胡适病后尚未完全康复,留下名片,或签名而去。胡适虽然健康状况不佳,还是将报纸上登的美联社一则关于原子专家、美国雪梨大学物理学高级教授马仕俊去世的消息剪下,寄给吴大猷。并给吴大猷写了一封1000多字的长信。

  他在这天的日记中写道:饶树人主持北京大学物理系时,“请吴大猷在美国主持筹划延聘物理学人才,集中北大,建立一个现代物理的中心。吴健雄、张文裕、胡宁、马仕俊都在我们这个计划之中”。此日读了有关大汕和尚(石濂)的史料,并就大汕和尚的事在日记中写了500余字,其中说道:“这个和尚能诗,能画,‘多巧思’,能做海外买卖,赚了大钱,交结名士贵人,是一个有大魄力的狂妄和尚。”春节门庭若市,大病之后的胡适仍能静下心来读书、写信、记日记。

 

  

 

  梁实秋过春节:维新

  严锴

  过年有几“怕”

  著名作家梁实秋,晚年在台湾报纸上发表过一篇题为《过年》的文章,回忆小时候在北京过年的情景。

  梁实秋那时并不特别喜欢过年,因为他有几“怕”:怕除夕守岁熬夜,怕为了得到压岁钱而叩头如捣蒜,怕放鞭炮,怕吃大锅菜的年饭和事先做好的可吃十余日的馒头、腌菜,怕奉命挨家挨户去磕头拜年,这个差事他当过好几次,从心坎儿觉得窝囊。长辈们热心的事,是将大厅上供着的祖先影像,一一指点给孩子们看:“这是你的曾祖父,曾祖母,高祖父,高祖母……”虽然感觉祖先们都道貌岸然微露慈祥,但孩子们因年纪小尚不能领略慎终追远的意义。

  至于小孩喜爱的事情却不能如意:虽然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烛光辉煌,地上铺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咯吱吱响,十分有趣,可是寒风凛冽,吹得小脸儿通红,也就很不舒服。娱乐活动主要是打牌,但炕桌上打牌是大人的事,没有孩子的份。好吃的零食,每人分一包杂拌儿,但那些桃脯、蜜枣沾上了一层灰尘,难以往嘴里送。除夕夜吃煮饽饽,本来是很吉祥的事,但他困得低枝倒挂,没有胃口,胡乱吃两个,倒头便睡,一觉到天光。总之,他对儿时过春节没有什么好印象。

  梁家过年“维新”

  梁实秋在文章中回忆了辛亥前后他们家在过年习俗上的革新。

  梁实秋父亲梁熙咸以秀才身份入同文馆学习,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官方培养的英语人才,学成以后长期供职北京司法界。为人有教养,不守旧,在旧时代知识分子中是比较难得的开明人物。在家庭生活中,对旧的传统伦理道德中的精华及新时代的文明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

  清末宣统年间,守旧的祖父母相继去世,梁实秋的父亲当家了,便领导了他们家庭生活方式上的“维新运动”,包括过年仪式在内的许多旧习被革除了。他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家里过年不再做年菜,而向致美斋定做八道大菜及若干小菜,分装四个圆笼,除夕日挑到家中,自己家里也购备一些新鲜菜蔬以为辅佐。一连若干天顿顿吃煮饽饽的怪事,也不再在他们家出现。

  他父亲说:“我愿在哪一天过年就在哪一天过年,何必跟着大家起哄?”孩子们也有了实现自己心愿的机会,他们逛厂甸,不是为了喝豆汁儿、吃煮豌豆,或是大糖葫芦,而是为了要到海王村和火神庙去淘旧书。

  最难忘的是放风筝

  过年时,梁实秋最难忘的娱乐之一是放风筝。风和日丽的时候,他独自在院子里挑起一根长竹竿,一手扶竿,一手拉线,看着风筝冉冉上升,御风而起,一霎时遇到罡风,稳稳地停在半天空,这时候虽然冻得涕泗横流,但梁实秋心里反倒乐滋滋的。可见梁实秋对自家过“维新年”是欢迎的。

  梁家的过年“维新运动”,正反映了当时一部分人对传统过年习俗的厌烦心理。人们对岁时节日中一些繁琐的礼仪进行改革,使之趋于简便和务实。对于传统节日的一些弊端,人们进行了批评和改革。如过年要大操大办、暴饮暴食、虚文应酬、无节制地娱乐(主要是打牌)等等,耗时、费财、花精力、损身心,年复一年,蹈常习故,人们渐生厌烦之心。许多人家进行了改革,或者不再四处去拜年,挨门磕头了,或者在饮食上注意俭省、在娱乐上有所节制,利用节日买书读书,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等等。

 

 

  包天笑过春节:快乐

  严昌洪

▲丰子恺 漫画《迎春》▲丰子恺 漫画《迎春》

  著名报人,鸳鸯蝴蝶派小说家包天笑,抗战胜利后定居香港。他在《钏影楼回忆录》的“在新年里”和“我的拜年”两节里,回忆了少年时代过年的衣食住行及娱乐等情况。

  “放年学”穿新衣

  包天笑说,在新年里,是儿童们最高兴的一个时期。因为从前在学塾里读书,并没有什么星期日放假之例,每日一天到晚关在书房里。不过到了年底年初,有一个比较长的假期,叫“放年学”,相当于现在的寒假。大概是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日放假,到第二年正月十六日,或迟至二十日,方才开学。因此那个新年里,就是儿童活跃之期。

  过年的衣食住行四者之中,“衣”字当先。小孩子们到了新年,都要穿新衣服。富贵人家的孩子,身上都是穿得花团锦簇,即使是穷苦人家的孩子,那天也要穿一件干干净净的花布衫儿。在除夕的夜里,母亲已经把他们明天元旦应穿的新衣服取出来了。虽然在新年里,天气很冷,他们的家规,小孩子是不穿皮衣服的,也只是棉衣而已。9岁时,父亲派他去拜年,他乘机要求要像大人一样,穿了衣冠,不能再作小孩子的打扮。结果家里人曲徇其意,将父亲的灰鼠马褂改缝了一件小的灰鼠外套,外套里面穿袍子;他头戴一顶定制的小头寸暖帽,上面还装了一个水晶顶珠,脚上穿了一双厚底靴,又气派,人也显得高一点。

  吃“年冻”吃春酒

  新年是一个吃喝的日子,在年底下,就预备了许多食物,以供新年之需。有些人家,甚而至于吃到正月十五,他们称之为“年冻”。不但自己吃,而且还请亲友来吃。因此在新年里,你到我家来吃,我到你家来吃,忙个不停。从前的旧俗,吃年夜饭只是家人团聚,不大邀家庭以外的人。

  新年里还有种种的点心。有规定的是年初一、年初三,要吃圆子(一种小汤圆);年初五要吃年糕汤;元宵节要吃油堆之类。不规定的,则有年糕、春卷、粽子、枣饼、鸡蛋糕、猪油糕之类,名目繁多。他的祖母和母亲常是吃素的,过年时也是有一大半日子吃素。

  新年大拜年

  在新年里,苏州是盛行拜年的,自从改历以后,这风气渐渐革新了。当初尽管你在平日不相往来的亲戚朋友,到了新年里,非互相拜一次年不可。据说:这也有一个道理,因为有许多亲友,终年不相往来,便要从此断绝,赖着新年互相拜一次年,从此又可以联络下去了。

  拜年最出风头的,就是在年初二、年初三两天。在年初五以前也还好,过此以后,便落伍了。包家亲戚朋友多,在城内外有百余家之多的,一天工夫来不及,就要两天,那得坐了轿子飞驰在街头。以前拜年是包天笑的父亲去的,到包天笑9岁那年,父亲派他去拜年,说借此也可以学学礼貌上的一切。轿夫根据他们家开的拜年单子,排定好路线,一天之内50余家都拜完。

  游观博戏多

  新年的游观,是孩子们的一种娱乐。儿童最喜欢的是玄妙观,可以看戏,听书。其次,两个私家花园,城外的留园和城内的怡园,也开放了让人游玩,儿童们被家长带了去,在里面喝茶、玩耍,可以消磨半天光阴。

  新年的博戏,在苏州的巨室中也有之,包天笑他们却不知道。他们儿童中的赌具,一为状元筹,二为升官图,别的都不许赌。包家有一副象牙的状元筹,刻得很工细,但一过新年,将近开学,祖母便命令收起来了。上等人家玩“同棋”,四个人坐着打,规矩极严。至于后来流行的“叉麻雀”,当时苏州尚未见到。桥头巷口的轿夫们则玩“挖花”,上等人不屑玩此。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