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铭记英雄——读革命历史访谈录《记忆》(齐建峰)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2月19日02:07 来源:解放军报 齐建峰

  记录、编辑这本《记忆》的薛军生,是一个在部队大院出生长大,后又到东海舰队服役3年的退伍兵。1997年12月22日,是新野解放50周年纪念日。由时任新野电视台副台长的薛军生策划,台里组织了一次大型系列采访报道活动。当他和同事们深入采访当年参加过新野解放的老人们时才意识到,“许多老同志都年事已高,记忆模糊,表述不清,必须反复查找、核对资料,访问其他见证人,才能尽可能准确地还原历史”。从那时起,薛军生北上京津冀、南下沪粤鄂等多地,寻访数百名耄耋英雄老兵,用摄像机、照相机和文字记录了这些老兵宝贵的回忆,也记录了古城新野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

  薛军生说,新野解放后成为桐柏解放区的中心腹地,在解放军发起的邓县战役和襄阳战役中,新野成为战役的后方,大量民工支前,先后出动担架1300多副,运送粮食30余万斤,做军鞋30余万双,还组织医疗组奔赴前沿阵地抢救伤员,为战役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和医疗救护保障。

  对老战士汪朝连的采访,薛军生说:“我们是边哭边录,老人哭,我们也哭。”1948年5月,新野城关区基干连一排长刘禄合在第一次反扫荡中掩护党的负责人王蓬仙撤退时不幸被捕。敌人用大铡刀铡下刘禄合的头颅,并绑来8名党员“赔罪”,汪朝连就是其中之一,目睹了整个血腥的过程。采访时,汪朝连已经80多岁,而且因脑血管栓塞偏瘫多年,说话已很困难,但他对这件事记忆深刻,表述清楚。

  薛军生说:“那次采访后没多久,汪朝连就去世了。这敦促我要加快速度,尽己所能保存革命史料。”

  对在当年解放新野战斗中率先攻城的孙殿华老人,薛军生采访的次数最多。孙殿华当年在突击连中是一号突击手。时间隔了那么久,老人对好多事情都记混了,讲的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片断,有时会有前后矛盾。“为了搞清事实,要反复采访,反复求证。” 薛军生对孙殿华老人的采访,前前后后持续了4年。

  在采访中薛军生发现,无数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的老战士、老功臣,在新中国成立后就像一粒粒珍珠,散落于寻常巷陌、乡野民间,他们和普通劳动者一样,务工种田,养家糊口;他们像普通百姓一样,过着极其普通的日子。“他们战争年代出生入死,和平时期隐功埋名,我们应永远铭记他们。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