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命中注定非“快乐”不可(陈亦然)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2月15日10:30 来源:深圳商报 陈亦然(媒体人)
▲《家书中的百年史》 萧功秦 著华夏出版社2014年7月定价:38.00元▲《家书中的百年史》 萧功秦 著华夏出版社2014年7月定价:38.00元

  读大学者的回忆录,是我们了解他们的第一切入口。萧功秦本人藏书中最多的是回忆录,最喜欢收集的也是回忆录。个人以为,如果读者不了解萧功秦,可以从《家书中的百年史》开始阅读。

  仅读书名,会以为《家书中的百年史》是一部以“家史”说“大历史”的书。翻开后,却发现《家书中的百年史》不过是本书中最重要的一篇,其他若干篇目,合在一起,说的几乎是萧功秦的成长过程及学术经历,相当于萧功秦的散论式学术自传。读来,虽然有点跑题儿,却收获许多意外惊喜。

  对于我这种一直搞不清楚各类学术概念的女读者而言,读这本书的最大收获是,终于能让我弄懂几个概念,比如什么叫“新权威主义”、“激进主义”、“新保守主义”等等。萧功秦在《家书中的百年史》中,把一些学术概念融入到他的人生经历及思想历程中,让人感觉流畅生动,毫无晦涩之感。萧功秦从自己的“小学生活”写起,回忆他在工厂中度过的青年时代,他在南京大学历史系读研究生的经历,再到他最终走向“新权威主义”的思想历程。

  萧功秦祖籍湖南衡阳,1946年生于西安,这是他名字中“秦”的由来。父亲原是国民党军官,在两次“必死”的战役中,侥幸存活。1949年在解放战争中策划了成都起义,成功后加入解放军,被编入第三兵团第十二军,后来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父亲在朝鲜期间,萧功秦母亲病故。1953年,七岁的萧功秦被姑母接到上海生活。第二年,父亲在南京军事学院逝世,此后,他就在姑母抚育下长大成人。

  高中毕业后,萧功秦进入一家工厂,一边在电镀车间工作,一边读书。在整整的十二年期间,他读的书甚至比大多数大学生还要多,写下近百万字的读书笔记。1978年,他参加研究生考试,最终在几个偶然因素的决定下,成为南京大学韩儒林先生的研究生。

  跟随萧功秦的笔回顾家史,无论是他父亲,还是他本人,似乎身上都存在着“偶然之链”,任何一个环节中断,他们的人生历史都会重新改写。偶然与必然在具体的生命面前,似乎很难分清谁的哲学意义更重要些。

  作为当下中国新权威主义现代化理论的主要代表学者,萧功秦回顾,自己之所以萌生对新权威主义研究的兴趣,是在1978年以后,他在研究辛亥革命以后的议会政治的过程中,发现这种制度之所以失败,与这种体制无法适应中国当时社会生态结构有关。萧功秦注意到,在相当的一个时期内,独裁统治在客观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而这种经济发展为本国中产阶级的发育提供了经济条件。

  于是,他在研究中提出了近代以来后进国家政治发展过程中“新权威主义”这个概念,把新权威主义定义为“非西方后发展国家中作为对议会政治的反响运动而出现的、具有现代化导向的、以铁腕与军事实力为政治资源的维权政治。”他的结论是,虽然这种新权威主义存在着向传统权威主义蜕化的某种危险性,但比较起完全不切实际的政治浪漫主义的“虚拟民主政治”,不失为一种现实的选择。

  读大学者的回忆录,是我们了解他们的第一切入口。萧功秦本人藏书中最多的是回忆录,最喜欢收集的也是回忆录。个人以为,如果读者不了解萧功秦,可以从《家书中的百年史》开始阅读。若想深入了解萧功秦对“新权威主义”的阐释,可继续阅读他在国际学术界引起广泛反响的《儒家文化的困境》、《危机中的变革》、《与政治浪漫主义告别》、《中国的大转型》等书。

  除了家族历史、学术历程,《家书中的百年史》更让人动容的是萧功秦在文字内外透着的乐观精神。萧功秦有一种“命中注定非快乐不可”的性格,他觉得自己注定是一个幸福感很强的人,总会找到乐观的理由。无论是幼时失去父母,高中毕业后进入工厂,考研究生时的阴错阳差,做学术研究时受到巨大的争议与攻击,他都没有改变自己的乐观精神。他的经历,能让我们理解他们这一代学者,经历的苦难与追求,以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自由达观。萧功秦用一句颇为幽默的话,形容自己:“我是一个不可改悔的、顽固的、带有花岗岩头脑的乐观主义者。”这句话,深得我心。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