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空的城与空的村(禾刀)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2月15日10:23 来源:大众日报 禾刀

  《中国十亿城民》的作者汤姆·米勒,作为一名在中国扎根十多年的西方记者,早就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国通”,他的文章资料详实、文字亲切亦不乏见解。汤姆在中国的这十多年,见证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原关贸总协定)后又一轮高速增长期,同时也是城乡发展非对称性增长的时期。汤姆写作本书是基于“到203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预计将达到十亿”这一命题,本质上还是对城乡发展问题所引发的思考。

  2013年初,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投资蓝皮书:中国投资发展报告(2013)》认为,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70%,城市人口将达到十亿,这也就是说将有3亿人由农村移居到城市和城镇,他们将成为新城民,但这并非一条顺理成章的坦途。翻开美日韩等国城镇化的“老黄历”,均可以找到农村人口向城市大量流动的痕迹。相较而言,中国正在经历的城镇化是历史大势所趋,同时也具有特色,这就是城乡“二元”政策,还有数十年来围绕这一政策建立的各项社会机制早已盘根错节。

  汤姆罗列了诸多现实素材,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高烧,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造城热,随之而来的是,一些空荡的“鬼城”开始浮现——一方面急于进城的农民买不起房,另一方面诸多“鬼城”空置现象突出。

  汤姆偏重于所熟悉的城市现象写照,实际上,“空洞”现象在许多农村地区同样十分突出。随着外出务工成为农村地区难以逆转的潮流,许多村庄仅剩老弱病残,由此导致极其突出的“空村”现象:青壮劳力大量流失、农田抛荒现象严重、乡村治安问题突出、老幼社会保障形势严峻。

  空的村,空的城,这些都是发展扭曲的写照。稍加解读还可发现,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后,并没有成为城市“光荣”的一员。绝大多数人只能窝居在狭窄、配套设施落后但成本更低廉的城中村。他们在劳动收入、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与城市户籍居民无法相提并论。他们在城市里的收入大都比农村高得多,但这种距离障碍也会疏远他们与老家家人的情感交流,这也是大量农民工子女早早抛弃学业,承袭父辈农民工命运的重要根源之一。没有知识不一定就改变不了命运,但其难度系数常会倍增。

  突破城乡“二元”户籍政策,这是所有研究中国城乡经济发展的著作均会提及的话题,汤姆显然也关注到这一症结。取消户籍差别政策是大势所趋,困难在于,数十年来依附在传统户籍政策上的差别化需要更多配套政策解决。换言之,户籍改革需要经济支撑,否则大量进城农民将会被坐实在城市底层,形成新的贫民阶层。

  目前的城镇化,城市普遍做法要么倾向于“掐尖”(择优“录取”高学历或高收入农村人口),要么通过农用地变性,实现农村人口户籍身份的转变。如果城乡“二元”户籍政策彻底松绑,更多农民将进入城市,他们不可能像过去的那些农民那样为城市提供更多的资源,以换取身份的转变。这也意味着,城市必须为反哺农村作出更多贡献。但时下的政绩评价机制并不能提供有力支撑,很难想象,一座城市会拿出大笔资源,着重解决那些与政绩关系不大但急着进入城市农民的各类问题。许多城市宁愿把大笔资金投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拉动GDP,而非用于安置进城农民工。这意味,城乡“二元”户籍政策的破局,不仅要从权利角度进行新的改革,还必须从经济角度做好制度性安排,比如大力提高农民收入,增强进城农民的归属感。

  《中国十亿城民》

  汤姆·米勒 著

  鹭江出版社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