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宇下草野,心迹剖露(赵丽宏)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2月11日10:19 来源:解放日报 赵丽宏

  最近,有一本新书引起很多读者的关注,这是一本自传,书名很特别:《宇下草野烟云路》。作者以他的真诚和睿智,在讲述个人的经历的同时,真实可信地为读者展现了中国大半个世纪的风云跌宕的历史。这是一本写真史,说真话,表达真知灼见的书。

  此书作者俞云波先生是我尊敬的长者,也是我的老朋友。读他的这本自传,使我感动,也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是一个海外归侨的追梦人生,也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大半个世纪的风雨霜雪,没有磨损一颗热爱祖国的心,没有改变他追求真理的脚步。历尽人间沧桑,却依然保持着赤子情怀。

  这本书从童稚时代一直写到老年,很生动地叙述了作者曲折丰富的人生经历,读者可以跟随他的脚印,从印度尼西亚回国,走遍天南海北,和他一起回望历史的风云变幻,谛察人世的波涛诡谲,看一个纯真的少年归侨,如何与年轻的共和国一起栉风沐雨,走过坎坷的道路,经历酸甜苦辣,走出困顿迷惘,走向开阔和辉煌。阅读此书的过程中,常常让人心灵震撼,引发深长的思索。

  中国大半个世纪中发生的社会动荡和历史变革,在作者的笔下,既有生动准确的记录和追忆,也有深刻独到的反思。这样的真,让人感动,也使人警醒。譬如在回溯“反右”的历史时,书中回溯了很多他目睹耳闻和亲身经历的事件,谈了他的同学和朋友的各种遭遇,有些细节让人心惊。他的几个同学因向上级写了反映真实思想的信而被打成右派,终身磨难。他也被当作典型在会上向组织“交心”,他很诚实地谈了自己的想法和与他人的交往,一个被打成右派的同学因生活困难向他借钱,他倾囊掏出40元给对方。这样的“交心”材料,成了日后“留团察看一年”的依据,被装入档案,成为沉重的“十字架”背负了很久。

  最后一章《浦江秋涛》,是对改革开放年代的追述。云波先生是上海和中国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观察者,作为亲历者,他以朴素的文字和冲淡的态度,回忆了三十多年中自己的经历的种种变化。他的身份,从大学教师,到民主党派的领导人物,到司法机关的高级干部,到上海和全国政协的要人,个人经历的变化,是时代沧桑巨变的一个映证。他的叙述,不是一个成功者叱咤风云的炫耀,而是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心里话。

  书中涉及的人物,大多性格鲜明,让人读而难忘。1952年元旦,在广州,十六岁的云波先生骑着英国造的兰铃自行车,在广州马路上闲逛,对眼前新鲜而陌生的世界,睁大了好奇的眼睛,他回国寻找人生真谛的旅程,就此开始。此后的大半个世纪,他走南闯北,阅人无数。此书虽不是文学小说,但书中有大量文学意味很浓的叙述和描写,写人状物,生动有趣,常常三言两语就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和性格。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的父母,不管时代如何动荡,他们始终热爱祖国,坚守着做人的准则,他们的善良、智慧、坚韧和宽容博大的心胸,让人敬佩。即便在最艰困的岁月中,他们依然心存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尽自己的心力,为子女,为家乡,为国家做他们认为应该做的事。书中对诸多事件的描述,笔墨虽节制简练,却刻画得生动而传神。出现在书中的大量细节和场景,是人生旅途中珍贵的瞬间,也是作者心灵的写照。读这些文字,能感受到云波先生对亲人的挚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人间真情的珍惜。

  云波先生是一个资深的历史文化学者,他对历史和文化的关注和思考,融注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书中涉及的每一个地方,不管是一座城市,还是一个小镇,一所学校,甚至是一个小小的村庄,他都会追根寻源,探寻它们的历史,研究它们的文化特征和风情民俗,并且引发自己的思考。读者在增长见识的同时,也能了解作者渊博的学识和深入骨髓的文化情怀。

  何为“宇下”,何为“草野”?汉代文人王充在他的 《论衡》中有这样的论述:“知屋漏者在宇下,知失政者在草野”,屋子是否漏雨,住在屋宇下面的人最清楚,政策是否得当,老百姓最明白。这是很有智慧的古训。云波先生以《宇下草野烟云路》为书名,自有他的深意。

  真实地写出一个人的历史,写出一个思想者对历史的反思,并以此折射反映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这并非易事。读《宇下草野烟云路》,使我很自然地联想起巴金的《随想录》,巴金以自己的文字,为中国的知识分子作出了“说真话”的表率。因为 《随想录》,巴金被誉为时代的良心。在坚持“说真话”这一点上,俞云波先生和巴金是一致的。云波先生写此书,开始并非为了发表出书,只是退休在家后用文字追忆往事,写这本书,花了三年时间。他在前言中告诉读者:原本从未想过要公开出版,帮他打印文稿的是复旦大学中文系的硕士,读了这些回忆录,很感动,力劝将书稿公开出版,云波先生“终于被说动,才有了现在的结果。”

  我想,云波先生的这本书,对所有读者,都是一本有着特别价值和补益的书。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