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杂文与“正能量”(梅桑榆)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2月09日12:11 来源:人民日报 梅桑榆

  杂文这一体裁,属于散文一类,古已有之,历代文学大家的名篇佳构,至今仍被亿万人诵读,并从中获得启迪。至上世纪30年代,杂文这一体裁,被鲁迅等人发挥到极致,方另立门户,独以“杂文”称之,而鲁迅先生也因此受到国民的尊崇。然而,不知自何时起,杂文却变得名声不佳,被一些人称作“发牢骚”“骂文”,许多作者因文惹祸,以致令人谈“杂”色变。

  杂文之所以背负如此“恶名”,大概是因其体裁使然。从古至今,可以归于杂文名下的文章,或是委婉含蓄地讽喻劝诫,或是慷慨激昂地指斥弊端,总之皆具有批评或批判性。而幽默讽刺、嬉笑怒骂,又是许多优秀杂文所具有的特点。若仅是涉及人生世态,或陈腐观念,人们倒是可以读后付之一笑;若是针砭时弊,抑或矛头明显有所指,就会有人为之动怒,为之生恨。这些动怒生恨者,有的找作者的麻烦,赠他一双可以磨练脚掌的小鞋,或赐他一条冷板凳,让他一直坐到光荣退休;有的则会立规设禁,令“匕首投枪”统统入库,读者能看到的,也就只剩下浮皮挠痒的“老头乐”。

  其实,从古至今,杂文虽为某些人所不喜,但却一直是颇受大众欢迎的文学样式。其原因有二:

  若论“文艺为人民服务”,杂文这一体裁堪称最为直接。它虽不像小说那样,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展现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也不像音乐、绘画等艺术,带给人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陶冶,但它可以对种种社会弊端、种种阻碍社会进步的陈腐观念、黑暗势力,给予深刻的揭示和有力的批判。优秀的杂文家,无不时时关心民瘼、倾听民声,具有满腔“为人民鼓咙胡”的热忱,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尽管对于杂文家个体而言,他的声音是微弱的,但作为一个群体,则如同由千百人共同上演的多声部大合唱,具有振聋发聩的效果。而诸多杂文汇集起来,则可以对种种社会痼疾起到聚焦的作用,令人警醒,促人反思,同时可以“引起疗救的注意”。不同时期的杂文汇集起来,则可以折射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反映出社会的变革。杂文不仅直接为人民服务,而且可以有助于执政者了解民情民意,为制定或修正某项政策提供种种参考,其功用不可小视。

  若论“传递正能量”,杂文更是当之无愧的文学体裁之一。人们通常认为,基调为讴歌一类的文艺作品才是传递正能量,才是“主旋律”,而杂文则着力于批判假恶丑,是在向读者传递“负能量”。其实,歌颂与批判的作品之根本区别是,前者是以通过讴歌颂扬人与事,引导人们应该这么做,后者是揭露批判错误的事物或丑恶现象,警示人们不应该这么做。简而言之,前者在发挥“榜样的力量”,后者在发挥批判的功能。批判不是与歌颂唱对台戏,而是对歌颂所缺乏的功能,起到补充的作用。批评如镜子,能使人照见自己脸上的污点而思洗涤。杂文正是这样的一面镜子,它可以助人识美丑,知善恶,使良知未泯者积极疗病祛疾。有思想、有识见的杂文佳作,可以启迪读者,开启民智,帮助人们提高对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对于真假美丑善恶的识别能力。这,难道不是传递正能量?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